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性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812971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观察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观察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观察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观察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察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性研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观察性研究,2,流行病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疾病监测,临床病例分析,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干预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它使用数学 公式明确地和定量地表达病因、宿主和 环境之间构成的疾病流行规律,同时从 理论上探讨不同防制措施的效应。,生态学研究,3,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指现场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即疾病在人群中是如何发生的,表现出什么特点和规律,是阐述疾病分布特征、认识疾病的病因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的方法学。主要包括:现况研究、疾病监测、病例

2、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4,第一节 现况研究,一、现况研究的概念既横断面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的人群中,调查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的患病情况,以及患病与某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尽管现况研究强调患病与要研究的因素是同时获得的,但有时也需要回顾过去的某些生活习惯或特殊事件等,以进一步了解患病与某些因素的关系。,5,二、现况研究的目的 1. 描述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分布特征,为卫生决策及预防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2. 描述并分析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的病因研究奠定基础及提供线索。 3. 在采取某项防治措施一段时间后,重复

3、进行现况调查,根据前后患病率差别的比较,评价某项措施的效果。 4. 为疾病监测或其它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6,三、现况研究的调查方法 (一)普查 1. 概念:将某一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均作为调查对象,于某一特定时间内(较短时间:几天、几周或数月)调查人群中某病的患病情况及患病与某因素的关系。,7,2. 普查的目的 (1)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如宫颈癌、肺结核的调查。 (2)为了解疾病的疫情及分布,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3)为了解健康水平,如儿童发育、营养调查等。 (4)为建立人体生理指标的正常范围, 如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8,3. 开展大规模普查时应注意: (1)要明确

4、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病人并及时给予治疗。 (2)所普查的疾病最好是患病率比较高的。 (3)所用方法应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细微变化)和特异度(假阳性率低),且现场操作技术不是很复杂。 (4)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普查的顺利进行。,9,4. 普查的优缺点 (1)优点:由于调查某一人群的所有成员,所以调查对象的确定比较简单。通过普查可完整的描述所调查疾病的全貌:既在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分布上的特征。可获得较为全面的有关疾病影响因素和流行因素的线索。 (2)缺点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或现场检查诊断技术比较复杂的疾病由于普查对象多,调查期限短,漏查是难免的。参加普查的工作人员一般较多,他

5、们掌握方法的熟练程度不同,使调查质量不易控制。,10,(二)抽样调查 1. 概念: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群(样本)来进行调查,通过样本的调查结果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即通过样本的患病率及某些因素的分布情况可估计出总体人群的患病率及某些因素的分布情况,这种调查方法称之为抽样调查。,11,2.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1)优点:省时间,省人力物力,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容易作的细致,适宜做流行病学研究。 (2)缺点:抽样调查设计、实施与数据处理分析比较复杂。不适于变异很大的人群。不适于需要普查普治的计划。不适于发病率低的疾病。,12,3. 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条件 (1)是否做到了随机

6、抽样。 (2)随机的样本必须足够大,必须满足统计学上用样本来估计总体所需的调查对象的最小数量。,13,4. 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作为抽样的对象,每个人被抽中的机会均等。 (2)系统抽样(机械抽样):将目标人群编号,然后随机选取一个起点数字,每隔一定数字抽样。 (3)分层抽样:按人口学特征或标着分若干层,然后抽样。 (4)整群抽样:如以乡、村、工厂、社区分成若干单位,随机抽取单位,每个单位的个体即为样本。,14,5.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虽然严格遵守随机化原则,所获得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也会有差别,这种由于抽样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

7、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15,6. 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进行临床实验时,研究对象的多少应考虑: (1)所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罹患率。 (2)拟采取措施(药物或手术)的有效率。 (3)要求实验精度的高低。 (4)要求实验把握度的大小。 (5)要求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的程度。 (6)实验组和对照的均衡性(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病情严重度及合并症等)的好坏。 (7)研究分组的多少。 (8)拟采用双侧检验还是单侧检验。,16,6. 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流行病学研究时,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预期现患率或感染率和对调查结果准确性的要求。当容许误差d=0.2P, N=100(1-P/P) 当容许误差d=0.

8、15P, N=178(1-P/P) 当容许误差d=0.1P, N=400(1-P/P)注:N:为样本数P:为某病的预期现患率或感染率,17,四、现况研究的基本步骤 1. 选题和确定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 2. 确定调查对象 3. 确定样本的大小和抽样方法 4. 拟定调查表 5. 确定测量方法和检验方法 6. 建立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7. 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18,五、现况研究中可能发生的几种偏倚及其防止1. 无应答引起的偏倚(应保证较高的应答率80%); 2. 调查对象应答引起的偏倚(信息偏倚) 3. 由于仪器或检查引起的偏倚; 4. 观察者偏倚(在仪器检查中):有观察者之间的偏倚和观察者内

9、的偏倚两种; 5. 调查者偏倚;,19,第二节 疾病的监测及资料收集,一、疾病监测 (一)概念监视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对疾病的各项预防措施进行效果评价。首先对疟疾的监测,之后开展了脊髓灰质炎、流感、病毒性肝炎等监测工作。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分析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变动的资料,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及时修改和完善预防控制的对策和措施,以便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疾病。,20,(二)监测工作的内容 1. 内容: (1)系统地收集疾病分布变化、影响因素的变化、预防措施的效果等资料; (2)分析和评价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原有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 (3)尽快地将分析

10、处理的资料上报或反馈给有关部门; 2. 类型: (1)被动监测:指医务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程序将 疾病的发生、死亡情况填写报告卡,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上级有关部门接受并处理有关资料。 (2)主动监测:指根据特殊需要,由卫生机构的人员定期收集某一段时间的疾病资料或亲自调查收集有关资料。,21,(三)疾病监测的目的1. 监视疾病流行的趋势,验证谣传,早期预警,察觉、预测疾病爆发。2. 评估疾病的进一步影响,监视项目实施情况。3. 评价疾病预防干预措施效果,为决策者提供信息。,22,(四)疾病监测的种类 1. 传染病监测:WHO: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为国际监测的传染病;我

11、国又增加登革热和爱滋病。 (1)监测人群的基本情况:出生、死亡、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居住条件和人群流动等情况; (2)传染病人在人、时、地方面的动态分布,包括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情况; (3)监测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因素; (4)监测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5)监测传染病病原体的抗原型别、毒力及耐药性的变化情况; (6)监测疫苗及其它生物制品使用情况:使用数量、效果和毒副作用; (7)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 (8)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 (9)对传染病进行预测;,23,2. 非传染病监测:出生缺陷、职业病、流产、吸烟与健康、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和部分肿瘤)(1)居民中相关慢性病的发

12、病患病及死亡情况的资料; (2)死亡登记与死因调查; (3)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变动情况,如生活习惯、营养状况、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等; (4)环境因素及其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如气象、水文、植被等生态情况; (5)有关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6)预防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24,(五)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 WHO下设血清保存中心、流感中心、虫媒 病毒检测中心等与152个会员国合作。 我国的疾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1. 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监测系统;2. 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如国家流感中心;3.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如医院内 感染和病原菌耐药性检测系统;4. 建立检测点开展疾病监测;,

13、25,(六)监测系统常见问题1. 监测缺口/监测疾病过多;2. 低报告率、报告迟缓;3. 忽视其他信息资源;4. 农村地区缺乏实验室诊断能力;5. 觉察新发传染病能力差;6. 省、地区级无数据分析能力;7. 没有反馈和评价机制;8. 早期预警反应慢。,26,二、资料的来源、收集和利用 (一)资料种类 1. 常规报告登记资料 (1)医疗卫生工作日常记录和报告卡片; (2)统计报表,如传染病疫情报告; 2. 调查性资料,27,(二)常规报告登记资料的收集 1. 死亡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2. 疾病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3. 人口资料的来源与收集,28,(三)分析死亡资料与疾病资料的几种指标某病发病率= 一

14、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某病患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粗死亡率=(某人群的年间死亡总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1/10万)某病病死率=(因患该病而死亡的人数/该病患者总数) 100%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 100%(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采用),29,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一、原理以现已确诊患有某疾病的一组病人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对照的病因与所研究疾病无关,如肝癌与肝炎,肺癌与结核或慢支)的另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回顾两组过去的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研究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因素的暴露史比例差异,

15、经统计学检验,判断研究因素与疾病间是否存在着统计学联系及其联系程度。在评价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流行病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其它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推断出诸暴露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或不是疾病的危险因素。,30,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暴露史或特征 病例 对照 合计有 a b a+b无 c d c+d合计 a+c b+d a+b+c+dX2=(ad-bc)2n/(a+b)(c+d)(a+c)(b+d)理论数大于5,且总例数大于40。 理论数小于5且大于1,且总例数大于40,用校正公式。 理论数小于1或总例数小于40,用四个表确切概率法。,31,二、优缺点 优点 (1)

16、非常适合于罕见疾病和长潜伏期疾病的病因研究。 (2)省时、省人力物力,能充分利用资料信息。 (3)只需少量的研究对象即可进行。 (4)一次研究可探索多种可疑因素。 缺点 (1)研究中病例的选择性偏倚和回忆性偏倚控制的难度大。 (2)对照组的选择困难。 (3)难以完全控制外部变量。,32,三、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一)病例和对照的选择1. 原则 (1)病例和对照要有良好的可比性。 (2)采用随机样本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从而减少选择性偏倚。 (3)足够的样本量,以保证统计推断的正确性。 (4)研究对象按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分层设计,以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33,2. 确定研究的病例 (1)病例内外部特征的限制:病例应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而且患病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标准要有明确规定。 (2)病例类型的选择:有三种类型的病例可选,即新发病例、现患病例(以往新发病例中的幸存者)和死亡病例。其中应首选新发病例。 (3)病例来源的选择: 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区内,经过普查、疾病登记或医院汇总,找出所研究疾病的全部病例。根据全部病例数量多少,或抽样或全部使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可在一个医院或不同医院,最好是在不同等级的多家医院里选择病例。根据病例数量的多少,或全选或抽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