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方剂01中药的性能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90926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8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与方剂01中药的性能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药与方剂01中药的性能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药与方剂01中药的性能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药与方剂01中药的性能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药与方剂01中药的性能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与方剂01中药的性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与方剂01中药的性能(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9/21,中药与方剂,1,第九章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许剑琴,一、概述,定义 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 中药为什么能发挥上述治病作用? 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1 定 义,药物的性能(药性)即: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效能。包括药物治疗效能的物质基础(有效成分)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的作用(疗效)。,2 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祛除病邪 消除病因 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 纠正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3 中药为什么能发挥上述作用,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或曰偏性。 如偏寒、偏热;偏苦、偏甘;偏补、偏泻;偏升、偏降;偏润、偏燥等等。 中药治病就是利用药物的这些偏性纠

2、正疾病所呈现的相对应的偏弊,即“以偏纠偏”。 景岳全书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 中药这种与治疗有关的各种性质和作用,称为中药的性能。,4 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把药物治病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和总结,主要有: 1) 性味(四气五味) 2) 升降浮沉(作用趋向) 3) 归经(作用部位) 4) 毒性 5) 配伍(七情) 6) 禁忌,二、性味,性味又称四气五味。神农本草经序例中说:“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性与味是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用以表示药物的药性和药味两个方面。四气(四性)五味,1 四气,四气也称四性。温热

3、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凉次于寒,温次于热。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1)四气的产生,人体反应,感官判断 薄荷外贴太阳穴,皮肤和眼睛即有凉爽之感;内服,咽喉口舌有凉爽之感,即可认为薄荷性凉。 肉桂内服后,胃脘即有热辣感,即可认为肉桂性热。 不同治疗效果的归纳 附子、干姜内服之后,可以治疗四肢厥冷、脘腹冷痛等寒性证,就赋予它们以热性。 内服石膏、知母可以治疗高烧、口渴、脉数、苔黄等热性证,就赋予它们以寒性。,(2)四气的临床指导意义,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和“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选择用药。 根据药物寒凉温热的程度差异选择用药。 若治疗寒热错杂之证,又可以寒热并用。但必

4、须注意病证寒热之多少适当选用药物。若为“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则另当别论,不能按寒热错杂证选药组方。,2 五味,五味,就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其所含成分不一,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药理和治疗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它们的作用相近,在成分上甚至亦有某些共同之处。 但这里所说的“味”与平常生活中所说食物的味道不能完全等同,这里的“味”实际上是对药物某些功能的概括和总结。 味并不完全是指药物真正的味道,有时是根据药物的作用归纳出来的。所以,某些药物所记载的味与口尝的真实味道并不一致。 如葛根味辛、石膏味甘、玄参味咸等均与口尝不符。,(1)五味的产生,口尝味(具体的五味):健康人味觉

5、器官的辨别。如乌梅酸、甘草甜、干姜辛、黄连苦。这种方法不全面、科学性不够强。 药物作用的抽象概括(抽象的五味):经过临床疗效观察而得。如补益者味甘,发汗者味辛。,(2)五味作用及临床指导意义,(2)五味作用及临床指导意义,3 气味合参,为什么解释药物的功能必须气味结合? 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二者必须综合起来看。否则,不能全面表述药物的功能。 如黄连,性大寒,则能清热泻火解毒;结合味大苦,则可知黄连还有燥湿之功。如此解释就比较全面了。所以解释药物的功能必须气味合参。,4 气味配合规律,气味相同,作用相近 气味不同,作用不同 气同味异 气异味同 一气多味,(1)气味相同,作用相近,气味完

6、全相同的药物,其作用相近。 辛温 如麻黄、桂枝、紫苏 辛凉 如薄荷、牛蒡子 甘温 如黄芪、锁阳 苦寒 如黄连、黄芩、黄柏 气味合参,但气味亦有主次之别。 以味为主 如黄芪甘温,言其补气 以气为主 如锁阳甘温,言其助阳,(2)气味不同,作用不同,(3)一气多味,一气多味,说明药物作用多,治疗范围广。如:当归 辛 行气活血甘 补益温 散寒所以,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行气散瘀、温经止痛之功。凡血虚、血瘀、气滞、以及血虚血瘀兼有寒者,均可用之。,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上、下、表、里)作用趋向,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的。,1 升降浮沉的作用,某些药物具有升浮和沉降的“二向性”或“多向性”

7、。 如: 麻黄 升浮 发汗解表沉降 平喘利尿川芎 升浮 上行头目沉降 下行血海,2 升降浮沉临床指导意义,病位在上、在表,宜升浮不宜沉降。如风寒表证当用升浮发散之麻黄,不能用沉降泻下之大黄。 病位在下、在里,宜沉降不宜升浮。如肠燥便秘,宜用润燥滑肠之火麻仁、杏仁,不能用升浮发散之紫苏。 病势向上、向外,宜沉降不宜升浮。如肝阳上亢,宜用平肝潜阳之代赭石,不能用升发助火之桂枝。 病势向下、向内,宜升浮不宜沉降。如久泻脱肛,宜用升阳益气之黄芪、升麻,不能用泻下沉降之大黄、芒硝。,药物的升降浮沉确定后,可根据药物的作用趋向恰当地选用药物。与病位相对应;与病势相对立。,3 怎样确定升降浮沉,四、归经,归

8、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产生明显治疗作用的脏腑经络即是这种药物的归经。,1 归经的产生,在中兽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 杏仁 治咳嗽痰多 止咳平喘 归肺治肠燥便秘 润肠通便 归大肠 党参、白术 益气健脾 归脾经 一药可以归一经,也可以归数经。归数经的药物治疗范围比较广大。 黄连,归心、肝、胃、大肠经,说明此药能清心、肝、胃、大肠等脏腑的实热火毒。 甘草能入十二经,其治疗作用更加广泛。,2 归经的临床指导作用,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部位选择用药 肺热咳喘 黄芩、桑白皮 肝热或肝火 龙胆草、夏枯草 胃热 黄连、石膏 心火亢盛 黄连、连翘 根据脏

9、腑传变规律选择用药 肺气虚:选择肺经药和脾经药配合治疗,补脾益肺(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 眼病(肝火上炎):选择肝经药与心经药配合,以泻心平肝(实则泻其子)等。,药物的归经,具体地指出了药效的所在。,3 归经与四气五味合参,归经和四气五味都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药物的性能。是有机地联在一起的。 某一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药物本身也有温、清、补、泻之别。,4 归经与升降浮沉合参,同一脏腑经络的病变,除了寒热虚实之不同外,还有病位和病势之分别。药物本身也具有升降浮沉的差异。,五、毒性,“毒”的含义 “毒”的分级 “毒”的临床指导意义,是指药物对畜体可能

10、产生的毒害作用。,1 “毒”的含义,物之能害人即为毒。其实中药学中“毒”的含义远非如此,概括起来有四点: “毒”为药物的总称 “毒”指药物的偏性 “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 “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1)“毒”为药物之总称,古人将所有的药物皆称为毒药。如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景岳全书:“凡可辟邪安正者,皆可称为毒药”。这里将药与毒并列,可见药即“毒”,“毒”即药,毒乃一切药物的总称。,(2)“毒”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如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

11、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欲救其偏,则惟气味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3)“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每味药物性味不同,作用强弱也不同,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剧毒等来区分。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之大小,即作用强弱,指出了“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4)“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除上述三点外,“毒”还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而现代中药学中所说的“毒”一般只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2 “毒”的分级,无毒:是指所标示的药物服用后很少出现副作用,使用安

12、全,一般不会毒害人畜。 小毒:是指所标示药物使用较安全,虽可出现一些副作用,但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有毒、大毒:是指所标示药物容易使人畜中毒,用时必须谨慎。 剧毒:是指所标示药物毒性强烈,临床上多供外用,或极小极小量入丸散内服,并要严格掌握炮制、剂量、服法、宜忌等,不能鲁莽从事,3 “毒”的临床指导意义,纠正中药无毒的错误认识。 指导临床安全用药,避免不必要的中毒事故。 便于及时抢救。 以毒攻毒。,2018/9/21,中药与方剂,37,第九章第四节 配伍禁忌,许剑琴,一、配伍,就是指药物的配合使用,也就是将几种(二味以上)药物配伍成复方使用。,1 为什么要配伍?,畜体疾病的复杂多变性 数病相

13、兼 表里同病 虚实互见 寒热错杂 气血阴阳俱虚 药物本身疗效的有限性,2 “七情”配伍,单行:即用单味药治病,不需其它药物辅助即能发挥治疗作用。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同类药物配合使用,可以互相增强、促进疗效。 相使:即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不同类药物配合使用,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或提高主药的疗效。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毒性或烈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2 “七情”配伍,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互作用而致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一种药物能降低或破坏另一种药物的疗效。 相反:即两种药

14、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3 “七情”的临床指导意义,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如相须、相使。 有些药物配合使用,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有毒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如相畏、相杀。 有些药物可能相互拮抗而抵销、削弱药物原有的疗效,用药时应注意避免,如相恶。 另一些药物单用本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则属配伍禁忌,临床上应避免配用,如相反。,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变化关系概括如下:,4 “七情”配伍关系图示,李时珍曰:“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

15、毒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凡此七情,合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制宜,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不合用也。”,二、禁忌,配伍禁忌 十八反 十九畏 妊娠禁忌 服药禁忌,所谓用药禁忌,就是使用药物时应当注意、禁止和忌讳的事。主要包括:,1 配伍禁忌,产生毒性反应、副作用 使原有的毒副作用增强 使原有的疗效降低或丧失,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不能配伍应用。合用后则:,古代文献将配伍禁忌总结为“十八反”和“十九畏”。,(1)十八反,十八反: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本草纲目:有紫参无元参)、细辛、芍药

16、(赤芍、白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2)十九畏,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见便跷蹊,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煅炙煨要精微。,2 妊娠禁忌,所谓妊娠禁忌,是说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导致胎动不安,造成流产或堕胎的副作用,故在妊娠期间忌用。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药物:大多数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虻虫、水蛭等。慎用药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大辛大热、滑利的药物。如附子、干姜、大黄、芒硝、桃仁、红花、瞿麦等。不管禁用或慎用的药物,若无特殊需要,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不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