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及备考策略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94600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总复习及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及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及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及备考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及备考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总复习及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总复习及备考策略(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总复习及备考策略,一、通读考纲,落实考点 主要要依据考纲落实考点,扎扎实实地将基础打牢。,二、理清思路,拓展思维 1以“文明史”为思路 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一)农耕文明 1、基本因素:政策(土地、赋役)、水利、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物产) 等)作物交流、技术、工具、经验等,2、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封建社会稳定的保障 经济:主要经济部门、促进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文化: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延续性、宏观性,(二)工业文明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 变化从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

2、发展,地位:中国近代先进的生产力 特点:始终都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以一战期间为例) 发展趋势:曲折发展、没有取得独立发展的地位、发展不平衡。 作用:瓦解封建经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制外来经济侵略;促进反帝反封建力量的发展、壮大,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因素之外具体还包括:资金、技术、市场、传统社会思想:重义轻利、 重农轻商,3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 “一五”计划以及特点、成就、存在的问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以及曲折(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症结:速度

3、与效益、数量与质量、主观与客观等问题没有解决。文革十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被迫中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基本特点:改革开放 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指导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全面对外开放 主要成就、存在问题(资源、环境、人口、就业、社会保障),4、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原发型:英国、德国、美国 资金、技术、市场、人才、资源、劳动力、交通等 传导型:中国、日本、韩国 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的工业化以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二战后韩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苏联 国家主导、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与农民的利益解决资金积累、

4、时间短、发展快,5、不同类型工业化遇到的问题以及改革: 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 自由化与经济危机,6、社会主义工业化: 计划经济与市场的调节 国家主导与企业自主 公有制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的关系,7、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 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与经济安全 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政治文明 民主思想: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与主要学说、社会主义 民主实践: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不同道路 英、法、美自下而上 德、俄、日自上而下,法制的建设 议会制度、政党政治、主要的法律与法律文件、主要的政体(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基本特点:依法治国、不断扩大民主、长期性、发展性、各具特点,中国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建设

5、 1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 途径:翻译、报刊、学会、社团、留学出访、论战、学校 过程:早期的维新思想康、梁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科学、民主思想 影响:为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制造舆论,扫除思想障碍。,特点:内容由君主立宪向民主共和转变到以俄为师传播马克思主义 形式由照搬到结合国情 对象由英国、日本到法国、美国再到俄国 影响:重实践大于理论的探究,2民主政治的实践 戊戌变法(民主政治的起步也是近代化的全面启动) 辛亥革命(民主政治取得初步成果,推动近代社会的转型) 抗战胜利后民主政治的努力以及曲折,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三大制度)与西方民主政治对比,具有四个突出特点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 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 以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在制度建设与法制建设上都取得成果。,“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中断以及破坏 改革开放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与完善。政治文明的建设目标。3特点:曲折性、艰巨性、长期性。由资产阶级民主向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与推进。由学习西方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法制国家转变。由手段到目标。 精神文明,1、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因素 发达的农业文明、国家的统一、文明的传承、教育的发达、人口众多参加经济、社会生活实践的次数多、民族融合与对外的交流 2、中国古代

7、科技的特点 经验型、与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 长期领先世界、没有向近代科技转化,世界近现代科技中心的四次转移以及因素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因素:社会环境、政策、人才、经济 教育、社会发展的水平等,2“全球化”为思路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新航路的开辟全球化的起步 两次工业革命全球化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的加快 全球化的影响:对欧洲、对亚非拉、 对世界的影响 根本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体因素:殖民扩张、市场经济制度的扩展、科技的进步与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际分工的发展与世界贸易的扩大、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体制的建立 影响: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对亚、非、拉的

8、影响、对发展中 国家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对中国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全球化的起步高产农作物品种引进,西方对中国的侵略。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被迫卷入全球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加快。,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全面内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两极格局,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期,基本未能有效的抓住机遇。新时期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扩散,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国主动参与全球化。,在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近代中国是被迫卷入,处于被控制、奴役的地位;当代面对全球化,中国是主动应对,抓住机

9、遇,促进发展,趋利避害,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由原来立足自身到立足全球;由抓住机遇到合作共赢。,3现代化为思路 政治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 经济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等) 思想文化现代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等) 社会生活现代化(城市化、大众化、世俗化等),三结合热点,举一反三 1、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2、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国际社会 3、喜迎北京奥运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4、坚持“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5、自主创新,科技强国 6、大国崛起(条件、机遇、道路、启迪),四、采取的复习对策 1.回归课本,落实基础 2.强化训练,全面提高 3.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4.形成系统,总结规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