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课件 (选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66193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7.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课件 (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课件 (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课件 (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课件 (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课件 (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课件 (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课件 (选修)(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梳理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环境问题概念 指由于_或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分类 _环境问题。 _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考点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选考),人类活动,自然原因,原生,次生,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猎捕工具,(2)危害:威胁_;危害_;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_。,生态平衡,人体健康,可持续发展,二、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上升,酸雨污染,工业化,臭氧层破坏,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1)植

2、被破坏: 危害:不仅损坏了区域自然景观,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如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典型地区:_地区。 (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_的过度开发、_和外来物种入侵,造成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生物物种不断消失。 (3)水土流失的危害:损失土壤中的有机质和_;破坏了土壤结构。,热带雨林,资源,环境污染,养分,(4)荒漠化: 原因:气候变化和_造成的土地退化。 危害:使土地面积_,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1)主要特点: 事故带有突发性。 事故污染_,危害严

3、重,经济损失巨大。 (2)案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露事故、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人类活动,缩小,范围大,三、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_。 (2)人类可以_环境,环境又_于人类。 2.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自然环境,改造,反作用,改造,征服,改造自然,可持续发展,3.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1)尊重与善待自然。 (2)关爱人类并_。 (3)兼顾_与_的利益。,尊重个人,当代人,后代人,1.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结合表格,回答问题。,(1)填出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4、的环境问题:甲_,乙_,丙_,丁_。 (2)丁问题在粤最严重的原因是_。,2.读有关人类与环境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的方框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 改善环境质量 人类与环境统一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对立 物质资料生产 统一 A._,D._,C._,D._, E._,F._。 答案 1.(1)甲水土流失,乙寒潮,丙土地荒漠化,丁酸雨。 (2)工业发达且分布集中,酸性气体排放量大;气候湿润,降水多,容易形成酸雨。 2. ,考点突破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1.环境问题概述 环境、环境因素和环境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环境问题产

5、生的原因与危害,二、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2)酸雨,(3)臭氧层破坏,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1)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 (2)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三、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思考 我国湖南、江西等省酸雨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湖南、江西等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释放出较多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形成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 (2)说出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6、。 (3)说出区域出现的具有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解析 结合经纬度信息正确判断题目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区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图中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干旱的气候、多风的天气是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第(2)题,图中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第(3)题,图中区域是我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严重,其危害可以从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分析。,答案 (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2)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

7、荒)。 (3)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题组训练 1.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解析 第(1)题,A为武夷山山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B地区环境重点应为保护湿地,防止水污染等。第(2)题,A地区过度开垦会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扩大,同时会影响河口处渔业资源。 答案 (1)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

8、保护水质为主。理由:位于湿润的山区,河流上游源地。B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理由: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 (2)水土流失严重;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2.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是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哪些主要大气环境问题?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

9、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解析 第(1)题,大气环境问题分析如下:,第(2)题,开发水能应注意的环境问题分析如下:,答案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加剧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问题。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知识梳理 一、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自然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_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_。 (2)分类 划分依据:自然资源能否_。,考点二 自然资源保护(选考),经济价值,物质和能量,再生与恢复,类型:

10、 可再生资源: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_的资源,如_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_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_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永续利用,生物,枯竭,能源,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短缺,增长,严重退化,人均拥有量,浪费严重,二、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能源矿产:主要包括_、煤炭、_和核燃料等。 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原因:属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且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强。 影响:石油价格上扬,

11、与石油相关的工业群将受到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对应方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总体措施: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石油,天然气,我国的应对措施:,节油新技术,依赖程度,2.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地下开采,下沉,回填矿区,3.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煤炭燃烧释放的CO2和SO2,以及热污染等。 (2)措施: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在维持和改善土地生

12、态性状的基础上,保持和提高土地的_ _,使土地的生产能力不断恢复更新,土地得到_。 2.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_。 (2)防护林带的类型:水源涵养林带、水土保持林带、_ _。 (3)防护林的目的: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效益,合理利用,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林带,3.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土地开发的要求:严格_,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2)土地整理:是以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为目的的土地建设和恢复工

13、程。 (3)土地整理的背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的现象,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保护耕地,下图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甲地土地资源主要是_。 2.甲地土地资源退化严重的具体表现有_,其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 3.防治该土地资源退化的有效措施是_。 答案 1.草场资源 2.土地荒漠化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3.退耕还草;建人工草场;规定合理载畜量;合理放牧,考点突破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我国煤炭资源为例),3.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措施,4.土

14、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5.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思考 (1)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国,目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试从能源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2)美国在对西部的建设和改造中采取作物留茬,大力推行免耕法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1)煤炭开采过程中大量煤矸石占用土地;煤炭开采、堆放过程中粉尘污染大气、水源、土壤;燃烧煤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煤烟、粉尘污染大气;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 (2)作物的根系大都分布在土壤的疏松耕作层里,作物留茬或免耕,根系就可以低挡风蚀,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

15、后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该地区会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2)简述解决该地区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矿产资源开发后林地、草地比重减小,由此确定开矿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会出现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等,也会产生污染、地面塌陷等。第(2)题,在开矿时不仅要注意保护地表植被,同时要防治污染。 答案 (1)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地面塌陷;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等。 (2)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等。,题组训练 1.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村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该地区1950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