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珲春市概念规划设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853859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2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珲春市概念规划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吉林珲春市概念规划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吉林珲春市概念规划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吉林珲春市概念规划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吉林珲春市概念规划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珲春市概念规划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珲春市概念规划设计(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总论1.1 区位概况1.2 规划目标1.3 规划理念1.4 规划原则1.5 规划重点1.6 工作框架1.7 规划依据、范围第二章 现状概述2.1 自然资源概述2.2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2.3 经济情况概述2.4 产业结构概述2.5 人口及居民生活概述2.6 现状交通条件2.7 规划历程2.8 前次规划摘要2.9 现状综合评价第三章 案例研究3.1 满洲里3.2 绥芬河3.3 二连浩特3.4 延吉3.5 黑河3.6 丹东3.7 案例小结第四章 80平方公里整体规划调整4.1 09版珲春市总体贵评析4.2 城市发展目标4.3 规划结构调整4.4 用地功能调整4.5 土地利用规划4.6

2、交通规划4.7 景观生态格局规划4.8 分区规划调整4.9 开发时序第五章 北部16平方公里城市设计5.1 规划现状5.2 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5.3 土地利用规划5.4 交通规划5.5 景观规划5.6 城市设计5.7 分期开发时序第六章 设计图集6.1 80平方公里用地规划图6.2 80平方公里道路交通规划图6.3 80平方公里公共交通规划图6.4 80平方公里生态景观规划图6.5 16平方公里用地规划图6.6 16平方公里道路交通规划图6.7 16平方公里慢行系统规划图6.8 16平方公里公共交通规划图6.9 16平方公里生态景观规划图6.10 16平方公里城市设计总平面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

3、01总论自古以来,珲春就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倍受世人瞩目,9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推动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项目,更将核心开发区放在了珲春。但由于历史及政治安全等原因,珲春 一直处于巩固基础,伺机而发的状态。近几年,俄罗斯逐渐增大对远东地区的投入,朝鲜对该地区管理权限的下放、优惠政策的增加,蒙古积极打通乔巴山至珲春的铁路大通道,国际环境对珲春 的发展越来越有利;国内“十七大报告”、“十一五规划”、区域振兴规划、少数民族区域政策、吉林至珲春高铁的修建等等迹象表明,一个对珲春而言安全、稳定、积极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了。1.1 区位概况珲春市是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图们

4、江下游地区,地处中、朝、 俄三国交界地带,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东部、南部以珲春岭的山脊为界与俄罗斯接壤,中俄 边界线长232.7公里;西、西南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相望,中朝边界线长139.5公里;北部以老爷岭 支脉为界同汪清县和黑龙江省东宁县为邻;西北与图们市相接。市域总面积为5145.38平方公里。是 中国从水路到达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乃至北美、北欧的最近点。珲春市1.2 规划目标合理调整和细化总体规划中的各项功能用地,组织好内外交通,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制定各地块容量控制指标与建设指导指标,将规划区建设成为配套设施完善、居 住安全舒适、环境优美、富有边陲小城特色的现代化中心

5、。在城市形象上,能代表珲春市的发展成就,反应珲春开放发展的城市特色。1.3 规划理念1.3.1、人文理念保护珲春老城肌理,顺接老城区的合理路网、水系,贯通北山、老城与珲春河的景观 走廊,将山水特色引入老城,延续历史文脉。1.3.2、经济理念将区位好、交通便利、服务半径适宜、景观价值高的土地优先用于商业、文化等公共设施,而将 环境好、地势高、相对方整的土地优先用于居住,零星用地用于绿化、市政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3.3、生态理念结合规划区所在区域的自然特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基础,合理布局生态斑 块,构建生态廊道,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环境。1.3.4、TOD开发理念公交及轨道

6、交通站点与人流集中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公交及轨 道交通的效益。总论011.4 规划原则1.4.2、“一体性原则” 强调规划范围内的交通联系和与周边地区交通的衔接。1.4.3、“功能复合原则” 规划在靖和路两侧及珲春河北岸布置文化、商业、办公、娱乐、服务、绿地等多种功能用地 ,并考虑每一地块的复合性和弹性,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产生丰富多彩的城市中心空 间景观,并以这种多样性增强城市的活力和魅力。1.4.4、“生态原则” 抓住自然地理特征,合理整治区内水体,充分利用原有珲春河河道这一生态资源,并 借助北山的山体绿化背景,构筑规划区完整的绿化系统,营造富有“山水城市”

7、特色的环 境景观。1.4.1、“紧凑性原则” 围绕核心区紧凑布置各类用地,适度提高容积率和人口密度,增强土地与基础设施 的利用效率。总论011.5 规划重点1.5.1、在原有总体规划指导下对用地性质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地细化。 1.5.2、合理布置不同等级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科学计算配套服务设施总量,满足周边地区及本地区居民的需求。 1.5.3、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合理确定道路红线宽度及断面形式。 1.5.4、合理确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公众利益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1.5.5、以土方量平衡的指导思想,进行竖向设计,实现开发建设的经济性。 1.5.6、运用现代城市设

8、计手法,通过以滨水空间为特色的开放空间和公共空间体系促进社会公共交往活动; 1.5.7、通过宜居优美的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1.5.8、通过构建文化型基础设施承载丰富多元的城市功能; 1.5.9、通过对自然环境修复保育的方式推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项目准备编织项目工作计划与技术工作方案确定项目所需专业人员确立保护、保留、整 治、拆除建筑与相关方沟通、座谈现状调查资料收集、分析本次设计自然地理概况人口概况道路交通现状用地现状现状建筑用地现状了解项目情况高度控制开发强度控制地块划分控制指标体系分图则用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地景观规划竖向规划城市设计导则1.6 工作框架总论011.7、规划依

9、据、范围1.7.1、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12月25日珲春市人民政府,珲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04年珲春市人民政府,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20082020),2009年珲春市人民政府,珲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珲春市人民政府、规划局以及相关部门意见、建议1.7.2、规划范围本次城市设计范围包括1、2两部分;地块1,位于珲春市老城区珲春河以北,河南街以南,园丁路以东,东关路以西的滨河地段,面积约3.6km2

10、,以居住、商业、办公、休闲为主;地块2,位于河南街以北,站前街至河南路间的靖和路段沿街范围,面积约1.6km2,规划重点为靖和路两侧,以文化、居住、沿街商业为主。共计规划范围5.2平方公里。总论01第二章现状概述第二章现状概述2.1 自然资源概述2.1.1、地形地貌珲春市属长白山系老爷岭山脉的低山丘陵区,西北及东南高,地势呈东北向西南倾斜。中部以老爷岭至黑山隆起,中南部以小盘岭隆起,构成了珲春、春化、敬信三处盆地的分水岭。区域内除图们江、珲春河两侧狭长地带为平原外,其余均为低山丘陵地带。境内海拔最高点1477米,位于老爷岭的森林山,最低点海拔5米,位于敬信镇防川村。2.1.2、河流水系珲春地处

11、图们江下游,图们江由西流向东南。市域内河流均属图们江水系。流长十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33条,其中图们江主要支流有七条,珲春河为最大,流域面积为3963平方公里。其次是密江河、英安河、圈河等。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9.5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8593.8万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4815.14万立方米年。2.1.3、气象气候珲春靠近日本海,属中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多东南风,凉爽潮湿;冬季多西北风,积雪不深。常年平均温度为5.6左右,一月份气温平均为11.9,七月气温平均为20.3,冬暖夏凉,秋温高于春温。年日照时数约2322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606.8mm。无霜期146天。最大冻土深度17

12、2cm。2.1.4、土地资源全市总土地面积514538公顷,共有耕地面积28876.29公顷,草原面积12867.55公顷,林地面积434940.55公顷。2.1.5、旅游资源珲春市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防川风景名胜区为主的边境游、跨国游和以森林山国家公园为主的生态游。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眼望三国”的独特边境风光和敬信湿地风光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珲春市毗邻朝、俄独特的区位特点使得其具有发展跨国旅游优势;森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顶峰山势陡峻,突兀齐峭,是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照耀神州之地;此外珲春市有龙虎石刻、八连城遗址、东西炮台遗址、张鼓峰遗址、抗日遗址等历史遗迹。珲春市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浓郁的民

13、俗风情。02现状概述2.2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珲春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形成于清代康熙五十三年(1714)。当时清廷为加强对东海女真部落居住地区的管理,加强防卫东部海疆,由沿海区抽调部分部族人员移住珲春,居于靖和路道老城内,总人口800人。城市职能主要以军事和行政管理为主,兼垦荒耕作,城区内有榨油、木材加工、铁匠炉、皮铺等手工作坊,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此期间,人口增长缓慢,历经一百年的时间,总人口达到3000人左右。光绪七年(1881)在珲春设招垦分局,这时封禁大开行移民、驻军的实边政策,宣统元年(1909)设立珲春厅,下属春化、勇智(桦树)、首善(珲春镇)、兴仁(古城)、德惠(密江)、

14、纯义(新农)、崇礼(南山)、敬信等八乡。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共开垦耕地43554公顷。同时采金、采煤、采银、酿酒、砖瓦等工业开始发展。人口大量涌入,总人口达到2万人。这一时期经济城市发展的动因为军事管理和农业开发,采掘业开始发展,但主导产业仍为农业,人口机械增长来源为招抚朝鲜垦民17000人。民国19年(1930)改8乡为4个区,下辖2镇、25乡,共有耕地61940公顷,总人口达到9万人,其中常驻人口3万人左右,垦民6万人左右。纺织、缝纫、印刷、电力、陶瓷、火柴、钣金、铸铁等新兴工业兴起。日伪统治时期,日伪政权实行移民政策,共迁入朝鲜移民200多户,国内移来7个开拓团和两个义勇奉公队共

15、计3004人,总人口达到10万人左右。日本人在县境内强占耕地修筑军事、移民设施,使得当时耕地连年缩减。1948年耕地面积仅为27260公顷。县内铁路、公路、火力发电厂开始发展,用采金船采金,用电力机械采煤。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627.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1.7。解放后,1950年12月,下辖城关区、崇礼马川子、敬信二道泡子、纯义板石、兴仁三家子、得惠密江、春芳凉水、勇智中心、镇安马滴达、春化西土门子等10区,后来经历镇、区公社乡镇等行政建制调整,乡镇进行了新增和撤并,但行政区划基本稳定。初期工业发展是以满足全县人民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为主的粮食加工、农具修造等工厂,50年代末县域总人口1

16、0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在20左右。60年代末随着珲春金矿、珲春矿务局、珲春发电厂等大型厂矿企业开办,第二产业发展迅速,迁入职工家属2万人,城市发展类型由农业型转变为资源型,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到80年代末,总人口达到18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9.8。90年代初,吉林省实行开边通海战略,珲春市对外经济合作区成立,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出口加工和对外贸易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城市发展类型由资源型转变为工贸型,实现了第二次飞跃,人口机械增长迅速,到90年代末总人口达到2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5。现状概述022.3 经济情况概述珲春市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530615万元,比2007年增长30.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5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31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1072万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3%、64.21%、28.56%,与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7.77%、62.51%、29.72%)相比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比例有所上升,第三产业比例略微下降,表明珲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