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概论(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41407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570 大小:7.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570页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570页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570页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1)_第4页
第4页 / 共570页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1)_第5页
第5页 / 共5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通信技术概论(1)(5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赵宏波 卜益民 陈凤娟 编著,第1讲,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目的是使学生对通信技术的体系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各种常用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和技术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电话网、支撑网、数据通信与数据网等技术及其新的发展,参考文献:,赵宏波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李文海,现代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严晓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答疑:,目录,第1章 绪论

2、 第2章 数字通信技术 第3章 程控交换技术 第4章 信息传输技术与系统 第5章 通信网 第6章 数据通信与数据网 第7章 ISDN与ATM技术 第8章 宽带IP技术 第9章 接入网与接入技术,第1章 绪论,1.1 基本概念 1.2 通信发展趋势,1.1 基本概念,1.1.1 通信系统,图1.1 通信模型示意图,通信系统有多种分类形式,如:可从通信内容上、传输信号的性质上、信道上等进行划分。(1) 根据通信内容可分为: 语音通信(电话) 数据通信系统 图像通信 多媒体通信 (2) 根据传输信号的性质可分为: 模拟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1. 通信系统的分类,(3) 根据信道的不同可分为:,有线

3、通信:有线电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通信 无线通信: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同步卫星、中低轨道卫星红外线通信,2. 通信系统的质量要求,(1) 有效性 符号速率又叫信号速率,记为N。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每秒)信道上实际传输的符号个数或脉冲个数(可以是多进制)。符号速率的单位是波特,即每秒的符号个数。 信息传输速率,简称传信率,通常记为R。它表示单位时间内系统传输(或信源发出)的信息量,即二进制码元数。,(2) 频带利用率 用单位频带内的符号速率描述系统的传输效率,即每赫的波特数,符号速率用表示。 (3) 可靠性 可靠性可用差错率来表示。常用的差错率指标有平均误码率、平均误字率、平均误码组率等

4、。,1.1.2 通信信号,1. 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代表消息的电信号及其参数(幅度、频率或相位)随消息连续变化的信号。其特点是幅度连续变化,而在时间上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前者是连续的模拟信号,后者是离散的模拟信号,如图1.2所示。,图1.2 模拟信号,2. 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是一系列的电脉冲,时间上是离散的,信号参数(幅度)也不连续变化,如图1.3所示。 数字信号是指在时间上和幅度上均取有限离散数值的电信号,这类电信号常用电压或电流的脉冲代表。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不同点在于数字信号不直接与消息对应。,图1.3 数字信号,3. 数字信号的基本形式 最简单的数字信号是二元码(或称二进制码),

5、这种码的幅度只取两种不同的瞬时值。这种二进制码分为单极性、双极性和归零、不归零四种不同的基本形式。,图1.4 二元码的四种基本形式,在二进制数字通信系统中,每个码元或每个符号只能是“1”和“0”两个状态之一。实际通信中也可以有多信号电平系统即对应多进制码。,进制越高,级差越小,抗干扰能力越差。但是进制越高,每个符号所代表的信息量越大。在信息论中对符号所载荷的信息量有严格定义。在二进制数字传输中,若数字序列里1和0的概率各占12,并且前后码元是相互独立的,序列中每个二进制码元所载荷的信息量就是1比特;而多进制每个符号所含的信息量将要增加,四电平的符号包含log24=2 bit的信息量,八电平的符

6、号包含log28=3 bit的信息量。,4. 数字信号码型,基带信号的码型有如下几种:(1) 二元码:采用两个电平编出来的码型。主要有单极性不归零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双极性非归零码、差分编码、双相脉冲编码等。(2) 三元码:信号的幅度取值为+1、0、-1。如:传号交替反转码、HDBn码等。(3) 伪双极性码。(4) mBnB码(分组码):把输入的信息码流按m个比特为一组然后变换为n个比特。且nm。如在光纤通信中常用的5B6B码。,由于传输信道中有许多电感、电容原件,因其直流截止特性,对线路传输码型的要求如下:频谱中不存在直流成分;尽量减少码型频谱中的高频分量;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7、便于时钟信号的提取;具有较好的传输效率;码型变换设备简单,易于实现。,1.1.3 通信信道,1. 通信媒体 (1) 明线: (2) 双绞线(twistedpair) (3)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4) 光纤 (5) 微波通信 (6) 卫星通信,2. 通信方式,(1) 单工通信:信息只能单向传送或某一时间内只能使用发信机或收信机。其工作原理如图1.9所示。 (2) 半双工通信:可以双向传送数据,但两个方向只能轮流分时发送,不能同时传送。或只有其中一方可同时使用收、发信机。其工作原理如图1.10所示。,图1.9 单工通信方式,图1.10 半双工通信方式,(3) 全双工通信:,信

8、息可同时双向传送。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均可同时工作。其工作原理如图1.11所示。,图1.11 全双工通信方式,传输制式,3. 传输方式,按照传输信号在通信信道中的时空顺序分类,通信的传输方式可分为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1)串行传输:信号在一个信道上以按位依次传输的方式传输。 (2) 并行传输:指信号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4. 同步方式 (1) 异步传输 (2) 同步传输 5. 复用方式 (1) 频分复用:在频率上把要传输的几路信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合成的信号后进行传输。 (2) 时分复用:采用分时技术,每路分配一个时隙,1.1.4 通信网,1. 通信网的组成 通信网组成

9、的基本要素(硬件)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转接交换设备。 2.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1)星形网:每一个终端均通过单一的传输链路与中心交换节点相连,如图1.12(a)所示。 (2) 树形网:是一种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控制的系统,如图1.12(b)所示。,第2讲,(3) 网状网:点点相连,安全性高,链路数多,如图1.12(c)所示。 (4) 环形网:三个以上的节点用闭合环路形式组成,如图1.12(d)所示。 (5) 总线型网:总线把各节点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条共享信道。结构简单、方便。如图1.12(e)所示。 (6) 复合型网:该网络结构是现实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将网状网和星形网结合。,图

10、1.12 电信网的基本结构,3. 通信网的分层结构,(1) 纵向分层的观点,图1.13 垂直观点的网络结构,(2) 水平描述 水平描述是基于通信网实际的物理连接来划分的,可分为核心网、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1.1.5 通信协议,1. 协议概念和层次结构 协议是指系统间互换数据的一组规则,主要是关于相互交换信息的格式、涵义、节拍等。 协议分层总括起来有以下好处: (1)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任何一层不需知道下面一层是如何实现的,只需知道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和本层向上一层所提供的服务;,(2) 灵活性好,任何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其他各层均不受影响; (3) 结构上可以隔开,各层都可采用

11、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 易于实现和维护。,2. 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图1.14 OSI分层结构,(1) 分层原则, 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具有相同的层次,而相同的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 各个层次间的差别要明显,层间交互作用尽可能少。 低层对高层要具有透明性。 在需要的地方可以设置子层,在不需要某层时允许数据穿越子层。 同一节点相邻层间设置接口通信,不同节点的对等层间的通信采用相同的协议。 层次不能太多。 ,(2) OSI/RM中各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提供物理连接,以透明地

12、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执行路由选择算法,为报文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网络层具有路径选择、拥挤控制与网络互连等功能,它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的一层。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的目的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而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

13、关键的一层。,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的主要目的是组织和同步两个会话服务用户之间的对话,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间信息交换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主要提供OSI用户服务,如文件传送、电子邮件、EDI等。,1.2 通信发展趋势,1.2.1通信发展的技术基础 1. 微电子和微光学技术 2. 计算机技术 3.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1.2.2通信业务发展趋势,1. 业务宽带化 2. 业务IP

14、化 3. 业务智能化 4. 业务移动化 . 业务个人化,IPv4地址即将告罄-全球加速进入IPv6时代 2011-01-25 来源:作者:记者 温婷 编辑 王晓华 阮奇,随着全球IPv4地址即将在“未来几个星期内”用尽,业内普遍认为,IPv4地址的提前告罄将加速IPv6的发展,IPv6是目前唯一能解决IP地址短缺的可行途径。从去年开始,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已经启动了IPv6的试点工作。 “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目前是美国谷歌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顾问,他在1977年创建互联网通信协议“IPv4”,让全球电脑可以互相连线。而IP地址是分配给每台电脑、网站或其他联网设备的一系列号码,每个IP

15、地址都是独一无二的。,此前,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曾预计,IPv4地址会在2011年8月耗尽。对此有专家认为,如今世界各国对于物联网发展的强调,以及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是IPv4地址加速枯竭的重要原因,而唯一的解决途径是更换新一代IP协议:IPv6。上海证券分析师张涛表示,以目前国内的电脑和手机用户保有量来看,IPv4还可以支撑,但随着物联网对于网络要求的提高,IPv4地址显然已经不够,发展IPv6也可以认为是为未来物联网的发展进行必要的网络准备。,而世界范围内由IPv4向IPv6的协议转型已经启动。据悉,自格林尼治时间2011年6月8日零时1分开始的24小时将是IPv6协议

16、系统的第一个试用日。届时,网络搜索引擎谷歌公司和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等网站将率先启动IPv6协议系统,为用户及工程师提供测试和分析平台。 而自去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已经开始个别地区的IPv6试点工作,包括IPv6协议互通、基地建设及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测试。 华创证券分析师刘洪军表示,从目前趋势来看,IP地址提前枯竭将加速IPv4向IPv6协议的转换,进而加速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政府局域网将现有的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替换成支持IPv6的新品。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和星网锐捷有提供相关设备。,返回,1.2.3 通信技术发展趋势,1. 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转变 2. 窄带业务接入技术从铜线接入向移动接入转变 3. 传送技术从点到点通信向光联网转变 4. 有线无线接入都将完成从窄带向宽带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