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功能检查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9435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上腺功能检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肾上腺功能检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肾上腺功能检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肾上腺功能检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肾上腺功能检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上腺功能检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上腺功能检查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上腺激素的 检测及临床评价,实验医学科激素检测室 张 宇,肾上腺激素,主要包括: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途径,胆固醇,孕烯醇酮,17-羟 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孕酮,皮质酮,17-羟 孕酮,11-脱氧 皮质醇,雄烯二酮,雌酮,睾酮,17-雌二醇,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醛固酮,皮质醇,目前醛固酮的检查主要包括:血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测定24小时尿醛固酮测定,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T-II)-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系统的检测常常同步采集卧位及立位标本进行检测,称卧立位

2、试验。卧位:患者卧床至少8小时,于早晨8时前采取静脉血;立位:患者直立活动2-4小时后采取静脉血;,样本要求: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II检测使用EDTA抗凝(紫头管)的血浆,采血后立即冰水保存并送检;醛固酮检测可使用血清(红头管)或血浆,采血后室温保存,4小时内送检;,24小时尿醛固酮测定: 收集24小时小便,记录尿量,并取混匀尿10-20ml 送检;,影响因素: 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可出现假阳性;影响肾素或血管紧张素活性的药物,如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出现假阴性;,3.血电解质:如果条件允许应当纠正血电解 质

3、后再行醛固酮检查;4.充血性心衰、肝功能不全可致醛固酮清除 减慢,血醛固酮水平升高;,临床评价: 血浆低肾素活性、高醛固酮: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ldosterone-renin ratio, ARR)升高常常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正常人ARR17.8ngdL-1/ ngml-1 h-1,根据200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推荐:ARR25ngdL-1/ ngml-1 h-1,应怀疑原醛;ARR50ngdL-1/ ngml-1 h-1,应高度怀疑 原醛;,如以ARR40 ngdL-1/ ngml-1 h-1作为cutoff值,对原醛的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4.4%;但各文献报道的不同

4、ARRcutoff值(2050)下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很大;,各文献报道的ARR对原醛的诊断价值,一般认为,方法学不变的前提下,在ARR20 ngdL-1/ ngml-1 h-1 时,选取的血ARR cutoff值越低,其敏感性越高,作为原醛筛选试验的价值越大; 但因此造成的假阳性率也随之升高,所以不能单纯依靠ARR来诊断原醛,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确诊试验来明确诊断; 确诊后还应进行病因鉴别;,体位试验(卧立位试验): 用于鉴别醛固酮增多症病因;立位血醛固酮较卧位血醛固酮升高33%以上,提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立位血醛固酮较卧位血醛固酮不升高或下降, 提示醛固酮瘤、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 多

5、症及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血浆高肾素活性、高醛固酮:多提示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肾动脉狭窄等时出现,原发疾病治愈后高醛固酮血症多可缓解;,低肾素活性、高醛固酮表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腺瘤)肾素活性(卧位) 0.03ng/mlh(0.05-0.8) 血管紧张素II(卧位)18.76ng/L(28.2-52.2) 醛固酮 (卧位) 253.3ng/L (45-175) ARR=844.3ngdL-1/ ngml-1h-1,高肾素活性、高醛固酮表现 (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肾素活性(卧位)7.8ng/mlh (0.03-0.8) 血管紧张素II(卧位)125.08ng/L(28.2-52.

6、2) 醛固酮(卧位) 266.5 ng/L (45-175),24小时尿醛固酮检测为我室准备开展的常规检测项目,已经完成参考范围的初步建立;,24小时尿醛固酮主要包括:5%游离醛固酮10%醛固酮-18-葡萄糖醛酸苷代谢物约45%3,5-四氢醛固酮代谢物,o,OH,C,24h尿醛固酮检测的临床意义同于血醛固酮检测,在盐负荷状态下诊断价值更佳(连续3天尿钠200mmol) 盐负荷状态下健康成人尿醛固酮10g/24小时,应怀疑原醛,与原发性高血压仅存在7%的重叠;,尿醛固酮水平与ARR联合应用可提高原醛的诊断价值,血、尿醛固酮水平的降低一般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但必须结合其它指标判断;,肾素-血管

7、紧张素II-醛固酮的检测对高血压的病因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但同时它们也受到生理状态和其它激素的影响,因此可同时做皮质醇及ACTH检测以判断ACTH和应激对醛固酮的影响。,o,OH,C,皮质醇:皮质醇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合成,其分泌存在显著的昼夜节律性: 以早晨8时最高,此后逐渐降低, 至当晚24时左右达到低谷;,皮质醇的分泌主要受ACTH的调控,并负反馈地调节ACTH的分泌。,目前常用的皮质醇相关检测项目包括:血浆总皮质醇(Plasma Total Cortisol,PTC)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24hUrine Free Cortisol,UFC)唾液皮质醇(Salivary Cort

8、isol,SC)血浆ACTH,标本采集: PTC: 可用EDTA、肝素抗凝的血浆或血清; 由于皮质醇分泌的昼夜节律性,可分别在8时、16时及24时采血检查; 随意筛查基本无意义。,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 收集24小时尿液,可加入10ml甲苯防腐;收集期间样本最好储存于28,测量体积后取混匀尿10-20ml送检;,唾液皮质醇:受检者禁饮禁食15-20分钟,清水漱口后,静息,弃去第一口唾液,将唾液收集器中的棉棒置于舌下,待唾液自然流入,5分钟约可收集35ml唾液,需注意防止混入水、血和痰。,唾液皮质醇与PTC一样存在昼夜节律性,因此采集唾液皮质醇也应该分别在8时、16时及24时进行;,促肾上腺皮质

9、激素(ACTH):EDTA抗凝的血浆(紫头管),于早晨8- 10时采血,采血后立即冰水保存送检;,影响因素: 应激状态:如情绪、感染、妊娠、静脉穿刺等;入院2日后检查,午夜采血前不要告知患者,在患者入睡后1h采血,提前做好静脉置管等;,2. 药物:雌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 美替拉酮等 检测前停用可能有影响的药物2-6周以上;,3. 酒精中毒、抑郁症、神经性厌食、急或慢性全身性疾病、肥胖等可使尿游离皮质醇增高;4. ACTH分泌存在节律性,一般与PTC分泌同步,早晨8时左右最高峰;ACTH半衰期仅10分钟,室温下降解迅速,因此必须在采血后立即低温保存并送检;,临床评价,PTC水平升高及昼夜节律

10、消失一般提示皮质醇增多症;PTC昼夜节律消失指16:00、24:00PTC水平高于8:00PTC水平的75%;,单独一次PTC水平测定诊断Cushing综合征敏感性较低; 单独早晨8时PTC水平升高的敏感性仅为52.472.6%; 目前认为24:00PTC水平最具诊断价值; 连续监测PTC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可提高敏感性及特异性;,8:00, 16:00及24:00 不同cutoff值下血皮质醇诊断价值的比较,各时间点PTC对Cushing综合征诊断敏感性比较测定3个时点的血皮质醇水平,可提高Cushing综合征的诊断阳性率。,PTC降低: 8:00PTC138nmol/L, 或连续测定平均值0

11、.05,三者的诊断价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C、PTC及UFC诊断价值比较,唾液皮质醇检测方便、样本采集简单,成本效益比高,不受肾脏功能及血CBG、清蛋白影响,是非常合适的Cushing综合征的筛查指标,尤其是适合门诊病人。,目前激素实验室已完成SC的参考范围初步建 立及方法学评估,即将开展唾液皮质醇的常 规检测;,ACTH的分泌直接调控皮质醇的分泌,因此测定血ACTH可鉴别ACTH依赖性及非ACTH依赖性的皮质醇增多症; 大部分皮质醇增多症ACTH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而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血ACTH水平则明显升高;,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CTH升高;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CTH降低

1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 标本采集: 可使用血清(红头管)或EDTA、枸橼酸、草酸、肝素及氟化钠抗凝的血浆,室温保存,4小时内送检; DHEA-S不存在昼夜节律性,但存在性别与年龄差异;,临床评价 DHEA-S几乎全部来源于肾上腺,因此是用于鉴别肾上腺源性和性腺源性雄激素的良好指标;对于女性男性化或多毛症有助于鉴别肾上腺 或性腺功能紊乱;,DHEA-S升高可见于肾上腺增生,如3-脱氢酶缺乏的先天性肾上腺增生、伴11-羟化酶或21 -羟化酶缺乏的先天性肾上腺增生;肾上腺肿瘤可见DHEA-S浓度显著升高,与其他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相比DHEA-S浓度越高,越支持肾上腺肿瘤的诊断;,DHEA-

13、S降低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7-羟化酶缺陷症,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是儿茶酚胺(CA),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儿茶酚胺属于肽类激素,其分泌受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控制。CA的分泌及排泄存在昼夜周期性变化; 对嗜铬细胞瘤诊断有重要价值;,目前儿茶酚胺检测主要包括:24小时尿儿茶酚胺血浆儿茶酚胺,24小时尿儿茶酚胺检测:容器内预装5-10ml 6mol/L的盐酸,收集24小 时小便后测定尿量,并取混匀尿10ml送检,收 集期间样本最好储存于28;,血浆儿茶酚胺检测:空腹肝素抗凝血浆,卧位20分钟后采血,1小时内送检,如在高血压或有关症状发作时采集则更具有意义;,样本

14、要求: 1.尽量在患者未使用药物及未进行介入性诊 疗手段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利尿剂、肾上腺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扩血管药物可 干扰测定; 原则上应该停药至少2周; 2.采样前3-7天应禁烟、酒、咖啡等;,临床评价24小时尿儿茶酚胺总量是目前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主要实验室指标;,24h尿儿茶酚胺总量886.5nmol/24h即提示可能存在嗜铬细胞瘤; 若1500nmol/24h则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 升高程度越大,可能性越高。 但仅凭24h尿儿茶酚胺不能鉴别良、恶性嗜铬细胞瘤;,阵发性高血压患者需多次收集24h小便测定儿茶酚胺,或测定发作后3小时的小便儿茶酚胺总量,177.3nmol也提示嗜铬细胞瘤;,血浆儿茶酚胺只能反映采血时血儿茶酚胺的水平,与应激、焦虑患者的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存在重叠,且受当时环境及活动状况影响很大,因此诊断嗜铬细胞瘤价值有限,通常作为24h尿儿茶酚胺的补充诊断手段;,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上升4倍以上支持嗜铬细胞 瘤的诊断,可进一步进行有关影象学检查;,24h尿儿茶酚胺与血浆儿茶酚胺诊断价值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