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与物质运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48642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7.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膜与物质运输(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细胞生物学,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李延兰 E-mail: Tel:3831928(O)2010.03,第二章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 Cell Membrane and Transmembrane Transport,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2,第二章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第一节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第二节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三节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四节 细胞膜与疾病,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3,细胞膜(cell memberane)是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plasma m.) 。在生命

2、进化过程中细胞膜的形成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没有细胞膜,细胞形式的生命就不能存在。细胞膜围在每个细胞的外面,使细胞内外环境之间保持必要的差别。细胞膜不是被动的屏障,它是有高度选择性的半透膜,能进行主动运输,在细胞内外形成不同的离子浓度。细胞膜还是接受外界信号的传感器,使细胞能对环境变化产生适当的反应。,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4,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内膜:,除了细胞膜以外的细胞内所有膜性结构。,细胞内膜系统(cell endomembrane system):细胞质内在形态结构、功能和发生上具有相互联系的膜相结构的总称,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

3、过氧化物酶体以及细胞质内各种膜性小泡。细胞膜功能:维持细胞形态、界膜、内环境稳定、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免疫、癌变等。,(Biomembrane),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5,1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ell Membrane,膜的化学组成 膜的分子结构 膜的理化特性,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6,脂和蛋白质是膜的主要成分,还有少量的糖类。构成膜的蛋白质与脂的比例依据膜的类型(如质膜、内质网膜)、细胞类型(肌细胞、肝细胞)、生物类型(

4、动物、植物)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脂占50%,蛋白质占40%,碳水化合物约占110% 。,一、膜的化学组成,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7,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8,不同生物膜中的蛋白、脂和碳水化合物的量,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9,(一)膜 脂,生物膜上的脂类统称膜脂(Membrane lipid) 。膜脂以磷脂和胆固醇为主,并含糖脂。,膜脂,磷 脂:,膜的主要成份,糖 脂,胆固醇,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5、com,10,1.磷脂,磷脂,磷酸甘油酯,鞘磷脂(SM),X,极性头部基团(亲水),非极性尾部基团(疏水),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鞘胺醇,磷脂酰肌醇(IP),PE,PS,SM,兼性分子,PC,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11,2.胆固醇,极性头部,平面甾环结构,非极性尾部,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12,CHOLESTEROL,CH3,OH,C8H17,A,B,C,D,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13,鞘胺醇,鞘胺醇,糖脂分子,半乳糖苷脂,糖脂与鞘磷脂相似,也是鞘氨醇的衍生

6、物。,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14,表5-2 某些生物膜膜脂的组成(脂总重量百分数),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15,表5-3 某些膜脂的功能,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16,水,水,水,磷脂分子团,磷脂双层,磷脂脂质体,脂类分子是兼性分子,在水溶液中能自动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当兼性分子被水环境包围时,它们就聚集起来,使疏水的尾部埋藏在里面,亲水的头部露在外面,与水接触。可能存在有两种形式,形成球状的分子团(micelle),或把尾部包在里面;形成双分子层(bilayer),把疏水的尾部

7、夹在头部的中间。,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17,Liposome,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18,(二)膜蛋白,在不同细胞中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s)的含量及类型有很大差异。,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19,依在膜上存在方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五小类)。,膜蛋白:,生物膜所含的蛋白质。,膜蛋白,外周蛋白 (周围蛋白):,镶嵌蛋白 (整合蛋白):,多附在膜的内外表面,为水溶的,非共价地结合在镶嵌蛋白上。,不同程度镶嵌在脂双层的内部,也称膜内在蛋白。有的跨越膜双层,也称做跨

8、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1.膜蛋白的类型,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20,1.单次穿 膜:,单条-螺旋贯穿脂质双层。,脂质双层,非胞质面,胞质面,1,2,3,4,5,2.多次穿膜:,数条-螺旋几次折返穿越脂质双层。,3.非穿越性共价结合:,不穿越脂质双层的全部,而与胞质侧单层脂质的烃链结合。,4.与磷脂酰 肌醇结合:,镶嵌蛋白通过自己的一个寡糖链与磷脂酰肌醇(在非胞质面的单层)共价结合。,镶嵌蛋白,5.外周蛋白:,附在膜的内外表面,非共价地结合在镶嵌蛋白上。,跨膜蛋白,人红细胞血影,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

9、ina. com,21,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1, 2, 3, and 4,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 5 and 6,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22,膜周边蛋白(外在蛋白)不直接与脂双层疏水部分相互连接,它们常常通过内在蛋白间接与膜连接,或直接与脂类分子极性头部结合,例如血影蛋白(spectrin, )、锚定蛋白(ankyrin)和细胞骨架蛋白结合于红细胞的细胞膜的内表面,而糖被的一些蛋白结合于外表面。,大多数膜周边蛋白溶解于水,通过离子键或弱键与特定的膜内在蛋白相结合。用高浓度盐溶液或某些

10、化学物质可以将许多周边蛋白从膜上除去,高盐溶液可以破坏离子键。多数膜周边蛋白不用去垢剂溶解,它们不与膜的疏水部分直接连接。膜周边蛋白一般约占膜蛋白的2030,而红细胞膜中占50左右。,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23,2.膜蛋白的功能,维持细胞的形态(机械支持) 物质运输 能量转换 信息传递 免疫 癌变,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24,表5-4 某些膜蛋白及其功能,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25,膜中含有的糖类称为膜糖类或膜碳水化合物。,膜糖类,糖类+膜脂,共价键,糖脂,糖类+膜蛋白,糖蛋

11、白 N-连接;O-连接,共价键,细胞内,(三)膜糖类(membrane carbohydrates),脂双层,膜蛋白,细胞被 (糖萼):,细胞外表的糖链与该细胞分泌出来的糖蛋白等粘附在一起,形成一层外被,称细胞衣或糖萼。,细胞被,糖蛋白功能:与细胞识别、信息传递、免疫、癌变等有关。,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26,glycoprotein,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27,血型抗原(膜糖类),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28,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Molecular Structure of

12、 the Cell Membrane,1890年E.Overton发现了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提出了脂肪栅的膜结构设想。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根据对红细胞的研究,提出细胞的外面有一个双脂分子层结构。上世纪以来对于膜的分子结构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并提出各种膜分子结构模型。,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29,细胞的表面张力显著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因此,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由脂类构成的,推想细胞膜除脂类外,可能还吸附有蛋白质。,(一)片层结构模型,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夹板式结构。,1935年提出片层结构模型(lamella stru

13、cture model)。模型表明,细胞膜中有两层磷脂分子,分子的疏水脂肪酸链在膜的内部彼此相对,而分子的亲水端则朝向膜的内外表面,球形蛋白质分子附着在脂双层的两侧表面。,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30,Pr-磷脂-Pr ,电镜下:暗-亮-暗,“两暗一明”,蛋白质:单层肽链 折叠结构,脂双层,细胞膜,细胞质,(二)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20世纪50年代电镜下发现膜都呈三层式结构,内外两侧为电子密度高的暗线,中间为电子密度低的明线,把这种两暗一明的结构称为单位膜。把膜的结构和电镜图像联系起来,但忽略了动态结构变化。,李延兰 医用

14、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31,(三)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1.生物膜是由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2.球形的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总之:,生物膜是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脂质双分子层,极性头部,疏水尾部,镶嵌蛋白,外周蛋白,晶格镶嵌模型(1975) 板块镶嵌模型(1977),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32,Fluid mosaic model,Hydrophobic environment,OUTSIDE,INSIDE,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

15、075sina. com,33,晶格镶嵌模型(1975)认为镶嵌蛋白和其周围的类脂分子形成膜中晶态部分,而具有流动性的类脂呈小片的点状分布。因此类脂的流动性是局部的,并非整个类脂双分子层都在流动。,1977年提出了板块镶嵌模型,认为在流动的脂双层中存在许多大小不同、刚性较大的能独立移动的类脂板块(有序结构的板块),在这些有序结构的板块之间被流动的类脂区(无序结构的板块)分开。因而生物膜是由同时存在不同流动性的板块镶嵌而成的动态结构。,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34,(四)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1.最近发现,膜各部分脂质分布不是均匀的,膜中有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区(mocrodomain),其中聚集一些特定的蛋白质,这些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缺少流动,称为脂筏(lipid rafts )。,2.脂筏直径约70-100nm,其上载有数百个蛋白质分子。细胞膜上的脂筏与小窝蛋白(caveolin-1)结合后内陷形成小窝(caveolae),参与胞吞过程及信号转导等。,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35,李延兰 医用生物学教研室 lyl72075sina. 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