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905145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肿瘤药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抗肿瘤药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抗肿瘤药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抗肿瘤药物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抗肿瘤药物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肿瘤药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肿瘤药物(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 肿 瘤 药 物,肿瘤治疗的最主要基础科学是药物学。没有抗肿瘤药物就没有肿瘤化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决定肿瘤化疗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肿瘤内科治疗的进展:上世纪40年代开始,氮芥治疗恶性淋巴瘤成为肿瘤化疗的第一个里程碑。50年代合成了环磷酰胺,5-FU,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大成功,被认为是肿瘤化疗的第二个里程碑。70年代初顺铂和阿霉素的应用,使临床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被认为是肿瘤化疗的第三个里程碑。80年代生物反应调节剂迅速发展。90年代植物类药(如紫杉醇)的研究发展很迅速,同时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成为学术界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第一类 烷化剂,烷化剂是一类能向其它化学分子引进烷基的化合物

2、 一、作用方式:烷化剂所含烷基科使DNA、RNA和蛋白质的亲核基因烷化,而起到细胞毒的作用,故它主要是抑制DNA的合成。 二、药代动力学: 烷化剂对任何阶段的细胞都有作用,包括G0 期细胞,但对G1期和S期的最敏感,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可口服或静脉用药,环磷酰胺必须在肝内由药酶活化产生磷酰基氮芥,才有抗肿瘤的作用,所以肝功能不好者最好不用。 亚硝脲类脂溶性强,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故对脑瘤有效,但易积存于骨髓脂肪中,故对骨髓有延迟毒性,所以两次给药需要间隔68周。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烷化剂之间或于其它类药物间很少产生交叉耐药性。 三、不良反应: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静脉炎、不育

3、,第二类 抗代谢类药物,一、作用方式:主要是抑制细胞DNA的合成 二、药代动力学: 主要是作用于S期,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可口服或静脉用药。 大部分在体内代谢转化,少量以原形从肾脏排泄。 三、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胃肠反应、静脉炎、色素沉着,第三类 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 一、作用方式: 与DNA结合,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 自由基的生成。 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鳌合物,从而增加与DNA的结合。 与细胞膜结合,从而破坏膜上酶的活性。 二、药代动力学: 由于作用方式不同,所以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各个时相亦不尽相同。,BLM口服吸收不规则,静脉注射在

4、血浆中很快消失,肌肉注射维持时间较长,所以尽量采用肌注,它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阿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血浆半衰期极短,主要在肝脏代谢,胆汁排泄,部分通过肾脏排泄。 三、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心脏毒性,第四类 抗肿瘤植物类药,抗肿瘤植物类药就是从植物中分离提炼出来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而研制合成的药物。 一、作用方式:主要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 二、药代动力学: 植物类药主要作用于M期细胞,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在肝脏代谢,经胆道及肾脏排泄。 主要以静脉用药,VP-16可口服。 三、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第五类 其它类抗肿瘤药,一、作用方式:与烷化剂相似,阻断DNA合成。 二、药代动力学: 对细胞周期各时相都有作用,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以静脉和腔内注射最好,口服无效。 经肾脏排泄。 顺铂在盐水中稳定,卡铂则在糖水中稳定。 三、不良反应: 顺铂:肾毒性、胃肠反应、耳毒性及神经毒性。 卡铂 :骨髓抑制、肝功能影响、胃肠反应。,第六类 激素类药,应用激素或抗激素,使体内平衡受影响,肿瘤生长所依赖的条件发生变化,而使肿瘤生长受到抑制。激素治疗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激素治疗有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少,疗效持久等优点,因此在上述肿瘤中,激素治疗常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也常用于手术后辅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