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61337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古代中国的商业 1.商业活动 (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7)宋元 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 ”。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 2.“市”的发展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 ”。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海外商运,交子,草市,(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特别提示 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

3、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3.商业城市 (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 已经形成。 (3)唐代 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 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 乾隆时期的苏州,财

4、富“甲于天下”。 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商业中心,归纳总结 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 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概况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 的原则。 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 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重农抑商,(4)影响 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2.“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

5、易的政策。,(2)沿革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注重“ ”贸易体制。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 短暂的“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仍然禁止 贸易往来。 (3)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朝贡,民间,3.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其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 (2)表现: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的发展,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特征: 关系的存在,地区性、不平衡性突出。 (4)缓慢原因 政府采取控

6、制和掠夺的手段压制工商业。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雇佣,概念阐释 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元、明、清时期的货币发展史 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 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明清时期,区域性长途贸易的发展,铜钱的币值较小,携带不方便。张居正改革后,实行

7、一条鞭法,使得老百姓的赋税和官员军队的粮饷统一使用白银,而恰好欧洲从美洲掠夺的白银通过海上贸易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使中国选用白银做流通货币成为了可能。,教材断点补遗,突破核心考点,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

8、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考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5)商人地位的变化: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6)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7)政治环境及政策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加深。,2.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

9、变化。,要求: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材料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主要信息:,答案,史由证来,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1.宋代的商业城市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

10、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宋代市的特点,这是高考的重点。 命题角度 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唐宋时期市的发展变化及特点。,命题材料源,2.明清商帮淮扬盐商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奢侈之风,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

11、系。 命题角度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思想习俗的联动。,1.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2.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要求:根据下面的史料,论证说明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史料 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阻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论证:,答案,史由证来,答案 (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进行贸易。

12、(2)“闭关锁国”政策,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阻断了西方商人与“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引起西方人的不满。 (3)对于“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直通高考 教你做非选择题,(2017课标全国,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审材料 材料列出了1417世纪中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这些重大事件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外历史发展的趋势

13、、关联及反差。 审设问 试题要求:(1)从表中所列事件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2)找出你所提取的历史信息的主旨或关联点,在此基础上拟定一个论题;(这一步非常重要,论题要明确恰当);(3)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确定论题 (1)分析材料,提取信息:例如,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废除丞相制度”“赋役合一”“本草纲目”“牡丹亭”“冲破封建礼教”“郑和下西洋”;(西方):“纺织工厂”“太阳中心说”“哈姆雷特”“英国入侵印度”等信息。可以从中外对比的视角(政治、经济、科技、思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论题。此外视角还有“中西交流”“世界市场与中国经济”,中西文化交流等等。

14、(2)在提取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确定论题:例如论题可以是:“1417世纪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 (3)写明论题,进行论述:一定要先写观点,再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中外关联,史实引用得当,语句流畅,层次清晰。,答案示例 观点:1417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中国的手工业品如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 伴随着中外经济交流,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

15、中国,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大量荒地被开垦,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到鼎盛。 总之,1417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因世界市场的形成而联系更加密切,中国的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已逐渐落伍。,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1.命题点:时空观念区域位置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7课标全国,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解析,已考视角,1,2,3,4,5,6,7,解析 从地图可以看出陶

16、和曹鲁都位于山东,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故A项正确。 争霸战争往往不利于经济交往,故B项错误; 交通条件可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而不可能“决定”,故C项错误; 地图信息未体现城市规模与商业繁荣的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1,2,3,4,5,6,7,2.命题点:西汉时期经济的发展 (2017课标全国,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 材料中很多人通过农工商业发家致富,说明了当时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不足以说明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 西汉时期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 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