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秋兴八首其一》课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846333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秋兴八首其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秋兴八首其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秋兴八首其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秋兴八首其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秋兴八首其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秋兴八首其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秋兴八首其一》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学习目标:,1.赏析作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有“诗史”之称。,代表作品:,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收集在杜工部集里。 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春夜喜雨、秋兴、登岳阳楼等。,写作背景,秋兴八首写于公元766年,杜甫此时居于夔州。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妻儿入四川,依靠四

2、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困居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此时安史之乱结束,但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再难复兴。秋兴八首即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1、自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2 、听范读。,品读诗歌,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玉露 枫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风云 丛菊 孤舟 白帝城 暮砧,问题探究,这首诗首联颔联选取的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评价标准: 1.这两联中的意象是否全部写出 2. 写出的的景物流露出的情感是哀情还是乐情,问题探究,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

3、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哀情: 坚守节操、思乡念亲(友)、蔑视权贵、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羁旅愁思、忧国忧民、忆友怀旧、别恨离愁 惜春悲秋、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 忧愁、惆怅、寂寞、孤独、烦闷、激愤、旷达、悲苦、洒脱、思念、离愁 可以稍作引申,如:建功报国 可以说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等。,知识卡片,提问类型: 1、某联(某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2、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通过描写(景物、场景)

4、抒发了(流露出)的感情”,问题探究,诗人通过描写秋露清冷,枫叶凋落,秋气萧森,巫峡中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巫山风云阴沉密布,仿佛与地面相接的景象,既点明了时间地点,传神的描绘了寓有悲壮色彩的巫峡奇观,又形象的暗示了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息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黑暗,从中流露出一股忧国忧民的愁绪。,明确,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尾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景:,玉露 枫林 巫山巫峡江 波浪 风云 丛菊 孤舟 白帝城 暮砧,情:,羁旅愁思 忧国忧民 思乡之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写作练习,题目:初春的校园。 要求: 1、使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2、要求写作两篇体现不同情感的片段如:快乐、 悲伤、寂寞 3、至少有3种相同景物。如:柳树、东风、阳光、小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