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的基本问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08639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9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瓣的基本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皮瓣的基本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皮瓣的基本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皮瓣的基本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皮瓣的基本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瓣的基本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瓣的基本问题(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瓣的基本问题,常用皮瓣分类法,一、按供受区的远近与转移方式分类,(一)局部皮瓣 (二)远位皮瓣,(一)局部皮瓣,1、推进皮瓣2、枢轴皮瓣(1)旋转皮瓣(2)易位皮瓣 (3)插入皮瓣,(二)远位皮瓣,1、直接远位皮瓣2、间接远位皮瓣3、游离皮辩,二、按血供类型分类,(一)随意皮瓣(由肌皮动脉穿支供血) (二)轴型皮瓣(由直接皮动脉肌间隙肌间隔动脉供 ),按组成成分分类,(一)单纯皮瓣 (二)筋膜皮瓣 (三)肌皮瓣 (四)骨肌皮瓣 (五)肌瓣加皮片 (六)感觉皮瓣,(1)皮瓣的命名,遵循钟世镇法,即按移植手术方式、移植组织结构性质和应用目的三个层次的顺序进行,为临床应用方便,以简明、易记、概括为

2、原则。从蒂部血管十皮瓣部位十皮瓣组织层次(由深到浅层)十皮瓣移植方式(吻合血管游离、岛状、逆行岛状、移位)。,皮瓣的操作,采用顾玉东法,即点、线、面的方法进行叙述,以方便临床工作者的掌握和应用。“点”表示血管蒂旋转点或穿支入皮点;“线”表示轴心动脉的体表轴线投影或皮瓣中轴线;“面”表示轴心血管供应皮肤的范围以及皮瓣、血管蒂的解剖或切取平面。切取平面。,皮瓣的选择原则,1、越简单越好2、次要部位的皮瓣修复重要部位的缺损。3、先局部皮瓣后远位皮瓣,先岛状再游离皮瓣。4、 只修复创而,选择单纯皮瓣;若既覆盖创面又要恢复感觉功能,则选含感觉神经感觉皮瓣;若要重建肌肉功能、应选带运动神经的肌皮瓣;若既要

3、修复创面又要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应首选血管丰富的 肌皮瓣;若修复骨缺损可选骨皮瓣或骨肌皮瓣。 5、需用肌皮瓣修复创而时,若嫌创面修复后组织臃肿。可选肌瓣加皮片。 6、需用岛状或游离皮瓣时,首选血管恒定、变异小、易切取不牺姓主干血管、切取后对供区形态和功能影响小的皮瓣。,皮瓣的设计原则,1、选妥当的供区,一般在邻近受区、相对隐蔽、局部皮肤正常且比较松弛的部位设计皮瓣。 2、注意长宽比例,在躯干和四肢处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一般为2:1或1:l,而在血液循环丰富的头面部其长宽比例可以是3:1, 3、顺应血管的走向设计 。 4、皮瓣的设计面积应比实际面积稍大10-15。 5、选逆行皮瓣要注意皮瓣的大小、张力

4、及蒂的扭曲情况。,枢轴皮瓣,插入皮瓣,皮瓣移植注意事项,1、合理选择。 2、创边良好的受区条件,使受区变为基本健康、相对无菌的创面。 3、 切取皮瓣注意无菌无创操作、彻底止血。 4、注意保护血管及其穿支,防止血管蒂受压、过度受压及扭曲,皮下隧道要宽敞。 5、术后皮瓣区要固定,防止皮瓣松动及撕脱。 6、术后24小时注意皮瓣血运。 7、带蒂皮瓣在断蒂时要做钳夹试验。 8、病房禁烟,皮瓣移植的并发症,1、血供障碍 2、血肿 3、感染 4、皮瓣撕脱,血供障碍防治,。,血供障碍的症状,当动脉血供障碍时,临床表现为皮瓣苍白,发凉。最后发生习性坏死。静脉回流障碍时,临床表现是术后早期皮瓣充血、潮红肿胀、皮温增高继之皮色紫组,出现水泡,若仍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皮瓣颜色转呈紫黑色,皮温下降,静脉血栓、皮瓣内动脉亦随之发生栓塞最终导致湿性坏死。,病例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