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过程及其控制专题讲座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90572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专题讲座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专题讲座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专题讲座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专题讲座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专题讲座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切削过程及其控制专题讲座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削过程及其控制专题讲座ppt课件(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金属切削过程是刀具从工件表面切去多余金属的过程,也是工件的切削层在刀具前刀面挤压下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切屑而被切下来的过程。切削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物理现象,如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以及有关刀具的磨损与刀具寿命、卷屑与断屑等。,研究、掌握并能灵活应用金属切削过程基本理论, 对有效控制切削过程、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提高切削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合理改进、设计刀具几何参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节 金属切削过程及切屑类型,一、概述,1研究金属切

2、削变形的常用方法,研究金属切削变形应抓住高速和微观两个特点。,1)侧面方格变形观察法 图3-1,2)快速落刀法 图3-2,3)其他方法 高速摄影法 扫描电镜显微观察法等 图3-3,第一节 金属切削过程及切屑类型,2、变形区的划分,(1)第一变形区 塑性变形从始滑移面OA开始至终滑移面OM终了,之间形成AOM塑性变形区,由于塑性变形的主要特点是晶格间的剪切滑移,称为剪切区 切削过程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于此区域,通常将直角自由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切削刃作用范围内的切削层划分为三个变形区 图3-4,第一节 金属切削过程及切屑类型,(2)第二变形区 切屑沿刀具前面排出时会进一步受到前刀面的阻碍,在刀具和

3、切屑界面之间存在强烈的挤压和摩擦,使切屑底部靠近前刀面处的金属发生“纤维化”的二次变形。 此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前刀面磨损和产生积屑瘤的主要原因,第一节 金属切削过程及切屑类型,(3)第三变形区 在已加工表面上与刀具后面挤压、摩擦形成的变形区域。由于刀具刃口不可能绝对锋利, 钝圆半径的存在使切削层参数中公称切削厚度不可能完全切除,会有很小一部分被挤压到已加工表面,与刀具后刀面发生摩擦,并进一步产生弹、塑性变形,从而影响已加工表面质量。,第一节 金属切削过程及切屑类型,二、切削变形,切削金属过程中的变形是指三个变形区的变形,金属受到刀具前面的挤压作用,迫使其产生弹性变形,随着外力的增大,当剪切应力

4、达到金属材料屈服强度时,产生塑性变形。OA为始滑移线,OM为终滑移线。厚度0.02-0.2,切削变形过程示意图,工 件,刀 具,图31 切屑形成过程模型,FLASH,第变形区:即剪切变形区,金属剪切滑移,成为切屑。金属切削过程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于此区域。,图3-2 切削部位三个变形区,第变形区:已加工面受到后刀面挤压与摩擦,产生变形。此区变形是造成已加工面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在第一变形区中,切削变形的主要特征是切削层金属沿滑移面的剪切变形,并伴有加工硬化现象。 切削层金属沿滑移面的剪切变形,从金属晶体结构的角度来看,就是沿晶格中晶面所进行的滑移。 金属材料的晶粒,可假定为圆形颗粒。

5、晶粒在到达始滑移线OA之前,仅产生弹性变形,晶粒不呈方向性,仍为圆形(图3-4) 。 晶粒进入第一变形区后,因受剪应力作用产生滑移,致使晶粒变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方向就是晶粒伸长的方向或金属纤维化的方向,它与剪切面的方向不重合,两者之间成一夹角(图3-5)。,切屑形成本质,图34 晶粒滑移示意图,图35 滑移与晶粒的伸长,1. 剪切角,三、切削变形程度,剪切面 p与切削速度(主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剪切角,用表示 。图37,图36 角与剪切面面积的关系 图37 变形系数的求法,剪切角 剪切面积变形程度切削力。,切屑厚度ach与切削层的厚度ac之比称为厚度变形系数,用a 表示,h = ach/

6、ac ; 而切削层长度lc与切屑长度lch之比称为长度变形系数,用l表示,l=lc/lch 。 根据体积不变原理, 则 a l。 变形系数越大,切屑越厚越短,切削变形越大。,2. 变形系数,切削层经塑性变形后,厚度增加,长度缩小,宽度基本不变。可用其表示切削层变的变形程度。,变形系数是大于1的数,可以用剪切角表示:,公式(3.3)表明,剪切角与前角0变化是影响切削变形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切削时塑性变形是很大的。如果增大前角0和剪切角,使减小,则切削变形减小。 主要从塑性压缩方面分析,只能近似地表示切削变形等程度。,3.剪应变,图3-8 如果平行四边形OHNM发生剪切变形后变为四边形OGPM,

7、则剪应变 = s / y= =cot + tan(- 0 ),4.剪应变与变形系数的关系 式3-8,图3-9,四前刀面与切屑间的摩擦,1. 作用在切屑上的力,刀具与切屑之间的作用力分析如图3-10所示。 在直角自由切削的前提下,作用在切屑上的力有:前面对其作用的法向力Fn和摩擦力Ff,剪切面上的剪切力Fs和法向力Fns,两对力的合力分别为Fr 和 Fr。 假设这两个合力相互平衡(严格地讲,这两个合力不共线,有一个使切屑弯曲的力矩),Fr称为切屑形成力,是剪切角;是Fn与Fr之间的夹角,称为摩擦角;o是刀具前角。,如将上述两对力都画在切削刃的前方,就得到直角自由切削时力与角度的关系图。,如用测力

8、仪直接测得作用在刀具上的切削分力 和 ,在忽略被切材料对刀具后刀面作用力的条件下,即可求得前刀面对切屑作用的摩擦角,进而可近似求得前刀面与切屑间的摩擦系数。,切削合力Fr的方向就是主应力的方向。根据材料力学平面应力状态理论,主应力方向与最大剪应力方向的夹角应为45,即Fs与Fr的夹角应为45,故,2.剪切角与前刀面摩擦角的关系,分析上式可知:1)前角增大时,剪切角随之增大,变形减小。这表明增大刀具前角可减少切削变形,对改善切削过程有利。,2)摩擦角增大时,剪切角随之减小,变形增大。提高刀具刃磨质量、采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可以减小前刀面和切屑之间的摩擦系数,有利于改善切削过程。,粘结区:高温高压

9、使切屑底层软化,粘嵌在前刀面高低不平的凹坑中,形成长度为lfi的粘接区。切屑的粘接层与上层金属之间产生相对滑移,其间的摩擦属于内摩擦。,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切屑底层与前刀面发生沾接,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既有外摩擦,也有内摩擦。,滑动区:切屑在脱离前刀面之前,与前刀面只在一些突出点接触,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属于外摩擦。,3. 前刀面上的摩擦,图312 切屑和前面摩擦情况示意图,剪应力的分布 在粘结区内基本上是不变的,它等于较软金属的剪切屈服极限s;在滑动区剪应力是变化的,离切削刃越远,越小。,正应力分布 在接触区内正应力是变化的,离切削刃越远,前刀面上正压力越小,故正应力越小。近

10、切削刃处正应力为最大值,3. 前刀面上的摩擦,在粘结区,切屑的底层与前面呈现冷焊状态,切屑与前面之间不是一般的外摩擦,这时切屑底层的流速要比上层缓慢得多,从而在切屑底部形成一个滞流层 。 所谓“内摩擦”就是指滞流层与上层流屑层内部之间的摩擦,这种内摩擦也就是金属内部的剪切滑移。其摩擦力的大小与材料的流动应力特性及粘结面积的大小有关。 切屑离开粘结区后进入滑动区。在该区域内刀屑间的摩擦仅为外摩擦。 刀屑接触面间有二个摩擦区域:粘结(内摩擦)区和滑动(外摩擦)区。 金属的内摩擦力要比外摩擦力大得多,因此,应着重考虑内摩擦。,令为前刀面上的平均摩擦系数,则式中,Af1内摩擦部分的接触面积;av内摩擦

11、部分的平均正应力;s工件材料剪切屈服强度。由于s随切削温度升高略有下降,av随材料硬度、切削厚度及刀具前角而变化,其变化范围较大,因此,是一个变数。,工件材料、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切削速度是影响前刀面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 工件材料:实验表明在相同切削条件下,加工几种不同工件材料,如铜、10钢、10Cr钢、1Cr18Ni9Ti等,随着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的依次增大,摩擦系数略有减少。这是 由于当切削速度不变时,材料的硬度强度大时,切削温度增高,故摩擦系数下降。 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切削厚度ac增加时,也略为下降,如10钢的ac从0.1mm增大到0.18mm,从0.74降至0.72。因为ac增加后

12、正应力也随之增大(参见式3-10)。在一般切削速度范围内,前角0愈大,则值愈大。因为随着0增大,正应力减小,故增加。,4.影响前刀面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切削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见图3-13。当v60mmin)切削时,产生的切削温度较高,这两种情况的摩擦系数均较小,故不易形成积屑瘤。在中速(vc20mmin),积屑瘤的高度达到最大值。,实际前角增大(图3-14); 增大切削深度(图3-14) ; 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 对刀具寿命的影响。,一般积屑瘤对切削加工过程的影响是不利的,在精加工时应尽可能避免积屑瘤的产生,但在粗加工时,有时可充分利用积屑瘤。,4)积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有利方面,保护刀

13、具,增加工作前角,积屑瘤硬度很高,可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屑,减少刀具的磨损,积屑瘤的存在,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增大,可减小切削变形和切削力,使切削轻快,2、积屑瘤对加工过程的影响,不利方面,影响工件尺寸精度,影响工件表面粗造度,积屑瘤破裂后会划伤表面,加快刀具磨损,会形成硬点和毛刺,使工件表面粗造度值增大,时大时小,时有时无,使切削力产生波动而引起振动,积屑瘤的顶端突出于切削刃之外,使实际的切削深度不断变化,5.精加工避免或减小积屑瘤的措施,(1)避开中速区 (2)使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 (3)增大刀具前角 (4)提高工件材料硬度,减小加工硬化倾向,采用低速或高速切削,由于切削速度是通过切削温度影

14、响积屑瘤的, 以切削45钢为例,在低速vc3m/min和较高速度vc60m/min范围内, 摩擦系数都较小,故不易形成积屑瘤; 采用高润滑性的切削液,使摩擦和粘结减少; 适当减少进给量、增大刀具前角; 适当提高工件材料的硬度; 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 合理调节各切削参数间关系,以防止形成中温区域。,5)抑制或消除积屑瘤的措施,六、影响切屑变形的主要因素,1. 工件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强度越高,塑性越小,则变形系数越小,切削变形减小(图3-15)。,2.切削用量,(1)切削速度,切削速度是通过积屑瘤的生长消失过程影响切削变形大小的。在积屑瘤增长的速度范围内 , 因积屑瘤导致实际工作前角增加、剪切角增大、变形系数减小。 在积屑瘤消失的速度范围内,实际工作前角不断减小、变形系数不断上升至最大值,此时积屑瘤完全消失。 (图) 在无积屑瘤的切削速度范围,切削速度愈高,变形系数愈小。 切削铸铁等脆性金属时, 一般不产生积屑瘤。随着切削速度增大,变形系数逐渐地减小。,六、影响切屑变形的主要因素,1. 工件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强度越高,塑性越小,则变形系数越小,切削变形减小(图3-15)。,2.前角,前角增大,剪切角增大,而剪切角越大,则变形系数减小。 变形系数与前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