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与社会文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8731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72 大小:7.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与社会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社区与社会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社区与社会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社区与社会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社区与社会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与社会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与社会文化(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區與社會文化,第一章社會學概念,第一節社會學是什麼 第二節社會與個人的關係 第三節社會學與常識的關係 第四節影響社會學的重要事件 第五節社會學是一門學科!? 第六節其他學科與社會學的關係 第七節社會學古典三大家,第一節 社會學是什麼,社會學是一門研究關係的學問,例如:人與人的互動、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不同社會間的關係,而其最終目標是,在複雜的社會現象中尋找出一條基本的規則,像是社會學古典三大家的理論,便是嘗試解釋資本主義運作的規則。,第二節 社會與個人的關係,人群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社會學是一門與人群有關的學問,社會是社會學家的研究場所,換句話說,社會學是處理關於人的課題,想要了解一個人的行

2、為,已經相當不容易,何況是由人群所構成的社會。,社會大於個人的總和社會學告訴我們,雖然人是社會的基本組成,但是社會的力量絕不等同於一群人的聚集,往往是大於人的總和,進而反過來宰制個人的處境。因為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像是命運共同體一樣,無法脫離相互連結的關係。,第三節社會學與常識的關係,常識解釋生活經驗的基礎人類為了求生存,解決生活中各種疑難雜症,需要一些知識來應付不時之需,例如生火。古人知道可以用鑽木來取火,就算不清楚為什麼可以用此方法來生火,但在先人智慧的傳承下,仍有著一套具體的方式,只要跟著做就能克服困難,這類生活中的常識也是評論社會現象時常用的知識。,社會學發現生活經驗的隱藏規則社會學

3、之所以成為一門知識,就是因為與自然科學一樣,社會學能夠發現事情表層下的規則。社會學處理的課題是變異性、變動性大的人類生活,並無法精確地找出真理規則,何況社會學家也是社會中人,也會受到嘗試影響。因此常識常被用於社會學家建構假設時的資料庫,並做嚴格檢驗。,社會學與常識的特質社會學與常識的關係並不全然對立,常識也有正確的時候, 當然也有失誤。由於常識與價值觀牽連很大,讓常識的變動性大增。,第四節影響社會學的重要事件,啟蒙運動的衝擊十八世紀的啟蒙時代,無庸置疑地改變人文科學的思維模式,尤其社會學受啟蒙思潮的影響甚鉅。而在啟蒙運動之後的思想家認為人類可以經由理性與經驗研究的手段,來控制與理解宇宙。,兩次

4、革命豐富了社會學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是政治歷史上的重大變革,法國大革命在某種意義上是人類主張全面自由與平等的運動,雖然當時沒有成功達到這個理想,卻奠定了往後民主政治的基石,社會學關心的課題則是在政治變革下,如何重現社會秩序。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的工業革命,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廠也不斷更新設備與管理制度,整個社會制度也隨之變革,資本主義的社會型態悄悄誕生。,社會學一詞的確立歷史上社會學(Sociology)名詞的出現,是由十九世紀的社會學家孔德所確立。孔德出生在一七八九年的法國,面對法國大革命所產生的社會動盪,促使孔德希望發展出一個理想的方法來探究社會,以發覺問題。,第五節 社會學是一門學科!?

5、,社會學是一門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學科,但是與自然科學不盡相同。原因在於社會學研究的對象,不是物理界,而是變化多端的社會,研究者只能盡量保持社會價值。,第六節 其他學科與社回學的關係,其他學科的研究主題 政治學:主要研究主題是政治關係與政治行為 經濟學:主要研究主題是人類的經濟行為,包含生產、消費及分配 法律學:以研究社會規範為主的學問,尤其是制度化規範。,人類學:人類學以部落為主要研究場域,研究部落住民生活經驗。 心理學:主要以個人的內在心理過程與人格行為作為研究主題。 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被視為社會學的一個分支。,第七節 社會學古典三大家,資本主義窮途未路馬克思無產階級馬克斯在資本論中曾說,

6、資本主義最終的矛盾,來自中產階級及無產階級,最後中產階級的資產家將是自掘墳墓者。他認為資本主義的資本集中化與生產社會化,早就在為社會主義鋪路了。 最終馬克思樂觀認為,無產階級將因而起身反抗,並贏得勝利,建立起新形態的社會,也就是社會主義社會。,社會分工與整合涂爾幹分工論道德重整的觀念是涂爾幹用以說明社會為何不會瓦解的原因。 把社會當成事物涂爾幹方法論涂爾幹認為應該把社會當成某一外在東西來研究,稱為社會事實。,資本主義是鐵牢韋伯官僚觀工具理性取代了價值理性,表現在便於管理的科層組織。 分層負責與分工是現代科層組織的寫照,亦是公認最理性化的管理結構,是資本主義社會常見的組織型態。,社會學古典三大家

7、比較,第二章社會互動,第一節我們如何進行互動 第二節生活中潛藏的互動原則 第三節我們都是團體的一份子,第一節 我們如何進行互動,互動是持續不斷的交談社會學者指出,我們之所以能互動成功,是因為我們有共同的語言與文化背景,彼此說同樣的話,表現出可被理解的身體動作,才能順利地完成這項任務。,人在真實情境中互動社會學心理學家湯瑪斯認為只要人們相信是真的,這些情境就會變成真的。我們界定情境,並且做出符合該情境的行動,否則互動無法正常持續。,社會互動的資本規則同心圓的互動原理,以自己為圓心拓展出去,距離自己躍進的人互動越頻繁。 情感投入與情感中立 特定與擴散 普遍主義特殊主義 自我與集體,第二節 生活中潛

8、藏的互動原則,社會互動是一種交易行為我們與他人互動時,透過他人給予自己的表情、語調、語句、肢體動作等等,作為情境界定,得知是否受到鼓勵可讓互動繼續,或者是受到挫折使得互動必須中斷。,報酬多寡決定互動強弱 成功命題:如果某人在某一個行為產生時經常得到報酬,就愈樂意從事該行為。 刺激命題:在過去受到一組刺激,下次再出現同樣情境時,該行為愈可能產生行動。 價值命題:當行動的結果對自己有價值,則愈會從事該行動。,第三節 我們都是團體的一份子,社會學定義的團體團體是指一群人有密切關係且以固定方式互動,並宣稱自己屬於這個團體,而他人也認為他是團體的一份子。具體來說,團體具備了互動、歸屬感與旁人的認同。,初

9、級團體與次級團體初級團體是一群面對面互相互動的團體,成員的關係建立在個人基礎上。次級團體是由一群關係、情感較疏離,通常是因某些特別目的而聚在一起。,初級團體,初級團體,1.人數越多、規模越大、歸屬感低,需靠團體規範凝聚。 2.非情感投入的互動,關係疏離,例如:公司、科層組織。 3.團體壽命較短,次級團體,親 密 度 少,親 密 度 疏,親,多,1.人數越多、規模越大、歸屬感低,需靠團體規範凝聚。 2.非情感投入的互動,關係疏離,例如:公司、科層組織。 3.團體壽命較短,次級團體,1.人數越多、規模越大、歸屬感低,需靠團體規範凝聚。 2.非情感投入的互動,關係疏離,例如:公司、科層組織。 3.團

10、體壽命較短,次級團體,次級團體,第三章社會組織,第一節社會的特徵 第二節組織社會學觀點 第三節組織中的權威類型 第四節層層分工與負責科層制,第一節 社會的特徵,組織的特性 1.權威的從屬關係:組織裡層級低者要聽令於層級高者,例如:總經理要聽董事長指令。一連串的命令型態稱之為命令連鎖 2.明文規定:組織的規定能提供員工們工作上的指引,讓工作順利變成規律化。通常各部門都會有其規定,有些規定得仔細、有些則寬泛。,3.全職全薪:組織以全職全薪雇用員工,員工必須全天候的專心工作為組織效力,並將此工作納入自己的生涯規劃。 4.公司領域分明:身處組織中,辦公室的活動必須與居家生活分開,不僅如此,兩者擺設的物

11、件、功能、氛圍等也都有很大的差異。,第二節 組織社會學觀點,去人性化管理泰勒主義在二十世紀初,組織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提升產能,誰能提供增進產能的方法,誰就能解決當時工廠的危機。,人際關係處理霍桑效應霍桑效應指出,提高產能的關鍵並不再於硬體設備、生產流程的控管,而是在於組織成員的心理狀態。,分工層管理科層化韋伯曾說,科學組織是資本主義無法避免的管理制度,雖然韋伯試圖建構理想的科層組織,含括分層負責、詳細規章、理性計算等等科層組織的理念型,不過現實上卻往往無法實踐。,常見的組織社會學理論,泰勒主義 以提高產能為目的 把人當成機器,去除人為不穩定因素,達到標準化生產過程。 又稱為去人性化管理,科層化

12、組織分工成為各個部門 各部們各司其職,下對上層層負責 是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組織制度,霍桑效應 認為人才是組織管理的重點 主張處理好員工的人際關係,將有助於提升生產力,系統整合觀點 將組織視為隨時在變化的生命體 組織內部調整與外在環境密切相關 決定組織是否能存活下來,端看組織如何調整內部壓力與外部問題,第三節 組織中的權威類型,合法性權威合法性權威必需要落實於有效率的科層制度中,合法性權威者嫆有支配的正當性,其正當性來自於組織內的規定。 傳統性權威具體來說,傳統型權威源自根深柢固的文化價值,譬如尊師重道並不需要特別理由,學生本來就被認為應該服從老師。,卡理司馬權威卡理司馬是宗教詞彙,意旨天賦異稟

13、,即是具備超凡能力的人,歷史上有許多例子,像是希特勒、宗教等,多少都具備超越常人的人格特質,讓追隨者願意服從其指揮。,第四節 層層分工與負責科層制,科層的字義來源科層概念最早被使用來探究政府組織的結構,後來則泛稱龐大組織所具有的組織特性。 為何需要科層制度?以科層制分工的現代化工廠來說,其生產線產量比傳統的家庭代工高出許多。 科層制運作的核心權力管理複雜、龐大組織的最佳方法便是實施科層制。韋伯就建議,擁有人數眾多的現代化組織,想要提高組織效力,科層制是重要模式,其中權力是科層制度運作的關鍵。藉由令人無法抗拒的權力,讓組織部門間得以運作流暢。,第四章社會制度,第一節什麼是社會制度 第二節家庭 第

14、三節教育 第四節宗教,第一節 什麼是社會制度,個人的基本定位角色角色是指每一個人在社會上所處的位置 社會的劇本社會制度某同類角色的行動都是依據特定的劇本而行時,這個劇本的結合體就稱為社會制度。,社會猶如生物分化人類為了求生存而群聚一起,最後形成社會。當文明愈進步,人口愈多後,社會開始高度分化,人與人之間必須互相依賴、分工合作才能生活,自然而然地建立不同的組織、團體等,同時產生社會公認的行為法則。,社會制度的功能社會制度提供一套行為標準,讓個人面對每一件事情時不用重新摸索,同時又具有約束力,如此社會才能穩定發展而不會解體。,第二節 家庭,在家庭中成長、學習、長大後又組成另一個家庭,生命便如此生生

15、不息。然而家庭制度隨著社會變遷,家庭的的功能與結構也隨之改變,引發社會學的探討。,經濟因素影響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是今天婚姻系統的主流,但在其他社會也有一夫多妻制度,在一夫一妻致中丈夫與妻子更能公平合理地共享家庭資源。 家庭功能的改變高度分工化的社會導致傳統家庭功能逐漸式微,甚至是瓦解。不過家庭功能雖然萎縮,家庭問題也愈來愈多,但社會並沒有因此解體。,功能論:夫妻先天上有別,家務分工亦有差異,並非不平等。 衝突論:丈夫象徵老闆、妻子是勞工,家庭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縮影。 女性主義:母性天性女性,第三節 教育,教育是透過一個人或團體將社會的價值觀、知識、技能、文化、文字等傳輸給人或團體的正式管道。現代

16、化的社會,受教育被視為基本人權,教育應該是平等的制度,沒有階級、種族的差別,加上受教育的優點讓父母積極把小孩送到學校上課。然而教育是否公平,這是社會學積極關心的議題。,教育的社會整合目的教育是國民義務,沒有人會反對政府設立教育機構,家長也不會反對孩童上學。只是,把教育制度放到整體文化脈絡下解讀,教育其實授予學生的是社會主流價值。 對教育制度的檢討學校School一詞來自希臘文字,意指休閒或娛樂,表示當時上學是少數有錢、有閒人的特權。 資本主義社會所需的技術、工作理論、競爭等特性都在學校教育中不斷被強化,在學校爭成績高低與社會中爭誰賺的錢多雷同。,第四節 宗教,宗教的意義紀登斯認為宗教是由包含敬畏與儀式的一組象徵,並且有一群人相信。具體而言,宗教構成的元素為:信仰者、神聖性、教義、儀式與規範。宗教團體是由一群有共同信仰對象的信眾所構成的,教義則指一套信仰系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