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课件》13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62673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4.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课件》13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课件》13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课件》13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课件》13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课件》13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课件》13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课件》13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URBAN PLANNING PRINCIPLE,DENG Zhaohu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CUT,Heritage Conservation & Urban Renewal,目录,文化维度的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历史文化名镇(村、街区)的保护 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 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1.文化维度的城市,人类文明在世代的文化创造和积累中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发明创造不仅帮助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且将人类社会带入更高层次的文明,使人们过上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当人们适应了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那些幸存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内容就成为人类

2、的文化遗产。,什么是城市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可以再现昨天、前朝甚至远古的历史风貌,代表着一些独特的创造成就和人文价值。,1.文化维度的城市,物质文化遗产 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记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

3、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1.文化维度的城市,大遗址 大遗址是指那些规模大、遗产价值突出、分布在大面积地区的文化遗址。 大遗址在当代往往面临着城市扩张蚕食占压、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风雨剥蚀、地质灾害、文物盗掘、生物侵害等问题。,线型文化遗产(Lineal Cultural Heritages) 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状或带型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它是从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概念衍生拓展而来。,1.文化维度的城市,原真性 不只是完整“原状”的真实,而是体现历史延续和变迁的真实“原状”。,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完整性 任何历史遗存失去了原有环境,就会影响对

4、其历史信息的正确理解。 可持续性 遗产保护的长期性和连续性。,1.文化维度的城市,从最初保护文物建筑单体,到保护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城;从保护名胜古迹和纪念性建筑物到保护一般的传统建筑、乡土建筑,特别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探讨继续深化,保护实践也不断发展,提出了“大遗址”、“产业遗产”、“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等新概念。,各国文化遗产保护观的发展,雅典宪章前两年,“第一届历史性纪念物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于1931年10月在雅典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120名代表,在此会议上通过的七项决议被概括为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又称为修复宪章(Carta del Restaur

5、o)。 该宪章倡议创立一个“定期、持久的维护体系来有计划地保护建筑”; 对于风格性的修复持否定态度:“由于坍塌或破坏而必须进行修复时,应该尊重过去的历史和艺术作品,不排斥任何一个特定时期的风格”; 宪章认为建筑物的使用有利于延续建筑的寿命,但使用功能必须以尊重建筑的历史和艺术特征为前提。,1.文化维度的城市,(1)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形成的“混合遗产”和“文化景观”的保护。 (2)静态遗产的保护到仍在使用的“活的遗产”的保护。 (3)从单点的保护到大遗址和线型文化遗产的保护。 (4)从古代文物和近代史迹的保护到20世纪遗产和当代遗产的保护。 (5)从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到反映普通民众生活的

6、传统民居、乡土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等的保护。 (6)从物质要素的保护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结合的“文化空间”的保护。,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1.文化维度的城市,我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历史城市层面: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地段层面: 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概念,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单体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次。 文物古迹: 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文化遗

7、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史迹及纪念建筑等。,城市紫线: 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中国文化遗产体系框图,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1)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风貌为特点城市,如北京。 (2) 传统风貌型,保留了某时期的建筑群体的城市,如平遥。 (3) 风景名胜型,建筑与山水环境的鲜明个性特征,如桂林。 (4)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位于民族地区的城镇,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地域特色已构成城市风貌的主体,如拉萨

8、、泉州、吐鲁番等。 (5) 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的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天津、南通等。 (6)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有极突出的地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城市的特征,如佛山(陶瓷和冶铁)、景德镇(陶瓷)、自贡(井盐)等。 (7)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作为历史传统体现的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襄樊、吉林等。,类型,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史格局被破坏; 历史城区居住环境恶化; 不注意对文物古迹周围历史环境的保护; 拆毁了一些尚未列入保护等级的遗迹 ; 建造了一批毫无历史文化价值的假古董。,现状问题,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

9、护,(1)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的原则,(1)original (2)environment protection (3)sustainability,Protection principles,2.Historical Cultural Cities,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以佛山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的格局和风貌;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自然地貌、水系、风景名胜、古树名木;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群、街区、村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保护的内容,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佛山历史城区的保护: (1)在历史城

10、区与新城区之间;(2)基于保护,形成主题性的七个历史文化街区;(3)结合重要的文物古迹建立街区的中心和地标;(4)历史文化街区之间建立以绿化和公共场所为标志的多线联系方式;(5)结合历史城区周边道路设置的入口节点,建立历史城区与新中心区的联系;(6)针对历史城区的建筑形制、色彩、材料、高度等指引。,保护的内容,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高度控制:建筑高度分区、视线通廊内建筑高度、保护范围和保护区内建筑高度的基础上,应制定历史城区的建筑高度控制规定。,保护的内容,路网规划:保持或延续原有道路格局;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应以疏解交通为主。应鼓励采用公共交通。,3.历史文化名镇(村、街区)保护,历史文

11、化名镇(村)的评定标准: 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 原状保存程度; 现状具有一定规模:街区、镇的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5000以上,村的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2500以上。,历史文化街区的评定标准: 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 用地面积不小于1公顷; 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 建筑物和绿化、空地的空间关系; 历史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建筑风格、材料、色彩、建筑装饰等; 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与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 地段的历史功能和作用

12、。,保护内容与措施,3.历史文化名镇(村、街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构)筑物调查统计表,注:1为必填项目,为选填项日, 2备注中可说明该类别的历史概况和现存状况。,措施,3.历史文化名镇(村、街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镇(村)内的历史建筑不得拆除。,佛山市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分类评价与整治图,措施,3.历史文化名镇(村、街区)保护,文物建筑和保护建筑应尽量提高其利用的公益性; 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应在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前提下,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增加使用功能上的多样性,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市政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与传统风貌无冲突的建筑在保留原有肌理和尺度

13、的前提下,对其外观及内部结构和空间可进行适当改造或重建。加强建筑外部的广告、招牌等的管制,不得影响传统建筑风貌; 与传统风貌相冲突的建筑应该创造条件改造或拆除,将其作为城市商业或居住区的公共空间使用。对街区内的电话亭、报刊亭、消防设施、公共厕所、变电房及垃圾桶等公共建筑和设施也应进行相应的外观整饬。,历史文化街区的振兴,3.历史文化名镇(村、街区)保护,两个互相对立的过程:即振兴与保护。 要以审慎而恰当的方式来管理其变化的过程。 场所精神(the genius loci)是一个城市历史街区最重要的美学特质,应当予以保持。因此街区场所精神的连续性及其发展是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设计时最重要的着眼点。当

14、必须在历史地段进行新的开发时,应该更好地尊重、补充并提高城市形象、建筑特征或地段的个性。 历史街区的振兴常常以开展引人注目的环境干预开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成功复兴的街区是一个维护良好而且生机勃勃的地方,经过修复和整治,老建筑上的尘垢被清除,街道得以改善,街区展现出的良好形象使之成为对游客、投资者和居民有吸引力的地方。,4.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文物古迹必须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借用文物古迹或历史名称新建的仿古景观和建筑不属于文物古迹。 保护是指为了保存文物古迹及其历史环境进行的全部活动。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4.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保存现状: 古遗址,特别

15、是尚留有较多人类活动遗迹的地面遗存; 文物古迹群体的布局; 文物古迹群中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各个单体; 文物古迹中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各种构建和工艺手法; 独立的和附属于建筑的艺术品的现存状态; 经过重大自然灾害后遗留下有研究价值的残损状态;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损坏后有纪念价值的残损状态; 没有重大变化的历史环境。,保护原则,可以恢复原状: 坍塌、掩埋、污损、荒芜以前的状态; 变形、错置、支撑以前的状态; 有实物遗存足以证明为原状的少量的缺失部分; 虽无实物遗存,但经过科学考证和同期同类实物比较,可以确认为原状的少量缺失的和改变过的构件; 经鉴别论证,去除后代修缮中无保留价值的部分,恢复到一定历史时期

16、的状态; 能够体现文物古迹价值的历史环境。,4.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是指在保护范围之外,为了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环境和历史风貌而需要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 各类保护区划必须明确四至边界,注明占地规模,制定管理规定。,保护规划,4.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保护规划内容,(1)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重要性及其环境影响、社会与人文影响; (2)评估文物本体及其环境的保存、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分析主要破坏因素; (3)明确规划原则、性质、目标、重点和保护对象等; (4)划分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提出管理规定; (5)制定保护措施,包括保护工程和保护技术要求; (6)制定相关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措施;,(7)提出其他相关领域规划的要求; (8)划定功能分区,限定利用功能; (9)制定开放计划,核定游客容量控制指标,确定展示项目、路线组织和必要的服务设施; (10)说明规划范围内拟建项目的必要性,编制选址策划,提出建筑功能设定、规模测算和建筑设计的规划要求; (11)提出管理建议,确定日常养护和监测内容,考虑社区参与计划; (12)编制规划分期、实施重点与投资估算,提出实施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