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50847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8年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8年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8年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8年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 (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概述】,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j,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孟子概述】,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

2、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 准确

3、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 透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综 述,【孟子概述】,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chng)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孟子由孟轲口授,其弟子万章、公孙丑整理成书。宋朱熹、清魏源是主张孟轲自著的,但都认为有孟子和弟子参加。,【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孟子曾说:“所以谓

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每个人也有不忍人之心,若看见小孩将要掉入井中,并不因为交情、声誉等利害关系而救人,而是因为内心“善”的本质自然流露而救人。 孟子认为“善”的本质分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为“四端”。“端”是起点的意思,孟子认为只要努力地把四端扩充,即道德实践,就可成就德性。 然而,既然“善”早已存在心中,还有人行恶,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私欲所蒙蔽,孟子认为人应该放弃私利,保存仁义。,【政治思想】,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

5、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有传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仁政与王道 孟子主张君主行仁政,承接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将自己的仁德推广,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爱护自己的家人,到爱护国民,就是仁政。 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行“王道”,要使人民富足,百姓安乐,即“保民而王”,人民自然拥戴君主,国家自然富强安定。,【政治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

6、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孟子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它反映了孟子的关于人性基本是善良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与孔子非常相似,特别是孟子坚决主张君主应主要靠道德规范而不是武力来统治。但是比起孔子来说,孟子则更加堪称为是一位“贵民之人。“天是通过人民的眼睛来看,天是通过人民的耳朵来听” 。这是他的最著名的论断之一。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为民造,福是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他们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他所倡导

7、的政府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政府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由于这句话的结尾是对开头的有效的否定,因而孟子实际上早在约翰洛克之前就提出人民有权力造非正义的统治者的反。这是一种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但是一般说来,孟子倡导的这些观点更加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欢迎。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一定时期内他的观点越来越为儒家学者和中国大众所欢迎。孟子在当时已享有很高的声望,随着11世纪和12世纪新儒教派的崛起。他的

8、声望在中国变得更高了。,孟庙亚圣殿,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亚圣府 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仪门,孟庙康熙碑亭,孟母林神道,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魏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

9、印象很坏,不久离去。,时代背景,读准下列字音,王好( )战,ho,弃甲曳( )兵,y,数( )罟( )不入洿( )池,w,衣( )帛( ),鸡豚( )狗彘( )之畜( ),tn,zh,庠( )序,xin,饿莩( ),pio,y,c,b,然而不王( )者,wn,x,移其粟( )于河内,s,申之以孝悌( ),t,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对,黄河

10、北部,到,这样,考察,喜欢,请允许我,用,打比方,击鼓,名动,兵器,拖着,逃跑,有的,才,凭借,荒年,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如果黄河北部地区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河东,迁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如果河东地区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但是邻国的百姓不会少一点,而我的百姓也不会多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打仗来做个比喻:(在)战鼓咚咚敲响,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用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曰

1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只是,罢了,这,通“毋”,不要,违背,耽误,粮食,尽,c,密,网,池塘,砍伐树木,名动,按照,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梁惠王说:“不行,那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耕作)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吃不完了;如果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那么鱼

12、鳖就吃不完了;如果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供养家人,丧葬死者没有遗憾了。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栽种,名动,y,穿,名动,丝织品,小猪,猪,的(畜养),喂养,错过,吃,耽误,通“毋”,不要,谨慎,认真,学校,反复陈述,尊敬父母,敬爱兄长,道理,通“斑”,背着东西,顶着东西,老百姓,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让每

13、一家)有五亩地的宅院,又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轻软的)丝织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养育它们的时机,那么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了;(每家)百亩的农田,不要占用他们的农作季节,那么数口之家就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背头顶(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有丝织衣服穿,有肉吃,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的事,还从来不曾有过。,“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吃,食物,约束,同“途”,道路

14、,饿死的人,开仓赈济,年成,区别,武器,归罪,那么,就,到,归顺,“(现在是)狗和猪在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尸体还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救饥民;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用兵器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两样呢?大王如果不归罪于年成,那么这样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到您这儿来了。”,2、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1、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便于启发对方。,阅读与思考,梁 惠 王:河内凶,移民移粟, 河东亦然。,结果:民不加多,邻国之君: 不用心,结果:民不加少,感到 困惑,3、第24段用了个什么成语

15、,有何作用?用意何在?,“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说“不可,直不百步,是亦走也。” 不知不觉地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的区别。说明移粟、移民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比喻缺点或错误并无本质区别(性质相同) ,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4、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5、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仁政,王道之始,不违农时(农),保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王道之成,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初步措施,根本措施,不可胜食,不可胜用,保民,教民,写作特色,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每部分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