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32917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6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学 习 目 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 课文大意;2.品味朴素而含有深长意味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微妙心境。,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仁宗时中进士;神宗时任祠(c)部员外郎,因罪被贬黄州;哲宗时任礼部尚书,后又贬惠州、儋(dn)州。赦(sh)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工诗善词,散文汪洋恣肆(z s),有“雄视百代”的称誉。,你了解作者吗?,请读出下列加点字的音,解衣 藻荇 遂至 未寝,ji,xng,su,qn,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温馨提示: 声音亮,吐字清; 像说话,有真情; 重停顿,悟意境。,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

2、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读课文,疏通文意,抢答比赛,请解释红色词语的含义,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遂至承天寺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门,高兴地,于是、便,交错纵横,原来是,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品读课文,体会意蕴请找出文中描

3、写月色的句子,并赏析。,作者把月色比作“积水空明”,把竹柏倒影比作“藻荇交错”,以高度凝炼之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揣摩下列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 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欢欣、喜悦),(低沉、失落 ),(兴奋、惬意),(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 排遣的达观、被贬的悲凉),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浣 溪 沙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选自东坡乐府。 蕲水即现在湖北浠水。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没法再现青少年时代。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白发,老年。唱黄鸡。感慨时光流逝。因黄鸡能报晓,故用以指代时光流逝。,制 作:吕 荷 单 位:郑州市第四中学 电 话:037165262072 E-mail:,谢谢光临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