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物质的跨膜运输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53604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物质的跨膜运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物质的跨膜运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物质的跨膜运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物质的跨膜运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物质的跨膜运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物质的跨膜运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物质的跨膜运输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3 物质的跨膜运输,高考生物 (江苏专用),考点1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014江苏单科,15,2分)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 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答案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是对正常细胞的液泡体积、 颜色等进

2、行观察,以此作为滴加蔗糖溶液后,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的标准,因此不能省 略。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较大的紫色液泡和较小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吸水纸的主要作 用是引流,加速滴加的液体向对侧扩散;第二次观察的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在显微镜下 可以看到质壁分离最先出现在细胞的角隅处。,解后反思 本题错选A、C选项的较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实验开设率很低,学生缺乏实验 操作过程的体验,依靠死记硬背记住实验的相关“条文”,而对实验的直接感性认识不足,也没 有理解高等植物细胞成熟后的特点,及在该实验中吸水纸的作用不止一种。,考点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2017江苏单科,22,3分)下图为植物光

3、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 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答案 BCD 分析题图可知,蔗糖由伴胞经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筛管,由此可推测蔗糖 的水解保证了蔗糖浓度差的存在,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依图解看出蔗糖水解成 单糖后顺浓度梯度经单糖转运载体运输至薄壁细胞,B错误;从图解中可确定蔗糖的运输为被 动运输,不消耗ATP,因此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错误;由于载体具有

4、特异性,所以蔗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错误。,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图。图解中直接反映了蔗糖转运情况。,2.(2016江苏单科,6,2分)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和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答案 B 载体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溶质分子的,A正确;载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 质的,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载体和转运方式不同,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 蛋白的协助比自由扩散速度快,D正确。,知识归纳 区分跨膜运输的方式要从是否顺浓度梯度、是

5、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ATP等方 面综合考虑。,考点1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2018课标全国,3,6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A 小麦无固氮能力,不能吸收和利用N2,A错误;农田适时松土,可增加土壤氧含量,促进 根细胞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B正确;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 秆产生的无机

6、离子,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C正确;施肥过多可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玉米 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细胞水分外流而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知识拓展 适时松土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 (1)松土可提高土壤氧含量。土壤氧含量升高可促进植物根细胞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对 矿质元素的吸收。 (2)土壤氧含量升高通过促进微生物的分解活动,提高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 (3)土壤氧含量升高可通过促进固氮微生物的代谢,提高微生物的固氮能力。 (4)土壤氧含量升高可通过促进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促进植物生长。 (5)松土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散失而促进植物生长。,2.(2017课标全国,4,6分)将

7、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 C 本题通过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来考查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原 生质体的体积变化可知,该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根据曲线 变化可知:该细胞放在物质A溶液中先失水后吸水,说明此过程中物质A可以被细胞吸收而进 入细胞内

8、,A错误;在0 1 h内,物质A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因原生质层的收 缩性大于细胞壁的收缩性,所以细胞体积和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量不同,B错误;2 3 h内原生 质体体积增大,细胞吸水,说明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 1 h内原生 质体体积减小,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3.(2016天津理综,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 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

9、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答案 B 由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可知:甲乙为细胞失水过程,乙丙为细胞吸水过 程。本实验的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对比图中三种细胞的大小可知,在实验过程中显微镜放大 倍数未改变,A项错误;实验过程中同一个细胞可依次发生失水和吸水过程,B项正确;与甲相比, 乙所示细胞由于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C项错误;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 的,D项错误。,易错警示 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四个注意点:(1)将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 置于低浓度的溶液或蒸馏水中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如果所用溶液为葡萄糖、KNO

10、 3、NaCl、尿素、乙二醇等,发生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而使细胞液浓度增 大,植物细胞会吸水从而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2)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与细 胞液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程度越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越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外界溶液 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3)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通过生物膜的扩散是双向的。(4)本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实验的对照 方法为自身对照。,考点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2018课标全国,2,6分)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

11、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 错误;固醇类激素属于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B错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 Na+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C正确;甘油为脂溶性物质,通过自 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皮肤细胞,D错误。,方法技巧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结合实例直接进行判断 自由扩散:O2、CO2等气体,水以及脂溶性物质(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苯等)。 协助扩散:葡萄

12、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机盐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 主动运输:无机盐(通过载体蛋白进出细胞)、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 红细胞除外)。,2.(2018北京理综,1,6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 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 A.Na+ B.二氧化碳 C.RNA D.胰岛素,答案 B 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物质有O2、CO2、H2O和脂溶性物质等,B正确。,易错警示 另类的气体运输 NO气体作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是通过胞吐来实现的。,3.(2016课标全国,2,6分)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

13、利用水解ATP释 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 C 由题意知,离子泵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 能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B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血液中氧气的运输,影响有氧 呼吸产生ATP,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蛋白质变性剂可使离子泵变性失 活,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解题关键 理解CO中毒的机理是

14、解题的关键,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O2与血红蛋白的亲 和力高200300倍,所以,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影响氧气的供给,造成组织窒息。,4.(2015课标,3,6分)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 B 抗体、分泌蛋白都是大分子物质,其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都为胞吐,突触小泡中的 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C、D不符合题意;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 细胞质,不属于胞吐作用,B项符合题意。,疑难突破 胞吐是

15、细胞以囊泡形式释放分泌物的一种方式。该方式的特点是:在细胞内形 成囊泡包裹分泌物;囊泡膜通过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物释放。大分子、颗粒物质的释放一 定通过胞吐,但胞吐释放的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或颗粒物质。,C组 教师专用题组,考点1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2017海南单科,9,2分)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

16、皮细胞的细胞壁,答案 B 具有大液泡的活细胞才有可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 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 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2.(2014课标,4,6分)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 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 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

17、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答案 D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a、b、c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大,表明细胞吸水,其中a 组细条浸泡后较b组细条浸泡后长,说明a组吸水较多,其液泡中细胞液浓度应比b组低,A错 误;d、e、f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小,表明细胞失水,所以浸泡导致f组液泡的失水量大 于b组的,B错误;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当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 度=1时,花冠切条长度不变,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其对应的蔗糖浓度应介于0.40.5 molL-1之 间,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