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络论芦芸曹星星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95110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络论芦芸曹星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血络论芦芸曹星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血络论芦芸曹星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血络论芦芸曹星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血络论芦芸曹星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络论芦芸曹星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络论芦芸曹星星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枢血络论第三十九,芦 芸 058011105 曹星星058011109,介绍内容,介绍内容,灵枢血络论第三十九原文,(一)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黄帝曰:血络是也。(二)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

2、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三)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四)黄帝曰:针入而肉着者,何也?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肉着于针,故坚焉。,(一)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黄帝曰:血络是也。 翻译:,(二)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

3、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

4、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翻译:,(三)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翻译:,(四)黄帝曰:针入而肉着者,何也?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肉着于针,故坚焉。 翻译,介绍内容,为什么以“血络论”为篇名?,血络:1.皮肤浅表视而可见的络脉。2.指皮肤浅层有瘀血阻滞的络脉。 本篇着重论述针刺瘀血的脉络时所出现的不同反应和产生原因,并对刺络出血法的适应证及其具体表现等内容进行了阐述,由于全篇所论是以刺络泻血为中心,故以“血络论”名篇。 马莳灵枢注证发微:“内论邪在血络,及刺法异应,故名篇。

5、”,根据论文内容。,介绍内容,刺络疗法是指用一定的针具刺破人体穴位或血络(毛细血管或静脉),放出一定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刺血疗法古称“启脉”、“刺络”,今又称“放血疗法”、“刺络放血疗法”、“刺血疗法”等。 作为一种古老的临床技法,因其简便、有效,在我国绵延数千年而不衰。 特别是近10余年来,中医刺血疗法从理论到实践都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文献报道及医学专著大量涌现,从临床疗效到机理研究都有涉及。,刺络疗法的定义,点刺法,针刺方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针刺前的准备: 1.选择针具; 2.针具使用前应先行高压消毒,或放入7075乙醇内浸泡2030分钟; 3.施针前,局部皮肤用含2碘

6、酒的棉球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脱碘。三棱针正确的持针方法为,用拇指、示指(食指)捏住针柄,掌握针刺方向,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控制针刺深度。,操作方法,扣刺法,针罐法,刺络疗法的功效,一、泻热针刺放血可以退热,古医书有“泻热出血”的记载。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针刺放血治疗,对外感发热和阳盛发热,效果比较好。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 二、止痛针刺放血疗法最突出的治疗作用是止痛,如神经性头痛、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结石绞痛、脉管炎剧痛、阑尾炎腹痛等病症,针刺放血后疼痛均可明显减轻或消失。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如果气血运行失常,发生气滞血瘀,经络壅滞、闭塞不通

7、,就会发生疼痛。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改变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通则不痛”,经络气血畅通了,疼痛则可消除。,三、镇静针刺放血有镇静安神作用,临床观察到治疗狂躁型精神分裂症、失眠、癔病、破伤风、癫痫等疾病有一定效果。四、消肿跌打损伤引起的肢体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因气滞血淤、经络壅塞所致。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则除之”,使局部伤处气血畅通,则肿痛自可消除。,刺络疗法的功效,五、急救开窍针刺放血的急救作用,向为古代医家所重视,民间流传也较普遍。如中暑、惊厥、痧症、昏迷、血压升高、毒蛇咬伤等急症,经针刺放血治疗后,险情常可立即解除。 六、解毒针刺放血有解毒消炎作用,

8、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丹毒、疖肿、红眼病等,针刺放血治疗可以促使炎症消散。 七、化瘀消癥针刺放血有活血、化瘀、消癥作用,瘀血和癥瘕积聚治之有效。,刺络疗法的功效,1.刺血疗法有促使血液循环障碍改善的作用。 2.刺血疗法有促使良好的镇痛作用,特别是对缺血性疼痛能迅速止痛。 3.刺血疗法能阻止细胞和组织的病理性萎缩和变性,以促使病变细胞的修复。 4.刺血疗法有促使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 5.刺血疗法有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使炎症恢复的作用。 6.刺血疗法有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 7.刺血疗法有抗过敏及止痒作用。 8.刺血疗法通过对微循环的调整,有促使神经细胞

9、机能恢复的作用。 9.刺血疗法能调控机体的温度,有退热作用。 10.刺血疗法有延缓机体的老化和抗衰老作用。,刺络疗法的功效西医认识,从血络颜色来判断疾病,(1)血络鲜红多为新病,急病,热病。 (2)血络紫红多为邪热入营,灼津为痰,灼血为瘀。 (3)血络红绛表示症状加重、加深,也表示病情恶化。 (4)血络红中带黑多为新病治疗不愈,入里化热,热炽血滞,瘀血内生。表示病程长,瘀血重,邪热盛,正气始衰。 (5)血络红中带黄黄为胃气的象征,亦为瘀血化解后的表现。红中带黄,提示病情好转,热病减轻。 (6)血丝淡黄为病将愈,或该病症消失。如果血丝色淡黄略红,表明病情虽好转,但余热未清。 (7)血络浅淡属虚证

10、,寒证。部分血丝浅淡亦属正常现象。区别在于:病变者,血丝多而乱;正常者,血丝少而直。 (8)血络暗灰色为陈旧性病灶。,刺络放血出血量的选择,1.与放血部位有关 素问,刺腰痛篇记载刺委中静脉放血治疗腰痛证时指出:“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黑血流尽而变赤,此乃络中瘀血散尽。由此可见静脉放血稍多,在细小浅表动脉或肢端细络放血,则出血宜少。2.与体质强弱有关 素问刺疟篇说:“适肥瘦出其血也。“王冰对此加以发挥:“瘦者浅刺少出血,肥者深刺多出血。”这就具体说明了体质强弱不同,刺法及放血量有别,即体形肥胖,体质壮实者放血稍多;体形瘦薄,体质虚弱者放血宜少。3.与病变情况有关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病邪轻

11、浅,放血宜少。如素问刺热论指出:“肺热病”表证较重,“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反之,若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病邪深留,放血稍多。故灵枢寿天刚柔有“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之说。根本原则:泻血祛邪而不伤正,经外奇穴对某些病症具有显著作用,故为点刺 所常用。如点刺金津、玉液用于治舌卒肿, 点刺太阳治眼红肿痛。,经穴,1.特定穴与脏腑经脉紧密相应,具有特殊功效,故为点刺放血所常用。如急救时常点刺十宣或十二井穴。2.循经取穴。3.辩证取穴。,奇 穴,其他部位 病理反应点,胃脘痛、吐泻、瘰疬、眼疾等,可在胸、腹、背部寻找到细小的暗红点,此为脏腑在体表一定部位所呈现的反应点,可点刺出血;如血管显露处,多取头面、舌下、胴窝、肘窝、耳背、耳尖等处显露的静脉点刺放血;又如在瘀血、疮毒疖肿、皮肤病等病灶处,局部点刺放血。,穴位选取,刺络疗法常用穴位,放血疗法常用穴位,刺络疗法常用穴位,刺络疗法常用穴位,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