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长征组歌》课件(共62张ppt)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93643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长征组歌》课件(共6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长征组歌》课件(共6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长征组歌》课件(共6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长征组歌》课件(共6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长征组歌》课件(共6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长征组歌》课件(共6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长征组歌》课件(共62张ppt)(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征组歌两首肖华,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正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简介,肖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长征组歌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

2、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1、告别 2、突破封锁线 3、遵义会议放光辉 4、四渡赤水出奇兵 5、飞渡大渡河 6、过雪山草地 7、到吴起镇 8、祝捷 9、报喜 10、大会师,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前因:1935年1月遵

3、义会议后,准备北渡长江,在川西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9西渡赤水 云南扎西,遇重兵围堵,放弃北渡。 2月18日东渡赤水 小部引温水,主力占桐梓、娄山关、遵义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人。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后遇敌南北夹击,再次西进。 3月16日西渡赤水 川南古蔺 3月21日东渡赤水 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乌江,将几十万敌军甩在江北 结果: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四渡赤水,背景资料: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

4、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我们对

5、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学习,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了纪念长征,为了铭记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长征的精神,,我们的肖华先生,也是曾参与长征并在长征中担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1965年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长征组曲,生动形象的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场面,展示了红军在长征艰难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字词检测: 音:黔 皑皑 毡 炊chu 毯tn 侵qn 似 s 水似银 似乎 重 chng 重飞渡

6、扎 zh 扎营盘 sh 似的 zhng 重兵 z 包扎 乘 chng 乘机,乘人之危 行 hng 行情,欺行霸市 ji 解嘲 shng 千乘之国 xng 行囊,行云流水 解 ji 解送 奇 q奇怪 xi 跑马卖解 j 奇数,形: 渴 解渴 渴求 渴望 饥 充饥 饥饿 饥荒 皑 皑皑 袭 袭击 喝 喝水 喝彩 肌 肌肤 肌肉 肌体 铠 铠甲 垄 垄断 锤 千锤百炼 钢 钢铁 捶 捶胸顿足 刚 刚强,义:皑皑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调虎离山比

7、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

8、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品味语言,1、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描写作用? 明确: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明确: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3、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4、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5

9、、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 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 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 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合作探究,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2、这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

10、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难点全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战事。红军曾于1935年初,在江界北渡天险乌江,夺取遵义、桐样、湄潭等城,全歼敌军侯之担师;这一次则是南渡乌江,红军第一军团于1935年3月31日南

11、渡乌江全歼守敌。,“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将介石当时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阳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出发。,“调虎离山袭金沙”,指红军在调动大批敌军防守昆明后,虚晃一枪,撇开有防备的昆明,向敌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进,强占金沙

12、江边的皎平渡渡口,经过7天7夜,红军全部渡过了天堑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圈子,由被动争取到主动,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后一句是歌词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写作特点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中心意思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话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13、过雪山草地,从瑞金开始长征,飞夺泸定桥,金沙江皎平渡口,翻越第一座雪山夹金山,红军走过的水草地,长征天险腊子口,长征翻越过的红桥山,毛泽东 周恩来 住过的窑洞,红军走过的岷江栈道,歌词内容,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

14、情。,“草毯泥毡扎营盘”, “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难点全解,(1) 写法全解 歌词句式相对整齐,结构层次分明,内容由表及里,恰当运用拟人、对偶修辞方法,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2) 怎样理解“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二句? 这两句点明红军是由特殊材料铸成的,他们经受了千锤百炼的考验,从而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

15、气概。,(3) 怎样理解“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二句? 这两句歌词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高的雪山踩在脚底下,而是用“雪山低头迎远客”的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以草为毯、以泥为毡,扎起军营,古往今来,又有哪一支军队能够这样做!,小结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拓展延伸1、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