《第四单元_农耕文明时代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09364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9.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_农耕文明时代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_农耕文明时代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_农耕文明时代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_农耕文明时代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_农耕文明时代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_农耕文明时代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_农耕文明时代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课件》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所理解的“盛世”是怎样的呢?,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在中国的古代史上,最受人们推崇的盛世朝代是哪两个?,汉唐,汉唐时期展现出怎样的文化景象?,辉煌灿烂、异彩纷呈,在文化史上,汉唐文化在哪些领域表现得光彩夺目?,史学、文学、宗教、雕塑、建筑、绘画、音乐、舞蹈,汉唐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史上文化盛世原因有哪些呢?,考古任务一:判断上面四件在文化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器物的所属年代,并说明它们的用途。,考古任务二:两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何物?它们是何时创造的?是何用途?,春秋战国时期:道德经、春秋、离骚、墨子、孙子兵法、韩非子,汉唐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茅屋为秋风

2、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李商隐的无题、王维的出塞、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研究任务:两个时期的古籍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实现治国理想,为统治阶层服务。,以史为鉴;反映社会生活的全景。,汉唐之前,文化产品常带有实用的或者带有为统治阶层服务的特征;,汉唐时期,更多的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全景,反映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感情。,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成文化盛世原因之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出现这样的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同,诗圣 杜甫,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阅读课本96页中描述的历史趣闻推敲,思考韩愈对贾岛的态度,折射出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如何?隋唐时,针

3、对知识分子实施了怎样的政策?,成文化盛世原因之二:科举制度的完善。,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唐朝完善科举制度,佛教传播路径,观察两幅地图,佛教传播到中国的路线和丝绸之路有何关系?,北魏孝文帝,孝文帝,鲜卑族,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四岁即皇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冯太后和孝文帝极为推崇汉文化,也传播鲜卑族的先进文化,为民族文化的融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此同时,也积极引进佛教文化,扩大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官方的交流活动,玄奘像,鉴真像,民间的交流活动,能分别描述一下这两位高僧的文化功绩吗?,成文化盛世原因之三:频繁的对外交流,开放的社会风气。,佛

4、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响日益扩大。到了唐代,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弘扬佛法,佛教在中华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否意味着唐朝的国教为佛教呢?,否!道教才是唐朝的国教。,史料一: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史料二:因老子姓李,唐代统治者对道教特别推崇。唐玄宗将道德经列为诸经之首,颁布天下!,根据两则史料思考:欲长生不老者往往是什么阶层?唐朝君王为何推崇道教?,成文化盛世原因之四:统治者的需要。,唐太宗喜好书画艺术,尤为推崇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皇帝的喜好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书法名家,如颜真卿、褚遂良、阎立本等!,汉唐时期成就盛世文化的因素:,1.社会经济的繁荣;,2.科举制度的完善;,3.频繁的对外交流,开放的社会风气;,4.统治者的需要;,5.其他(留待同学们去考古探究);,我们家乡永康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文化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有待提高,这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不相称的。假如你成为家乡的行政长官,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入手打造文化强市?,考古发现,考古任务一:判断上面两件在文化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器物的所属年代,并说明他们的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