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4课《诗词五首》课培训资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879131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24课《诗词五首》课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用24课《诗词五首》课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用24课《诗词五首》课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用24课《诗词五首》课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用24课《诗词五首》课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24课《诗词五首》课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24课《诗词五首》课培训资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五首,第24课,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 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1、边塞诗,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朝廷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 都护在燕

2、(yn)然。,王维,使至塞上,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 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 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著有王右丞集。,写作背景,737年(开元二十五 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 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j),都护在燕(yn)然

3、。,4、结合注释说出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这首诗有两个画面组成,它们分别是什么?,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既突出了边塞气氛,又再现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大 漠 孤 烟 直,长 河 落 日 圆,6、中心:,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 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 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泊秦淮,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结合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3、 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4、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听众可能是哪些人?作者

4、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5、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6、主题:,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 秦 淮,写作背景,后庭花,即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南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

5、别 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修辞:互文,指古诗文的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为互文见义的句法,即“烟”、“月”都笼罩着“水”和“沙”。,诗歌内容,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 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事,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 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 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

6、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名句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用了曲笔的手法(指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故作曲笔),表面上是在斥责商女,实际上是在指责坐中听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本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中心?,讽刺了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无 题,李商隐,无 题,1简介作者及题目

7、。 2诵读全诗,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3思考: (1)开头两句话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怎样理解? (3)诗中第五、六两句选取了哪两个典型事例? (4)最后两句,借神话表达怎样的情感? 4、归纳主题 5、背诵这首诗,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诗歌内容,这是一首爱情诗。首句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二句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诗的重心,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五、六句想象被怀念的女子的生活情

8、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结尾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如此解说,则这场恋爱必是难有成果的苦恋。此诗乃义山诗中最为传诵的名篇,缠绵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双关,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诗中哪两句运用了双关修辞?,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 丝,蜡烛烧尽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

9、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名句赏析,本文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本首诗抒写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全诗抒情回环往复,深沉婉转,双关语及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生动深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第四首浣溪沙,1、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 3、 思考: 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本词的名句是? 怎么理解? 4、主题:,作者简介,

10、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以词著名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存有一百三十余首词,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 致,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 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这首词大约写于某次宴饮歌乐之后。词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把酒而唱新词,本是开心的雅事,但却忽然想到节气可复而人生不可复,亭台依旧而人之岁月已逝,遂对乐景而生悲怀。这是晏殊式的人生反省,在不经意间淡淡泛出,强烈地撞击着智慧人类的心灵,引发人灵魂的悸动。晏殊冷静地深思,当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感觉掠过心际时,他没有绝望,只是一缕高贵的感伤。,诗歌内容,本文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本词工整精巧而自然天成,用语清新

11、,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表达了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的感伤。,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 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第五首水调歌头,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分析水调歌头 1、与文本对话 (1)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 (2)整体把握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4)这首词采用怎样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5)你最欣赏词

12、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2、与作者对话 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 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3、与环境对话 (1)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明月来进行的,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4、总结主题:,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 世,世称“

13、三苏”。 与唐代的韩 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 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

14、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内容,上阕主要表达政治失意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见月而问天,追月而迟疑。下阕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宕出,专写“人间”一路,小序中“兼怀子由”之意也随之拈出。换头三句实写月色照人之形。转、低、照三字写足月光移动之神韵。“无眠”二字始直接涉及中秋人事,“怀”弟之意隐约而出。接下五句又跳出个人思绪,由个人之离别联想到普天下人之离别,使词的境界陡然提升。不惟自慰,实兼慰人,意思愈转愈深。,上阕: 问天 诗人把酒问天 写景描

15、绘空灵意境 乐观旷达下阕: 问月 探求人生哲理 抒情表达思念之情,水 调 歌 头,名句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全篇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人生的感叹,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当堂测试演练,一、按课文内容直接填空,1、 , 长河落日圆。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 ,似曾相识燕归来。4.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大漠孤烟直,隔江犹唱后庭花,无可奈何花落去,月有阴晴圆缺,二、理解填空,5.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_。 6泊秦淮中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的忧愤之情的诗句是:_, _。 7无题中表现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_,_。运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信息的诗句是:_, _。,大漠孤烟直,隔江犹唱后庭花,蜡炬成灰泪始干,青鸟殷勤为探看。,长河落日圆,商女不知亡国恨,春蚕到死丝方尽,蓬山此去无多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