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中医药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9582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8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脑中医药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乙脑中医药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乙脑中医药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乙脑中医药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乙脑中医药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脑中医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脑中医药(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乙型脑炎,南京市第二医院 赵 红,2,epidemic encephalitis B 简称乙脑 又称日本脑炎 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经蚊虫传播, 夏秋季发病,10岁以下儿童多见, 临床上以高热、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为特征。 重症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可留有严重后遗症。,概述,3,病原学,4,enciphalitis B virus,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属虫媒病毒B组 病毒呈球形,直径40-50nm,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外有脂蛋白包膜,其表面糖蛋白的刺突,含有血凝素,具血凝活性 病毒对多种动物具感染性,能在组织和细胞

2、内生长繁殖,可用于病毒分离和疫苗制备 抗原性强,人与动物感染后,血中均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及中和抗体,病原学,5,血凝素能凝集鸡、绵羊、鸽及鹅的红细胞。 乙脑病毒对马、驴、猪、羊及小白鼠等多种动物有感染性,能在多种组织和细胞内如鸡胚、乳鼠脑、地鼠肾细胞、猴肾细胞及Hela细胞内生长繁殖,因而可用于病毒分离和疫苗制备。 补体抗体可用于诊断,中和抗体在体内保存时间长,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6,病原学,病毒的抵抗力弱 不耐热。100 2分钟, 5630分钟可灭活 对各种常用消毒剂敏感。如乙醚和酸等耐低温和干燥。50%甘油4 可保存3个月,冷冻干燥后在4 冰箱可保存数年。,7,流行病学,

3、传染原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特征,8,(一)传染原,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与自然界中许多动物均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猪为本病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家畜、家禽、蝙蝠等,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9,病原学,为什么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原?1、乙脑疫区猪的感染率100%,病毒含量亦高。2、猪在农村饲养面广,更新率快,每年均有大量易感的幼猪。3、猪是传播本病重要媒介三带喙库蚊的主要吸血对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人群流行前1-2月先在猪中流行,检测猪的感染率可预测人的流行情况。 人为什么不是主要的传染原?因为人感染后病毒血症短,小于5天,且病毒数量少。,10,(二)传播途径,本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4、国内传播的蚊种有库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种,而以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蚊及蠛蠓感染后可带病毒越冬或经卵传代,可成为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造成蚊一动物蚊的不断循环。,按蚊,11,蚊越冬蚊猪等 猪等 蚊 人长期宿主 蚊 病毒血症 蚊,12,传播途径,蚊子吸血后,病毒在肠道内繁殖后移至其唾液腺,叮咬人和动物使其发病,并在蚊-动物-蚊间不断循环传播。,13,(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 乙脑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之比为1:10002000。 感染后不管是否发病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患病者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尤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近年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有相对增高趋势因为儿童普遍

5、接种乙脑疫苗 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易感。,14,(四)流行特征,1.流行地区:亚洲东部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新疆、西藏外均有本病流行。 2.发病季节:较严格的季节性,多发生 在7、8、9三个月 。 本病由蚊传播,气温、雨量和湿度和蚊虫孳生及其活动密切相关,故呈季节性流行,但在热带地区无季节性。 3.发病形式:多为隐性感染和亚临床型,呈高度散发性,集中暴发少。家庭成员中少有同时多人发病,15,(四)流行特征,国内发病情况: 2002年 发病数为8769,发病率为0.65 /10万,死亡229例,死亡率为2.61%。 2003年 发病数为7860,发病率为0.58 /10万,

6、死亡366例,死亡率为4.66%。 2004年 发病数为5422,发病率为0.40 /10万,死亡200例,死亡率为3.69%。,16,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17,蚊虫叮咬 病毒 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 进入血流 病毒血症 免疫系统健全 隐性感染或为轻型病例免疫功能低下 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 CNS 脑炎(encephalitis)人感染病毒后发病与否及病情轻重取决于 (1)病毒的毒力和数量(2) 机体的免疫状态,18,以下情况可降低血脑屏障功能,促使乙脑发病:注射百日咳菌苗后, 脑囊虫病或癫痫病患者、颅脑外伤或开颅术后病人,老年人尤脑血管病者。,发病机制,19,发病机制,1.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直接侵

7、袭作用: 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2.免疫性损伤: 特异性抗体及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脑组织和血管壁上,激活补体系统及细胞免疫,引起免疫性攻击,致脑组织炎症、坏死。尸检发现:脑组织中可检出IgM、补体、CD3、CD4、CD8标记细胞。3.细胞因子的作用: TNF、IL-1等。4.内源性脑啡肽的作用: encephalitis B病人血及CSF中亮氨酸脑啡肽含量明显升高,且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用阿片多肽拮抗剂可对抗。,20,乙脑病变严重且广泛,可累及整个CNS ,但以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最为严重。 肉眼观察: 脑组织充血、水肿和出血,正常的脑钩回标记不清。脑切面还可见粟

8、粒或米粒大小的坏死软化灶(本病特征性变化),主要发生在灰质或灰白质交界处,分布广泛。,病理解剖,21,镜检可见: 1.神经细胞呈程度不等的变性、肿胀和坏死。 2.血管病变:扩张、充血、周围出血、内皮细胞肿胀坏死及脱落 。 3.胶质细胞增生(主要为小胶质细胞)与炎性细胞浸润。 管内淤血、附壁血栓及炎性细胞浸润(单核和淋巴为主)可形成血管套。胶质细胞积聚成群可形成胶质小结,如小胶质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侵入神经细胞内,则表现为嗜神经细胞现象。,病理解剖,22,中医认为本病归于“暑温”范畴。这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内虚(特别是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更易感受暑热病邪而致病。本病虽然般也按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发展

9、,但由于暑为阳邪,其性酷烈,伤人最快,极易化火,内陷心营,引动肝风。所以病程中卫气营血各阶段往往没有明显界限,故许多患者在病初即表现为阳明气分热盛的证候,故有“夏暑发自阳明”之说。有的患者甚至起病即见到神昏、痉挛等危重证候。暑为火热之邪,易伤人体津气,严重者甚至内闭外脱等危证。,23,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l0-14日(4-21日)。 典型的临床分期: 初期 极期 恢复期 后遗症期,24,初期,病程1-3日,相当于病毒血症期 起病急,发热、体温在12日内高达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多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可有颈部强直及抽搐。,临床表现,25,极期,病程4l0日,突出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1高

10、热 体温常高达40以上,一般持续710日,重者可长达3周。发热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2意识障碍 包括嗜睡、定向力障碍、昏睡、谵妄甚至昏迷 。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多见于第38日,持续1周左右(可长达4周以上)。,26,神志不清伴颈项强直,27,临床表现(极期),3抽搐 多见于病程第25日 病因:初期 高热 极期 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 表现:轻者 短暂的手足或面部抽搐重者 肢体阵挛以至全身抽搐或强直 性痉挛,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多伴明显的 意识障碍。频繁抽搐可导致紫绀、甚至呼吸衰竭,并因缺氧加重脑病变。,28,临床表现(极期),4呼吸衰竭 最严重的症状,主要的死因。 (1

11、)中枢性呼吸衰竭:病因:延脑呼吸中枢病变、脑实质炎症(大脑皮质、下丘脑及脑桥病变抑制呼吸中枢)、脑水肿、脑疝和低血钠脑病等。表现:呼吸速率、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 。呼吸先快后慢,呼吸表浅、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多见于重症患者,29,严重脑水肿或脑疝的早期症状: 剧烈头痛、面色苍白,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变深而慢或节律不整,意识迅速改变,昏迷加深,频繁抽搐,瞳孔忽大忽小或一大一小,光反应迟钝, 视神经乳头水肿,小儿前囱高度膨隆,30,颞叶钩回疝 又称小脑幕切迹疝、天幕裂孔疝 病因:为颞叶海马回或钩回嵌入天幕裂 孔,致脑干和动眼神经受压 表现:昏迷

12、突然加深,疝侧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应消失,上睑下垂,眼球固定或外展,对侧肢体瘫痪。继而出现呼吸衰竭及呼吸停止。,31,枕骨大孔疝 又称小脑扁桃体疝病因:系因小脑扁桃体嵌入枕骨大孔而压迫延髓 表现:极度烦躁,面色苍白,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肌张力增高,上肢多呈内旋,下肢呈伸直强直;并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及血压下降,呼吸骤停继而心跳停止,病人迅速死亡。,32,(2)外周性呼吸衰竭 病因:呼吸肌麻痹 呼吸道痰阻 蛔虫阻塞喉部 肺部感染 表现:呼吸先快后慢,胸式或腹式呼吸减弱 ,但节律整齐。 (3)混合型呼吸衰竭 中枢及外周性呼吸衰竭同时存在。,临床表现(极期),33,高热、抽搐和呼衰是乙脑三大严

13、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高热 抽搐 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呼吸衰竭死亡,34,临床表现(极期),防治脑疝的关键: 及时诊治脑水肿。其主要表现有: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加重,频繁抽搐,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异常(呼吸变深而慢或节律不整)及眼征(眼球下移,瞳孔忽大忽小或一大一小,眼底见静脉迂曲甚至视神经乳头水肿)小儿前囱高度膨隆。,35,5其他神经系统表现: 浅反射消失或减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肌张力增强及痉挛性瘫痪等。 脑膜刺激征可阳性。 下丘脑病变:中枢性的过高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临床表现(极期),36,37,临床表现(极期),大脑半球:去大脑

14、强直 中脑病变(、):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变化及吞咽困难。 延髓受损:假性球麻痹,表现为痰鸣、吞咽困难及呼吸障碍。 前庭小脑受损:眼球震颤、瞳孔变化。 大脑半球额叶病变:精神、运动和思维障碍。 大脑半球颞叶病变:失语和听觉障碍 。 间脑病变:感觉障碍等。,38,(三)恢复期,体温25天逐渐降至正常, 呆滞状态:一般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重型病人可有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如痴呆、反应迟钝、失语、流涎、吞咽困难、四肢强直性瘫痪或扭转痉挛等。,临床表现,39,(四)后遗症期,约520重症病人在发病半年后不能恢复,则称为后遗症。 其中以痴呆、失语、瘫痪、扭转痉挛和精神失常较为常见,40,临床类型,轻型

15、普通型 重型 极重型 发热 3839 3940 40以上 40以上 神志 清楚 嗜睡或浅昏迷 昏迷 深度昏迷 抽搐 无 偶有抽搐 反复或 反复或持续 持续抽搐 性强烈抽搐 脑水肿 无 轻 重 可有脑疝 呼衰 无 无 可有 明显 病程 57日 710日 2周以上 后遗症 无 多无 常有 幸存者常有严重后遗症,41,实验室检查,42,(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二)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计数50500106/L。分类早期以中性粒细胞稍多,氯化物正常,糖基本正常。少数病例于病初可正常。 注意:白细胞的多少仅反应脑膜炎症渗出情况,与脑炎病变程度及预后无明显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