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系列讲座——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908685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DF 页数:81 大小:4.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系列讲座——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系列讲座——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系列讲座——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系列讲座——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系列讲座——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系列讲座——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系列讲座——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造企业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解析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 培训师:刘双喜 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系列 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注册注册安全工程安全工程师师 2012/8/28 2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单元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单元 作 业 环 境 与 职 业 健 康 考 评作 业 环 境 与 职 业 健 康 考 评车间作业环境车间作业环境 厂厂 区区 环环 境境 仓仓 库库 危险化学品作业现场危险化学品作业现场 作 业 环 境 管 理作 业 环 境 管 理职业危害作业点达标率职业危害作业点达标率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合格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合格率 职职 业业 危危 害害 分分 级级

2、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 职职 业业 病病 管管 理理 职 业 健 康 管 理职 业 健 康 管 理4项 85分 5项 85分 9项 170分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 1.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1 1.1 作业环境作业环境 员工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包括: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工位 器具、操作空间、操作体位、操作程序、劳动组织、气象条件等。 1.21.2作业环境管理作业环境管理 是职业卫生专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是改善作业环境条件,预防职 业病危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基本任务基本任务:识别、分析、消除有害因素,防止生产事故和职业 病发生。 管理核心管理核心:如何改善环境作

3、业条件!如何预防职业危害!如何 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使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1.3 1.3 职业健康职业健康 又称职业卫生或工业卫生 目的目的:保护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免受职 业危害。 任务任务:识别、控制不良的作业环境、强化对接触职业危害员 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措施,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 全。 考评考评:对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员工个体因素及产生职业病 的作用条件以及对其管理的危害性进行度量和考评评级。 1.4 1.4 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 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指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 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 的因素。 2.2.职业危害分类职

4、业危害分类 不同的作业环境,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不完全相同,但可归纳为三大类: 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化学性因素化学性因素 (工业毒物)(工业毒物) 物理性因素物理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各种细菌、病毒: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如各种化学物 质、漆雾、酸雾、有害气体等。 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所产生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 尘、有机粉尘等。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如、射线和中子等;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 无线电波电磁场

5、等。 噪声和振动:噪声和振动:噪声就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噪声和振动通 常是同时存在。 高气压与低气压高气压与低气压:由于人体内部压力与周围气压的压差变化或 由于周围气压降低,导致氧气含量降低,严重时可引起 病变,如高山病、潜水病等。 职 业 性 危 害 因 素职 业 性 危 害 因 素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气温、湿度、气流及热辐射。 2.1 2.1 化学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按其物理状态又可分为按其物理状态又可分为5 5类类 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2.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卫生部200263号)

6、将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将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粉尘类(矽尘、煤尘等); 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化学物质类(铅、汞及其他有毒化学品); 物理因素等(高温、高或低气压、局部振动等); 生物因素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硫酸、沥青等);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氮氧化物、紫外线、激光等);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噪声、铬及其化合物、氟化氢 等);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苯、砷、石棉等);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棉尘等)。 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与接触毒物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

7、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与接触毒物的方式方式、浓度浓度、 剂量剂量,以及人体的,以及人体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等有直接关系。因此,是否导致职业病发生,等有直接关系。因此,是否导致职业病发生, 还要综合机体内、外多种因素而定。还要综合机体内、外多种因素而定。 3. 3. 常见的有害作业工种(岗位)常见的有害作业工种(岗位) 3.1 3.1 粉尘作业粉尘作业 矽尘作业矽尘作业,如:,如: 铸造生产中的配砂、造型、浇注、修炉、浇口打磨、清砂等; 电瓷生产的原料制作:包括破碎、精碎、球磨、切割、研磨等。 磨具磨料生产的粉碎、筛分、成型。 非矽粉尘作业非矽粉尘作业,如:,如: 铸件高速切削、砂轮切割钢材、砂

8、轮打磨、工具磨、平面干磨、 焊缝打磨、板材磨锈; 粉末冶金制粉、玻璃纤维编制、石棉制品加工、焊条制作、橡 胶混炼、塑料加工等; 木加工、煤输送等。 3.2 3.2 有毒作业有毒作业 3.3 3.3 物理因素作业物理因素作业 油漆涂覆中的苯系物作业;油漆涂覆中的苯系物作业; 温度计、气压表等温度计、气压表等仪器仪表仪器仪表 中汞作业;中汞作业; 焊接中的锰作业;焊接中的锰作业; 蓄电池制作铅作业;蓄电池制作铅作业; 以以 煤为燃料的工业炉窑、煤煤为燃料的工业炉窑、煤 气发生炉、煤气加热炉的一气发生炉、煤气加热炉的一 氧化碳作业;氧化碳作业; 冲天炉、燃煤炉的冲天炉、燃煤炉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作业

9、;作业; 电镀及热处理的氰化物作业;电镀及热处理的氰化物作业; 表面处理等的强酸、强碱作表面处理等的强酸、强碱作 业以及汽油等有机物作业等;业以及汽油等有机物作业等; 工业炉窑的高温作业;工业炉窑的高温作业; 压缩机、鼓风机、柴油机、压缩机、鼓风机、柴油机、 风动工具、吹扫喷嘴空气风动工具、吹扫喷嘴空气 动力噪声源作业;动力噪声源作业; 射线探伤作业、高频作业射线探伤作业、高频作业 等。等。 4.4.作业环境改善的内容体系作业环境改善的内容体系 1.1. 有害因素调查有害因素调查 2.2. 有害作业点的界定有害作业点的界定 3.3. 作业环境危险程度评定作业环境危险程度评定 4.4. 改善与防

10、护措施的制定改善与防护措施的制定 5.5. 改进与防护措施的实施改进与防护措施的实施 6.6. 作业环境日常管理检查作业环境日常管理检查 面向改善过程的管理内容面向改善过程的管理内容 1. 作业环境的布局作业环境的布局 2. 热湿环境的改善热湿环境的改善 3. 生产性粉尘防治生产性粉尘防治 4. 生产性毒物防治生产性毒物防治 5. 噪声危害防治噪声危害防治 6. 辐射危害防治辐射危害防治 7. 光色音的调节光色音的调节 面向有害因素的管理内容面向有害因素的管理内容 持续改进作业持续改进作业 环境安全条件环境安全条件 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5.作业环境

11、与职业健康考评要点 5.1 既有环境改善、设备设施完好等“硬件”内容,又有制 度、行为等管理效果 “软件”内容 注意两者的联系,通过作业环境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劳动卫生调查、预测职业 病发展趋势等工作,以便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控制职业危害的蔓延。 5.2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安全 生产、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同 工作面,既不能将各项工作混为一团,又不能顾此失彼 注意与基础管理考评、设备设施安全考评的衔接,妥善处理相关问题,充分体现 系统性、整体性和相关性的考评原则。 5.3 考评应从效果出发,注重考评项目的联系 既有企业整体现场的考评,又有单体车间、

12、仓库的考评;既有作业环境的综合考 评,又有职业危害作业点达标率等的单项考评;既有现场状态,又有管理资料和 设备设施的考评,因此,必须强调关联性和系统性。 第二节第二节 厂区环境考评厂区环境考评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企业内非生产车间的作业区域、场所,包括:厂区道路、管道、绿化、 照明及消防等。 厂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考评单元进行考评,分值为分值为2525分分。 考评要点:考评要点: 一、厂容厂貌一、厂容厂貌 (1 1)厂区内实行定置摆放)厂区内实行定置摆放 有定置图,定置图上应注明各建筑物、物料堆放点、道路及管线等位 置; 定置的类别、原则和要求参见 “车间环境” (2 2)垃圾定点存放)垃圾定点存

13、放 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分开存放; 危险固废,有专门存放点,有防渗漏措施,应按国家规定妥善处理。 厂区大门开启灵活、方便、迅速、无卡死现象。 二、厂区道路二、厂区道路 (1)厂区双向主干道宽度不小于5m,单向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且为环形; 厂区道路要求一览表见表4-2-1。 道路分类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辅助道路 厂房引道 路面宽度 (m) 汽车 大型 79 67 3.56 与车间大门 宽度相适 中型 68 3.56 3.5 小型 6 3.5 3 最大纵坡 () 汽车 平原地区 6 89 810 811 山区 8 蓄电池搬运车 4 5 最小转弯 半径 400t平板车:1518m;15

14、5t平板车:1215m;汽车带一辆挂车: 912m;二轴载重汽车:89m;三轮汽车、电瓶车:34m。 行驶限速 交叉路口、装卸作业区、人行稠密地段、下坡道、转弯时 15km 进出厂房、仓库大门、停车场、加油站、生产现场、倒车时 5km 路面排水良好,路面平整,盖板齐全,坡度适当。 (2)厂区门口、危险路段、需设置限速标牌和警示标牌。 厂区门口、危险路段的车速一般为5km/h。 交叉路口若有视线为盲区,设反光镜。 道路(含厂门)上空间有阻档物(如遮阳棚、工业管道)应 设限高标牌。 (3)厂区道路应有明显的人、车分流线。 人行道宽度应大于1m,分流线清晰,且宽度大于10cm。 三、 厂区主干道占道

15、率 主干道堆放产品或停置车辆应划有标志线,通行部分应5m。 不得在转弯处或通道两侧堆放物品或停置车辆。 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 厂区主干道占道率2h2h 表表4-9-4 有毒作业分级记录表有毒作业分级记录表 1、按AQ4208-2010进行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后,填写 有毒作业分级记录表表4-9-4 ,并计算接触I、II有毒作业有毒作业 人员的比率人员的比率; 2、本人不建议采用GBZ/T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标准进行四项分级。 (二)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二)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5817-2009) 1 1、分级指标、分级指标 (1

16、 )采用超标倍数作为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的分级指标。 (2)超标倍数的计算公式: B= CPC-TWA 1 CTWA 式中:式中: B超标倍数 CTWA8h工作日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单位为毫 克煤立方米(mg/m3) CPC-TWA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值,单位为毫克每 立方米(mg/m3) 2 2、计算要求、计算要求 (1) 对规定了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的粉尘,使用粉尘的呼 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B值。 (2) 对只规定了总粉尘容许浓度的粉尘,使用粉尘的总粉 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B值。 (3)采用个体采样方法,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 一次性采样时,CTWA按照下式计算: CTW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