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概论第五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490913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方法概论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教育方法概论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教育方法概论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教育方法概论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教育方法概论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方法概论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方法概论第五章(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课堂教学,第一节 教学的概念 第二节 构成教学的要素 第三节 教学的若干原理 第四节 教学水平的分类及其作用 第五节 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概念,“教学”一词最早见于商书中,但只是一种教者先学后教,教中又学的单向活动,即强调“学”的活动。 自学记提出“教学相长”后,“教学”才有“教与学”双向活动的含义,但与“教育”一词意义相近。 美国教育学家史密斯对教学定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诠释:描述性定义、成功性定义、意向性定义、规范性定义和科学性定义。 教学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目标,以传授和掌握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教育活动。,教学的上位概念是教育,它是实施教育的

2、一种基本形式,是教师向学生施加有意识、有目的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进行道德、美感和其他方面的教育。 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 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学与此概念相近,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的教学是指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专指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既有课堂的,也有课外的。,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从古代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教学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艺术。 (1)我国古代就出现了关于教学艺术的思想和实践,如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3、大教学论中把教学称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 近代,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等人把教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来进行研究,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学的科学化研究提供了基础,实验教育学、行动教育学等科学主义的教育流派盛行。,现代教学思想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对人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学不仅涉及到理性因素,还包括人的情感体现和价值理念,必须借助教学艺术,才能把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 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教学的“两翼”,只有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成功地迈向理想的彼岸。 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是有区别的。 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的。

4、,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区别,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密切联系和相互补充表现在: 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的基础,教学艺术必须符合教学科学所揭示的教学本质和规律,教学艺术的创造、形成与发展必须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为科学基础和行为准则。 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实验的生命力,教学科学的价值主要依靠教学艺术的表现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构成教学的要素,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教学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教学动态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心理环境。 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教师和学生。 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教师,学生,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主要指课程教材与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师,在教学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活动主要包括:计划、组织、辅导、评价。 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特别是有关教学原理与方法方面的知识,对教学成效的影响更大。,教师所具有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可以大大提高特定的知识教学的成效,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影响教师对概念或特定知识内容的表述方式。,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是相互融合、作为整体影响教学效果的。,对教学成效有显著影响的除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还有教师的: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个性品质,教师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流畅

6、性与教学成效密切相关。,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与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业成就之间呈正相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学生,学生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者,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教学成效的最终体现者。 学生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因素。 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呈中度程度的相关,智力并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学生的智商与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完全一致。在同等智力条件下,造成学习成绩显著差异的是情意品质。,书本(教科书),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系统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课程、

7、教材和教科书之中。课程、教材、教科书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不仅反映了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课程、教材和教科书的关系,教材是课程的重要成分,表现课程的具体内容,是课程的基本单位或“物化形态”。 教材是成套化的系列,教科书只是其中一种地位最重要、内容最基本、发展最成熟的教材。 教科书集中反映了国家意识和教育理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环境,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它可以是: 物理环境: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各种物质、物

8、理因素构成。它又可再划分为:设施环境、自然环境、时空环境。 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由学校内部许多无形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 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规模、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设施环境,设施环境包括教学场所和教学用具等物质因素。是物理环境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教学设施是否完备、良好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环境的质量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自然环境,学校自然环境是指学校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从总体上规定了学校大的环境面貌。,时空环境,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能否科学地分配时间对师生生理及心理都有较大影

9、响,从而影响教学成效。根据青少年学习心理特点及不同学科的性质,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中有长有弛,劳逸结合,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内容。,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空间组织形式和空间密度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成效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 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方式是两个最重要的教学空间变量: 根据我国学校设计暂行规定,每班学生为5054名; 前排课桌距黑板至少要有2米距离,最后一排不超过9米; 常见的座位编排形式有秧田式、马蹄式、模型排列式,其中秧田式排列有利于全体学生面向教师,教师最易控制全班。,班风与课堂气氛,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课堂气氛指学生在课堂上所知

10、觉到的班级团体中影响其学习的心理氛围,包括班级目标导向、学习进度、困难、偏向、内聚力、团结友爱、冲突、民主、满意度、竞争等心理因素。,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团体中的每个成员。,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很多,特别与教师的领导风格有很大关系。,注重权威的教师,当其在场监督时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而不在场或监督不严时则可能表现较差。 坚持民主领导的教师,学生之间可以表现较高程度的尊重与互助友爱,学习效果一般较好。,情感环境与师生关系,影响班风及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师生关系营造的情感环境,它是指教学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 良好师生关系有两个特征: 学生对教师组织和管理的“权威”

11、地位的接受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从教师角度上讲,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师生交流的三个方面: 教师关心学生进步,根据学生需要和理解开展教学,多种形式评价和指导 教师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 教师应视学生为独立的人,师生之间平等,通过相互了解和尊重建立良好关系,教学的若干原理,师生互动 合作教学 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师生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发展性主体,教师是主导性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对施予学生教学影响的控制作用 (2)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受动的

12、一面,也是主动的一面。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均需要教师传授和引导,并为之提供机会和条件,客观上要求教师给予帮助和培养,这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的客观表现。 学生的主动性是构成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因素,既是教师活动的任务和内容,也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丧失其内涵,失去了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是为了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发展性主体的含义包括: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客体地位并不排斥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依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13、,表现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一种与权利主义、强迫命令相对立的全新教学观,包括以下内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可塑造的。(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 儿童发展有赖于优化儿童生活环境。教材的难度应略高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合作教学提供了空间),在师生互敬互爱、平等、合作的交往中,最大限度地激活儿童内在机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立自主、团结友爱的精神,激发强烈的认识欲望和创造积极性。,苏联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提出了教育过程人性化原理。他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 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按照一定的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的一个社会成员 使儿童的利益合乎全人

14、类的利益 使儿童的周围环境与人际交往合乎人性 使儿童有必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来表现自己真正个性 不允许运用有可能诱发儿童产生反社会行为的手段 为此,教师应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认真了解、对待并改变学生交往的各个领域,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与个性;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彼此信任。,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的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该成为促进发展的决定性动力,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教学相长,我国古代一方面极为强调教师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15、独立的钻研。 学记中提出“教学相长”,意思为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 学生要靠自己的努力,从“学会”到“会学”,能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教师要从“教”到“不教”,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要教人先教己。,教学水平的分类及其作用,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思想,他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主要成分以记忆因素为主要标志 第二层级主要成分以理解因素为主要标志 第三层级主要成分以判断因素为主要标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三者的关系,第一层级的教学目标,培养的是以记忆为主的基本能力,相当于布卢姆目标分类中的“知识” 第二层级的教学目标,培养的是以理解为

16、主的基本能力,相当于布卢姆目标分类中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第三层级的教学目标,培养的是以判断为主的基本能力,相当于布卢姆目标分类中的“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实现都是在一定教学水平上的操作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互相依赖的,两者必须匹配 教与学的行为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应用和教学评价。 教与学的水平包括:记忆水平、解释性理解水平和探究性理解水平三个等级。 教学目标可以演化为:教与学的水平(三级水平) 学习行为(三种行为) 学习内容的目标体系。,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涵盖了具体的教学方法等要素。 教学模式不等同于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暂时性的、处方性的,而教学模式则涉及到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教学模式可以指导教学活动,使教师能在深远的背景中思考与设计教学。,教学模式又为教学实践提供操作程序和策略,方便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