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疾病查房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869919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梗死护理疾病查房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脑梗死护理疾病查房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脑梗死护理疾病查房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脑梗死护理疾病查房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脑梗死护理疾病查房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梗死护理疾病查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梗死护理疾病查房(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梗死护理疾病查房,病例介绍,姓名:苏*瑾 性别:男 年龄:72岁 主诉:因“反复头晕十余天”,于2014-03-17 09:25扶行入院,既往史,发现高血压病史半年,不规则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血压控制不佳 甲亢病史十二年 发现白内障约一年 青霉素过敏史,表现为皮疹,入院查体,体温 36.8, 脉搏62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 169/94mmHg SpO2 98% 神志清,精神软,体型偏瘦,伸舌居中,双瞳孔等大等圆3.0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正常

2、,NS(-),头 晕,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迷路炎、 前庭神经元炎、晕动病等,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颅内血管性 疾病、颅内占位性疾病、颅内感染性 疾病、癫痫等,其他原因的眩晕:心血管疾病(高、低血 压、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血液病、 颈源性等,辅助检查,头颅CT2014-02-28本院:腔隙性脑梗塞 凝血检查+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11.60s,凝血酶原活动度:158.80%,凝血活酶时间:30.40s,凝血酶时间:19.50s,纤维蛋白原:3.52g/L,血浆D-二聚体:1080ug/L。 2014-3-18甲功5项:血清促甲状腺激素:101.247mIU/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8.

3、28pmol/L,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1.28nmol/L,血清甲状腺素:55.90nmol/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腹部B超:未见异常。颈部B超:双侧甲状腺缩小。结合甲状腺功能、颈部B超,补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脑梗塞 2、高血压病,拟诊断:,PBL简单模式六步问答法,什么是脑梗塞 是不是脑梗塞 是什么性质和类型 是什么原因 如何治疗和护理 预后怎样,第一步 什么是(定义),脑梗死,脑梗死又叫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是不是脑梗塞,本病的诊断要点为:中老年患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相关

4、危险因素病史;发病前可有TIA;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症状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逐渐加重;多数患者意识清楚,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头颅CT早期正常,2448消失后出现低密度灶。,是什么性质和类型,脑血栓形成:,1、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糖尿病者; 2、多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肢体麻木、无力等); 3、常为各种类型的瘫痪、感觉障碍、吞咽困难或失语等,脑栓塞:,多见于青年 多于活动中发病且常无前驱症状 起病急,症状于数秒至数分钟内达高峰 偏瘫、失语、偏身感觉

5、障碍和意识障碍 多有原发病的表现,腔隙性脑梗死,好发年龄:多发生于406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高血压。 起病:多在白天活动中,常较突然。 临床表现多样,可有20种以上的临床综合征()。 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 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脑梗死-病理改变,(脑梗塞病理:坏死期、吞噬期、机化期),CT: 24小时 多为阴性,或病区脑沟、脑回模糊,少数可见“致密 动脉征” 。 2448小时 不同类型、各种程度的低密度病灶。 215天 脑水肿加重、占位效应明显。 23周 病区出现斑片状稍高密度影(毛细血管增生,吞噬 细胞侵润)。 12月 脑组织坏死、吸收 软化灶,局

6、部脑萎缩,脑梗死-影像学表现,脑梗死-CT分类(1),腔隙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90) 脂肪透明变性,穿支动脉阻塞,特点,起病潜隐; 发生于脑深部的小梗死; 双侧对称,好发于基底节区、丘 脑、放射冠、半 卵圆中心、脑干; 病灶2-20mm大小,多小于15mm。,大面积脑梗死: 栓子阻塞较大血管致脑梗死,特点: 起病急,症状重; 面积大, 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多见。,脑梗死-CT分类(2),边缘带性脑梗死: 脑动脉循环障碍致脑梗死 (分水岭) 特点: 起病缓慢, 症状轻; 多见于前中、中后、深 支浅支动脉交界处; 呈带状分布。,脑梗死-CT分类(3),出血性脑梗死: 栓子或血栓溶解血管再通

7、血流经过已受损的血管出血 梗死后侧支循环建立新生血管通透性高出血 大面积梗死脑水肿血管受压管壁受损水肿消退出血,特点: 多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后,发生率达18-42(病理); 脑栓塞者多见于梗死后1周(栓子较易破碎); 脑血栓者多见于梗死后2周(血栓附于管壁,溶解较慢); 出血少, 症状不重, 仅11%-25%表现症状加重。,脑梗死-CT分类(4),是什么原因,脑梗死-病因,脑动脉狭窄、闭塞,栓子栓塞占30-50,致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斑块致血管狭窄或斑 块脱落致栓塞(占90)。,高 血 压 :小动脉脂肪透明变性、类纤维素性坏死,脑血管炎: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心 源 性:风

8、心(青年多)、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 炎、心肌梗死、心肌病。,非心源性: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老年多)、 脂肪栓、肺静脉血栓脱落等。,医 源 性:手术、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等。,高 血 脂: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糖 尿 病: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低 血 压:脑灌注不足易形成血栓。,吸 烟:血小板粘附性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 易形成血栓。,如何治疗和护理,急性期治疗,早期溶栓(黄金6小时) 调整血压:除非血压过高(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及平均动脉压130mmHg)不予应用降压药物,首先针对导致血压升高的相关因素如疼痛、呕吐、焦虑、卒中后应激状态等采取措施。低血压应升压。丽珠维可

9、 防治脑水肿:常于发病后35天达高峰,多见于大面积梗死。20%甘露醇、速尿等。 控制血糖:原有糖尿病表现或应激所致。控制血糖于8.3mmol/L以下 抗血小板凝集:阿司匹林、波利维 抗凝治疗:肝素、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不推荐急性期应用 脑保护治疗:胞磷胆碱、依达拉奉、脑蛋白水解物、长春西丁 高压氧舱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丹参多酚 外科或介入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神经功能不再加重,恢复期治疗,继续稳定病情,如控制血压、血脂等。 康复治疗,护理诊断,常用护理诊断 躯体移动障碍: 与神经细胞损害有关。 吞咽障碍: 与肢体瘫痪和认知障碍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其他护理诊断 有废

10、用综合征的危险 焦虑 知识缺乏,护理,一般护理: 包括安全护理及康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必要时氧气吸入、头部禁冷敷、避免脑血流减少、应给予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护理,病情观察 检测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是否出现血压偏高或偏低现象、 观察病人精神系统表现、及时发现有无缺血或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配合,护理,对症护理: 注意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防止关节变形、提早开始恢复功能锻炼、并给予相应护理 吞咽病人的护理: 1观察病人能否自口进食及质量 2鼓励病人自行进食、少量多餐 3面肌麻痹者、帮助其病人于舌根部和吸管进食饮水(后座位30-60min) 4

11、床旁长期备齐吸引装置、 5不能进食应给予鼻饲,护理,1溶栓抗凝药物 2低分子右旋糖酐 3脱水剂 4钙通道阻滞剂,脑血栓病人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及脑代谢活化剂治疗,护士应耐心解释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指导病人遵医嘱正确用药。,用药护理,护理,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这是取得心理护理成效的关键 因此护士的良好语言表情,态度或行为才能对病人发挥作用,如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护士不仅要关心他们,还应经常更换床单,擦洗更衣,同时还要进行语言安慰, 做到感情真实诚恳,这样病人在得到护士照顾和关怀后,精神上感到满足和充实。,护理,疾病知识指导: 由于对

12、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多与患者交谈取得信任同时讲解康复病例,增强信心。 告知病人及家属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加强护理。 嘱其按时服用口服药,控制好血压。 生活方式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高危因素 调节饮食 缓慢变换体位 适度体育活动 康复治疗知识 自我护理的方法,护理,饮食指导 1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血者)、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食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 2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量,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3适当饮茶,因为茶中含儿茶酚胺,茶碱

13、以及多种维生素,可以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 4戒烟酒,烟草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损伤,长期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护理评价,病人躯体活动能力是否恢复到最佳状态 病人吞咽功能是否逐渐恢复正常 病人语言表达能力是否逐渐恢复或达最佳状态,预防,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一、年龄 卒中发生率:老年人大于中年人或青年人大于儿童。 二、性别 卒中在男性中较在女性中更加多见 三、家族史 父系和母系卒中史均与卒中风险增高有关。 四、种族 非洲裔大于亚洲裔或西班牙裔大于白人。 五、低出生体重 低出生体重人群的成年卒中死亡率较高。,预防,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一、血压 当血压水平140/90mmHg 时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更低一些,以130/80mmHg 为宜。 二、心脏病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三、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和动脉粥样化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肥胖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均增高。 四、血脂 五 代谢综合征 六 吸烟 七 喝酒 八 缺乏体育活动 九、饮食营养不合理,预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