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

上传人:luoxia****01822 文档编号:54846731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规划,中山市港口镇大丰小学数学科组,2010年3月,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而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小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用小数来表示的数量,但是他们并不能理解它所表示的意义,这就说明了学生的理解是模糊的,因为学生认识事物仅能停留在感性层面,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学

2、情分析,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已经有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经验基础,还学习了用除法来求平均分物体数量的计算方法,具有了平均分物体的操作能力。但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小数进行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小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时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习惯。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教学内容,小数的初步认识,认 识 小 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常见的小数与小数读法。,一位、两位小数大小的比较(例2),一位小数的加法(例3),一位小数的减法(例4),一位、两位小数的

3、含义、写法(例1),总体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大小,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课时划分,本单元可分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课本第8889例1,“做一做”练习二十 一的第12题。 第二课时:课本第90例2,“做一做”练习二十一 的

4、第35题。 第三课时:课本第9394页的练习二十一的610题。 第四课时:课本第9596例3、例4,“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第五课时:课本第979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46题。,编排特点,1.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认识小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计算。,编排特点,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

5、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学习小数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编排特点,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肯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的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教学建议,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小学生的很多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教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就充分利用这些有得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

6、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教学建议,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教学建议,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7、1、有效利用知识之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理解了千克、克为单位的换算方法后,可以采取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尝试解决千米、米之间数的换算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要注意负迁移对学习新知的影响。如学生读小数时,把5.18读成五点十八,就是受了整数读法的影响,可以采取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小数的读法。并把小数部分变色,利用色彩的差异,强化小数读法与整数读法的区别。,教学策略,2、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理解小数构成中每个数字的含义。教材中首先出现的是“元、角、分”的知识,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任意出示一个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如:2.49元。问学生:2.49元中的4表示多少钱?9表示多少钱?“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机会接触这样的价格表示方式,因此能够很容易得出”4表示4角,9表示9分。“教师就可以顺势板书4角=0.4元,9分=0.09元。”并告诉学生,由于1元=10角,所以当我们把角换算成以元作单位的数时,要写成一位小数,而1元=100分,所以当我们把分换算成以元作单位的数时,要写成二位小数。这样既帮助了学生较好地理解以元、角、分为单位的数的各部分数字的意义,又为学生后继学习“千米和米”为单位的数的各部分数字表示的意义提供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