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资中学物理总复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9487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资中学物理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资中学物理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资中学物理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资中学物理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资中学物理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资中学物理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资中学物理总复习(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资中学 张伟明,物理总复习,中考复习系例(),方法解析,学习目标,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初中物理两年来的学习内容的系统总结。总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有效的复习方法对提高总复习的整体效果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复习方法(一) “一线串珠”,很多同学对初中物理课程感到“散”、“远”,即教材内容相对多而散;知识离实际应用有一段距离,不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在总复习时总有“总复习难”的感觉。针对这中情况,“一线串珠”的复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常言中“拎起来一条线,摔下去一大片”就是对“一线串珠”的最好解释。“一线串珠”复习法就是通过某些“实验”、“实物”等知识点为线索进行

2、编题,然后进行分类归纳,会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起到良好的效果。,如: 同学们在电学部分复习时可以从“220 V、40W”、“220 V、100 W”两只灯泡谈起,面对实物,逐题编解。,(5)灯泡上标记“220 V、40 W”、“220 V、100 W”的意义各是什么?,(l)指出灯泡上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3)两只灯泡安装在照明电路中,应怎样连?理由是什么?,(4)灯丝通电后的发光原理怎样?,(2)灯泡上的灯丝是什么金属?为什么选它?为什么要将灯丝做成螺旋状?,(6)灯泡“220 V、40 W”、“220 V、100 W”正常工作时电流各为多少A?此时电阻各为多少?实际电功率各为多少

3、?,(7)“220 V、40 W”、“220 V、100 W”两灯标记模糊,有那些方法判断灯泡功率的大小?,(8)为什么要说正常发光时电阻,它与常温时电阻是否相同?,(9)断丝后的灯泡,将灯丝重新搭连,再接入原电路,亮度有何变化?为什么?,(10)灯泡灯丝熔断往往出现在开启瞬间,为什么?,(11)一度电可供“220 V、40 W”灯泡正常工作几小时?,(12)若将“220 V、40 W”、“220 V、100W”两灯泡串联后接入220 V电路哪个灯亮?理由是什么?,(16)某学校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5 A,学校里可安装40 W的电灯多少盏?,(15)用久的灯泡为什么会发黑?为什么会变暗

4、?,(14)将“220 V、40 W”灯泡与“36 V、40 W”灯泡各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哪一个亮?,(13)家中若有“220 V、40W”的灯泡、电烙铁、电风扇,使用相同的时间,产生热量最少的是谁?理由是什么?,如在浮力部分复习时可以从一个实验形式编一系列问题。 所需器材:演示弹簧秤、石块、线绳、演示烧杯、水、酒精、水银。(g=10 Nkg),例如:,()弹簧测力计的功能和原理是什么? 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用它测出石块重力?,(3)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施力者是谁?,(4)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是多少?表示出表达式。,(5)石块浸没水中受

5、到的浮力与深度是否有关?为什么?,(6)石块的体积是多少?说出计算过程。,(7)石块的密度是多少?说出计算过程。,(8)这种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求石块密度的方法应用了哪些知识?,()将石块放在足够多的水银中,待石块静止后,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1)一种是 F浮=水银gV排;另一种是 F浮= G石,哪种方法正确?,(1)分析F浮=液gV排和F浮= G公式的含义与适用范围。,(1)石块浸没在水中下沉,浸没在水银中上浮,这是为什么?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有了几次编解经历,就可以自己编解其它部分内容。这里的关键是选好中心。如光学可以选平面镜、凸透镜,热学可以水为中心等。,通过“一线串珠”式的复习,使

6、知识再次系统化、网络化,实用易记;此方法拉近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距离。通过实物,见物思理,引发多向发散式思维,培养同学们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它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再次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理解得深刻,记得实在,能很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复习方法(二)知识迁移,近几年的中考,在重视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越来越强调对能力尤其是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它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平时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准确地“迁移”到试卷上。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加大对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力度。 在这里所说的“迁移”指的就是学习心理学上的“学习迁移”,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将所学的经验改变后运用于新情

7、境。当然我们应特别注意培养并促进学习过程的积极的迁移正迁移,防止消极迁移负迁移的发生。,(1)以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起着促进的作用,就是正迁移;如果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就是负迁移。,(2)知识正迁移的主要途径:A: 构建知识结构B:知识的类比C:建立模型等,构建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结构是引导正迁移的最有效的途径。分散的知识所产生的迁移是有限的,而掌握系统的知识及其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才能产生广泛的、久远的迁移。,运动,力,运动和力,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所选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运动快慢

8、的比较: 匀速直线运动:直线、速度不变 平均速度:变速运动V平均=S总/t总 相对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测量的工具(停表、刻度尺),单位(s、m) 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m=109nm,长度测量的特区方法:累积法、化典为直法、利用工具平移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概念: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 :V=S/t,单位:米每秒(m/s) 1 m/s=3.6Km/h,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的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改变物体的形状,单位:N,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力的相互性

9、: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既作用和反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没有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定律: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现象:物体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二力平衡,平衡状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物体受两个力;这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知识的类比,例:如图,一个弹簧一端固定物体,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放在装满水的装置中处于静止,设想地球的引力减为一半,则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A:不变 B:减为一半 C:增加为原值两倍 D:弹簧对物体无弹力,建立模型,谢 谢 光 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