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及其治疗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814082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钠血症及其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低钠血症及其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低钠血症及其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低钠血症及其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低钠血症及其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钠血症及其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钠血症及其治疗(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钠血症及治疗 (hyponatremia),2011-01-03,2,Review:钠在人体的重要性,钠离子是体内最重要的阳离子之一,不仅对维持晶体渗透压和调节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也对神经肌肉电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重要作用。 在体内钠的44%分布在细胞外液,9%分布在细胞内液。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细胞内钠很低,血清钠是维持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的最重要因素,由于尿素、葡萄糖和血清钾在细胞外液浓度低,对有效晶体渗透压影响不大,故细胞外液有效晶体渗透压(mOsm/L)2Na 270290mOsm/L。,2011-01-03,3,钠离子主要来源于: 饮食摄入和消化道分泌液的重吸收。

2、 肾脏是调节钠代谢的重要器官,通过肾小球-肾小管平衡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ADH、ANF、糖皮质激素等途径来完成调控。,Review:,2011-01-03,4,Review:钠的分布和进出平衡,分布,平衡,2011-01-03,5,低钠血症的概念,血清中钠离子浓度低于130mmol/L,伴有或者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称为低钠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水、钠代谢紊乱。 低钠血症仅表示血清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水平,不一定真正合并机体钠含量的下降。根据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低钠血症和慢性低钠血症,前者是指48h内,血清钠离子浓度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否则为慢性低钠血症。 流行病学:低钠血症引

3、起血液低渗状态,血浆渗透压低于280毫渗量/升。此种情况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特别在老年人中。因为老年人,年龄每增加10岁,血钠平均值比年轻人降低1mmol/L。因慢性病住院的患者中,22.5%病人有低钠血症。,2011-01-03,6,病因,病因:引起三种类型的低钠血症的病因不同,分述于下。,2011-01-03,7,1.总体钠减少的低钠血症的病因,此种情况见于失钠大于失水,见于肾外丢失和肾丢失钠。 根据尿排钠情况可区别: 尿钠浓度Na 20mmol/L为肾丢失钠增多; 尿钠20mmol/L为肾外丢失而致。,2011-01-03,8,1.总体钠减少的低钠血症的病因 引起肾钠丢失 常见于,过度利尿

4、药的使用:其机制为利尿药抑制Henle襻升支对NaCl的重吸收;低血容量刺激ADH释放、干扰尿稀释和钾缺乏介导的渗透压受体和渴感的改变。 盐皮质激素缺乏,使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肾小管排酸障碍、集合管分泌H+功能降低,氢钠交换减少、导致Na随尿排出增多。或者由于醛固酮分泌不足导致排Na增多。 酮尿等(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酒精性酮尿)。,2011-01-03,9,1.总体钠减少的低钠血症的病因 肾外钠丢失 常见于,胃肠道丢失,如呕吐、腹泻、第三腔隙体液潴留、烧伤、胰腺炎及胰腺造瘘和胆瘘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盐耗损是极少见的综合征称为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

5、) ,同时有血容量减少,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多,认为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引起继发性尿崩症有关,也有人认为可能与脑利钠肽释放增多有关。,2011-01-03,10,2.总体钠正常的低钠血症的病因,(1)糖皮质激素缺乏:一方面使肾水排泄发生障碍,在没有血容量缩减的情况下ADH释放也可增多(非渗透压性ADH释放);另一方面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障碍,在没有ADH释放增加的情况下,可使集合管通透性增加。 (2)甲状腺功能减低:是由于心输出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以ADH为介导的肾内机制发生紊乱。 (3)急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有发

6、生低钠血症倾向,其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渴感增加(多饮),ADH释放的渗透压调节轻度缺陷,在低血浆渗透压情况下也有ADH释放,肾脏ADH的反应性增加和抗精神病药物;手术是一种应激,术后病人可发生低钠血症,其特点为血浆中ADH水平升高和肾脏自由水留在体内增多,术中输入无电解质液体多也是一个因素。,2011-01-03,11,2.总体钠正常的低钠血症的病因,(4)药物引起的低钠血症:其机制是ADH为介导,或增加ADH释放,或增强ADH的作用。药物有:抗精神病药物,如百忧解(flexidine),含曲林(sertraline),替沃噻吨(thiothixene),氟哌啶醇(haloperidol),a

7、mitripine;与苯丙胺相关药ecstasy;某些抗癌药,如长春碱、长春新碱、大剂量环磷酰胺,卡马西平,溴隐亭,氯丙嗪,静注血管加压素和劳卡奈(lorcainide)。 (5)ADH分泌过多综合征(SIADH)等。这类病人总体水量是增加的,尿中钠浓度Na 常20mmol/L。,2011-01-03,12,3.总体钠增加的低钠血症的病因,这类低钠血症的病人虽然有总体钠增多,但由于体内有水潴留,故血清钠浓度降低。 常见病因有: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和心力衰竭。 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病人由于有效血容量缩减,可引起非渗透压性ADH释放,水重吸收增加,从而导致低钠血症。

8、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常有肾组分钠排泄增加,加之肾脏排水有障碍,特别是当摄入水超过了肾排水能力时更易发生低钠血症,如同时摄入过多的钠则引发水肿。 在心力衰竭中,心输出量减少,使平均动脉压下降,导致非渗透压性ADH释放增多,肾小管细胞中水孔蛋白(水孔素,AQP-2)表达上调,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加,血钠降低;心衰时同时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和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低钠血症进一步加重。 肝硬化病人发生低钠血症的机制与心衰相似,所不同的是这种病人心输出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增加的原因在胃肠道和皮肤存在多个动静脉瘘,使静脉回流增加所致。其他如ADH、儿茶酚胺和AQP-2表达上调则与心衰相同。,20

9、11-01-03,13,总结,以上三种低钠血症都有血清钠Na 降低,但总体钠则不一定降低,由此可见,血Na 低,并不经常反映总体钠的情况。就总体水而言,不同病因的低钠血症,总体水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对血浆渗透压而言,三种不同类型的低钠血症都是降低的,降低的程度则不相同。应当指出的是:临床上所见的低钠血症常非单一性,而是复合性的,诊断和治疗时应全面分析。,2011-01-03,14,发病机制:,低钠血症从病因来说,不外是钠的丢失和耗损,或者是总体水相对增多,总的效应是血浆渗透压降低 (血钠浓度是血浆渗透压维系的主要成分)。 失钠又常伴有失水,不管低钠血症的病因为何,有效血容量均缩减,引起非渗透

10、压性ADH释放,以图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以免血容量进一步缩减。然而这种保护机制更加重了血钠和血浆渗透压的降低,这种代偿机制发生于有效血容量缩减的早期,当血Na 下降到135mmol/L时,ADH释放则被抑制。 正常时细胞内渗透压保持稳态平衡。当血浆钠浓度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水流向细胞内,使细胞肿胀,以致细胞功能受损甚至破坏,其中以脑细胞肿胀,可导致低钠血症最严重的临床表现。血容量缩减如果得不到纠正,则可使血压下降,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2011-01-03,15,低钠血症分类:,1.低钠血症分类 根据低钠血症发生时的血容量变化可分为: (1)低血

11、容量性低钠血症,此种情况失钠多于失水。 (2)血容量正常性低钠血症,此种情况总体水增加而总钠不变。 (3)高血容量的低钠血症,此时总体水增高大于血钠升高, 根据血钠降低的程度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低钠血症,血钠水平分别为125135mmol/L和低于125mmol/L。此外还有假性低钠血症,见于明显的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假性低钠血症也有人为的。现代用直接电位计法测定血浆钠可消除过去用火焰光度计法时的假性读数低的假性低钠血症。 还有分为:失钠型、稀释型和膨胀型;也有人分为失钠性低渗、稀释性低渗和无症状性低渗综合征或消耗性、稀释性和缺钠性低钠血症者。,2011-01-03,16,2.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12、,严重程度取决于血Na 和血钠下降的速率。血Na 在125mmol/L以上时,极少引起症状;Na 在125130mmol/L之间时,也只有胃肠道症状。此时主要症状为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思睡、肌肉痛性痉挛、神经精神症状和可逆性共济失调等。 在低钠血症的早期,脑细胞对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平衡有适应性调节。在13h内,脑中的细胞外液移入脑脊液,而后回到体循环;如低钠血症持续存在,脑细胞的适应调节是将细胞内的有机渗透溶质包括磷酸、肌酸、肌醇和氨基酸(如丙氨酸,氨基乙磺酸)丢掉以减轻细胞水肿。如果脑细胞这种适应调节衰竭,脑细胞水肿则随之而至。临床表现有抽搐、木僵、昏迷和颅内压升高症状,严重可出现脑幕(t

13、entorium)疝。如果低钠血症在48h内发生,则有很大危险,可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受损的后果。慢性低钠血症者,则有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的危险,特别在纠正低钠血症过分或过快时易于发生。 除脑细胞水肿和颅高压临床表现外,由于血容量缩减,可出现血压低、脉细速和循环衰竭,同时有失水的体征。总体钠正常的低钠血症则无脑水肿临床表现。,2011-01-03,17,并发症:当血清钠浓度在115120mmol/L时,会出现头痛、嗜睡,最终出现昏迷。低钠血症脑病常常是可逆的。慢性低钠血症发生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脑水肿的严重程度都远低于急性低钠血症。如果慢性低钠血症患者出现症状,那么其血清钠浓度常低于110mmol/L,

14、并常有低钠血症的急剧恶化,甚至死亡。 实验室检查:三种类型的低钠血症均有血浆渗透压降低,血钠降低。 总体钠正常的低钠血症,两者降低都不明显。此外,总体钠丢失的低钠血症还有血钾、血浆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和血尿素氮升高,提示存在血容量不足;尿量、尿钠和氯化物则减少,尿比重升高,血pH值常低。 高血容量性低钠血症(即稀释性低钠血症),除血钠和血浆渗透压与失钠性低钠血症(低血容量低钠血症)相同外,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则与之相反。 血容量正常的低钠血症的前述实验室检查则变化较大,血钠只稍低于正常。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临床表现选做心电图、B超、脑CT等。,2011-01-03,18,1.确定是否真正有低钠血症

15、低钠血症的患者需测定血渗透压,若渗透压正常,则可能为严重高脂血症或少见的异常高蛋白血症所致的假性低钠血症。渗透压增高则为高渗性低钠血症。 2.估计细胞外液容量状况 容量低者低钠血症主要由体液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血压偏低或下降、皮肤弹性差以及实验室检查示血尿素氮上升、肌酐轻度上升等均支持该诊断。病史中如有胃肠道液体丢失、大量出汗、尿钠10mmol/L者,提示经肾外丢失;尿钠20mmol/L,有应用利尿药病史或检查有糖尿病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可确定为经肾丢失。尿钾测定也很重要,高者常提示有近端小管或髓襻的Na 重吸收障碍,或者由呕吐、利尿药等引起;低者提示有醛固酮过低的情况。,2011-01-

16、03,19,细胞外液不少且同时有水肿或第三间隙液体积聚者,低钠血症大多因心、肝、肾等导致水肿形成而致。如无水肿,血压正常,同时无任何体液过少的迹象,低钠血症主要是由ADH分泌过多引起。此时如果严重少尿,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尿钠排泄仍20mmol/L者,为肾功能衰竭引起;如果尿渗透压明显降低(80mOsm/kgH2O),且伴有明显多饮,则本病可能由多饮引起,常见原因为精神病或者服用某些导致严重口渴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2011-01-03,20,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临床诊断标准:持续性低钠血症伴下列4项内容:无肾、心、肺、肾上腺

17、、脑垂体功能障碍;细胞外液呈低渗透压状态;尿液无法正常性稀释,给予液体负荷(包括注射生理盐水)后由于水继续贮存在体内,Na 仍然从尿中排出,低钠血症继续加剧;限制摄水可以改善低钠血症情况。在诊断本病时应注意:血尿酸水平在SIADH通常偏低,如果偏高,则应除外有效细胞外液量不足引起;血钾通常正常。伴有低钾者常是其他原因引致的低钠血症,特别是呕吐以及高醛固酮症导致的;高钾者则应注意有低醛固酮血症情况存在;HCO3-:通常正常。由利尿药引起者可偏高;醛固酮过低者则可偏低;血尿素氮:大多偏低。 临床上SIADH有4种亚型:持续高水平ADH释放,大多由肺癌引起,约占SIADH中的38%;渗透值重调,表现为对ADH分泌的调节仍然正常,但阈值处于较低渗透浓度,约占38%;低渗血症对ADH完全无抑制作用,大约占16%,该型病人在渗透压过高时分泌正常,但低渗血症时无法下降到零水平;肾脏对ADH反应过敏,该型ADH水平及分泌调节情况正常,血中也无ADH样物质存在。 鉴别诊断:判断低钠血症是由于失钠、水过多和正常血容量性可根据总体水、总体钠来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