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会计学》讲义(第一章)

上传人:luoxia****01819 文档编号:5481312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成本会计学》讲义(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成本会计学》讲义(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1《成本会计学》讲义(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1《成本会计学》讲义(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1《成本会计学》讲义(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成本会计学》讲义(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成本会计学》讲义(第一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本会计学 课时:54 学分:3学分 性质:专业课程 讲授:刘绍敏,主要内容 总论 工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费用在各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分配和归集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与归集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品种法;(2)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3)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成本的经济实质与作用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价值=C+V+M成本=C+V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成本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补偿价值。 成本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 成本的经济内容随商品经济的不断

2、发展而发展。成本实质上是由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构成。它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耗费及其补偿价值的货币表现,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二、成本的作用由其经济实质所决定。 成本是反映和控制劳动耗费的手段。 成本是补偿劳动耗费的标准。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 成本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含义和内容 一、成本会计的含义 (一)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工场生产时期,工场主在接受顾客定单时需要定价和估算盈亏,于是出现了估计成本。 资本主义时期,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家为了计算盈亏,

3、开始重视生产成本计算。1531年,意大利Medici家族在其毛纺厂开始按生产工艺分为拣选、清洗、梳刷等步骤归集、计算成本费用。 1750年,英国人James Dodsom为他的制鞋厂设计的一套会计记录,形成分批计算成本的雏形。1777年,英国人Wardhangh Jhompson为他的亚麻厂设计的存货、纺麻、漂白、染色、织袜、整理等步骤的记录,形成分步计算成本的雏形。,19世纪产业革命后,成本计算与复式记账相结合,标志成本会计的形成。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事后核算为主的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在“泰勒制”的推动下,“预算控制”、“标准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应用

4、于会计,形成了标准成本会计,把成本会计从事后核算向事前控制推进,此时的成本会计可称为近代成本会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垄断经济和跨国公司的涌现,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更加复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求大幅度降低成本,并把眼光放在生产过程之前,十分重视预测、决策和事前的规划控制,成本会计与预测、决策和事前的规划控制相结合,形成现代成本会计。,(二)成本会计的含义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及其补偿价值,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即对生产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

5、成进行全面的核算与管理。,二、成本会计的内容 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进行日常成本控制 核算产品成本 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 专项成本决策 成本会计内容体系图制定计划(预算) 执行计划(预算) 检查计划(预算)成 成 成 日 成 成 成本 本 本 常 本 本 本预 决 计 控 核 分 考测 策 划 制 算 析 核事 前 控 制 事 中 控 制 事 后 控 制反馈,(一)建立预算管理体制 是成本会计事前控制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 预测未来成本的水平及发展趋势,为成本决策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预测方案; 制定目标成本、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二)进行日常成本控制 是成本会计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它是在预算管理的基

6、础上进行的。具体包括: 定额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控制,(三)产品成本核算 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该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是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积聚成本信息在核算中进行事中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 是成本会计的基础,(四)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 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成本会计事后控制的内容。 成本分析主要是根据预算管理体系的目标成本、计划成本、费用预算与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成本变动的规律、升降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为新的经营决策和事前控制提供依据; 成本考核主要是对责任者的目标成本(或)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与奖惩相结合,以调动各方责任者的积极

7、性。,(五)专项成本决策分析 专项成本决策分析属于成本会计事前控制的特殊内容。 专项成本决策分析是对不经常发生的专项业务的成本资料进行单独分析,以便为专项业务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如: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设备更新、厂房和设施的建设等专项业务的成本决策分析。,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反映职能(首要职能) 监督职能(核心职能) 反映职能与控制职能的相互关系 (1)反映职能和控制职能构成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 (2)反映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控制是反映的要求; 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二、成本会计的任务 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

8、为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正确组织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核算,及时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产品成本,保证成本补偿; 开展成本分析,优化成本决策;,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组织 一、成本会计机构和组织形式 (一)成本会计机构 负责组织领导和从事成本工作的职能单位。 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应明确企业内部对成本会计应承担的职责、义务和应完成的任务;坚持分责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统一与分散管理相结合、专业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使机构的设置与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业务的繁简、管理体制和管理的要求相适应。,在大中型生产企业,通常设置有专门的成本会计机构,具体设置可因地制宜选择以

9、下形式: (1)在会计机构中单独设置成本会计科(股、组); (2)在总会计师领导下,直接设置成本会计机构(科、股); (3)在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领导下,由成本会计部门和计划部门共同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在小型企业,通常在会计部门中设置成本核算组或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成本会计工作;,(二)成本会计的组织形式 与企业管理体制相联系,通常分为:集中与非集中两种组织形式。 1、集中(一级)组织形式 厂部的成本会计机构集中处理企业的全部成本会计工作。 优点在于有利于减少层次、保证质量 缺点在于不利于内部各单位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利于调动群众管理的积极性。 2、非集中组织形式 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负责组织、领

10、导、协调各级成本会计工作,汇总成本资料,提供成本信息。 优点在于:有利于车间、单位增强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 缺点在于:会增加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人员和层次。,二、成本会计人员 专门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企业应根据规模大小、业务繁简和管理要求配备有职有权的成本会计人员; 成本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和执行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精通业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要深入生产,熟悉生产,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知识,成为生产与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成本会计人员。,三、成本会计制度广义:对进行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考核作出的规定。狭义:有关成本核算的规定和办法。 关于成本开支范

11、围的规定; 关于成本会计科目和成本项目的设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的规定; 关于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和办法; 关于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的制度与办法; 关于企业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制度与办法; 关于企业成本会计报表的制度与规定; 其他有关成本会计制度的规定。如成本定额、内部估算价格、计量原始记录和成本会计责任制等。,四、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反映原材料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 反映人工料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 反映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 反映生产和产出方面的原始记录 建立健全计量验收盘点制度 制定合理定额,加强定额管理 建立内部结算制度与结算价格,第五节 成本(cost)、费用(charge

12、)的分类 一、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 1、生产费用(Operating Costs):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于生产中各种耗费的总和。包括:生产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支付的工资、提取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支出。 费用可以分为工业生产费用与非工业生产费用。 工业生产费用是指从事商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它构成产品成本;非工业生产费用是指从事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它不构成产品成本。如生产车间为企业在建工程、职工福利部门提供劳务作业所发生的费用。,2、产品成本(Manufacture Costs):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包括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

13、、支付的工资、提取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支出。 产品成本可以分为车间成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车间成本是指生产车间内发生的产品成本;生产成本是各个车间成本的总和,也称产品工厂成本;销售成本是指已经实现销售而结转的产品生产成本。,3、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 (1)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生产费用中的工业生产费用构成产品的生产成本。 区别在于: (1)支出范围不同 (2)反映简直形成的角度和标准不同; (3)数额不相等。,4、正确执行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应注意划清以下几条界限: (1)划清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 (2)划清成本支出和营业外支出的界

14、限; (3)划清资本支出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4)划清本期与非本期费用的界限; (5)划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二、成本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外购材料 外购燃料 外购动力 工资 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折旧费 利息费用 税金 其他费用,这种分类的结果称为费用要素,或要素费用。其作用在于: 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总共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各是多少,据以分析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 这种分类反映了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和工资的实际支出是多少,因而为编制材料采购资金计划和劳动工资计划提供了依据; 外购材料和燃料的多少与材料和燃料的储备资金定额及其周转速度密切相关。,三、按经济用途分类(成本费用项目) 生产成本项

15、目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企业在规定或调整成本项目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费用在管理上有无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要求; ()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的大小; ()为某种费用专设成本项目所增加的核算工作量的大小;,期间费用项目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这种分类便于按费用的用途考核各项费用定额或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费用支出是否合理、节约。,根据我国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一般将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构成项目分为以下几项: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也可以设置为: 原材料 燃料和动力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建筑安装工程成本项目: 人工费 材料费 机械使用费 其他直接费 现场经费(间接费用),房地产开发产品成本项目: 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 前期工程费 基础设施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配套设施费用 开发间接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