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09630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一、居住用地 二、工业用地 三、公共设施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城市绿地 六、城市郊区用地,居住用地规划主要内容提要 (一)概述 (二)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 (三)居住用地指标,一、居住用地 (一)概述城市是人类的定居地之一。 城市活动有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居住是城市的第一活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定,居住用地指住宅用地和居住小区及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及绿地。城市居住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居住生活过程是一个文化过程。居住生活方式反映了一个地方或民族的文明程度

2、与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居住的概念随之而在变化。,城市居住的概念,当提升到“人类居住”的概念层面上,而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与深化。这是基于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乃是“人类住区”规划的主旨之一,也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城市居住用地规划,要在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研究确定居住生活质量及其地域配置的目标,结合城市的资源与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用地,处理好居住用地与城市其他用地的功能关系,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布局,并配置完善的市政与公共设施。尤其要加强绿化规划,注重环境保护,使之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与环境质量。,(二)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 1用地组成居住用地占有城市用地

3、的较大比重,分为四类:住宅用地 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地。道路用地 居住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绿地 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2、用地分类城市居住用地按所具有的住宅质量、用地标准、各项关联设施的设置水平和完善程度,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可以分成若干用地类型,以便在城市中能各得其所地进行规划布置。,我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规范,将居住用地分成四类,其中一类最好,四类较差。 一类居住用地 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

4、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 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三)居住用地指标主要有两方面来表达:a、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b、居住用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与标准。1、影响因素 (1) 城市规模:大城市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会适当比之小城市低 (2) 城市性质:老城市建筑层数较低,相对于居住用地所占城市用地的比重会高而新兴工业城市因产业占地较大,相对居住用地比重就较低。 (3) 自然条件:

5、如因纬度高低的不同地区,为保证住宅必要的日照间距,而会影响到居住用地的标准。,(4) 城市用地标准: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加上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状况不一,也会影响到住宅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的指标。 2用地指标(1)居住用地的比重: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0-28.Om2 ,大城市不得少于16.Om2/人。S90 。,(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1、理论发展A、 我国著名的唐长安城就规划分划有108个坊里,以坊里做为地域的居住单位。对“坊”和“里”所赋以

6、的概念涵意,经过不断的阐发而留存到现在。B、 霍华德较早地在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上提出居住用地组织的概念。C、 1927年美国的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概念,是较早地从理论上以居住地域做为基本的构成单元。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上海等城市总体规划中,已从西方引进了邻里单位的规划概念,如曹阳新村居住区。50年代后期,开始系统地吸取前苏联小区规划的理论,加以应用和发展,一般也是以小区做为居住用地的基本构成单元,至今还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之中。,2居住用地的选择关系到城市功能布局,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建设经济与开发效益等多方面。一般考虑以下要求: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

7、与工程地质条件 ,避免易受洪水、地震灾害,和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可能条件尽量选择在近水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系,减少居住-工作、居住-消费的出行时间。 (3)居住用地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 (4)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5)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 (6)居住区用地选择要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

8、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 (7)居住用地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 3、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1)居住用地规划的分布 1)集中布置:当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而可以成片紧凑地组织用地时,常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但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用地过于大片密集布置,可能会造成上下班出行距离增加,疏远居住与自然的联系,而影响居住生态质量等问题。S97 T8,2)分散布置:当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走向与网络的影响时,居住用地可采取分散布置。 S97 T9/10 3)轴向布置:当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区为核心,居住用地或将产业用地与相配套的居

9、住用地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布置时,居住用地依托交通干线(如快速路、轨道交通线等),在适宜的出行距离范围内,赋以一定的组合形态,并逐步延展。 (2)居住用地的组织与构成城市居住用地的组织是基于居民对基本生活设施的需求,以及对设施的使用频繁程度,同时结合城市道路系统与网络的构筑,在保障居民生活的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和土地利用合理性的条件下,对居住用地赋以 一定的构成形态与机能。居住用地的构成,在规模较大的城市通常采取多级序列的构成形态。,二、工业用地工业是近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于正处在工业化时期的我国大部分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与动力,也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接

10、纳劳动力的主体。工业生产活动通常占用城市中大面积土地,伴随包括原材料与产品运输在内的货运交通及职工通勤为主的人流交通,同时还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影响城市环境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因此,工业用地承载着城市的主要活动,构成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1、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1)用地的形状和规模 工业用地要求的形状与规模,因生产类别不同而不同,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也有关。规划中必须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的工业用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为未来的城市支柱产业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弹性。 (2)地形要求 工业用地的自然坡度要和工业生产工艺

11、、运输方式和排水坡度相适应。 (3)水源要求 安排工业项目时注意工业与农业用水的协调平衡。用水量很大的工业类型用地,应布置在供水量充沛可靠的地方,并注意与水源高差的问题。水源条件对工业用地的选址往往起决定作用。有些工业对水质有特殊的要求,规划布局时必须予以充分注意。 (4)能源要求 安排工业区必须有可靠的能源供应,否则无法引入相应工业投资项目。 (如铁合金、电解企业需发电厂直接输电,减少损失。印染厂、人造纤维厂需大量蒸汽及热水,他们应尽可能在热电站旁。),(5)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 工业用地不应选在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区; 山地城市的工业用地应特别注意,不要选址于滑坡、断层、岩溶或泥石

12、流等不良地质地段; 厂区不应布置在水库坝址下游,如必须布置在下游时,应考虑安置在水坝发生意外事故时,建筑不致被水冲毁的地段。等等情况。 (6)工业的特殊要求 某些工业对气压、湿度、空气含尘量、防磁、防电磁波等有特殊要求,应在布置时予以满足。 (7)其他要求 工业用地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有用的矿物蕴藏地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地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2交通运输的要求工业用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关系到工业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益,直接影响到吸引投资的成败。工业建设与工业生产多需要来自各地的设备与物资,生产费用中运输费占有相当比重,如钢铁、水泥等工业生

13、产运输费用可占生产成本的1540。在有便捷运输条件的地段布置工业可有效节省建厂投资,加快工程进度,并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城市的工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进行布置。大小、货物单件尺寸与特点、运输距离,经分析比较后确定运输方式,将其布置在有相应运输条件的地段。 (1)铁路运输:采用铁路运输的工业企业用地要布置在便于接轨的地段。把有关工业组成工业区,统一建设铁路运输设施,可以提高专用线的利用率,节约建设投资。特点运量大、效率高、运输费便宜、但投资高,用地大要求平坦。 (2)水路运输:特点运输费便宜,采用水路运输的工厂要尽量靠近码头。,(3)公路运输:是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在规划中要注意工业区

14、与码头、车站、仓库等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当利用现有公路进行运输时,沿途必须经过的公路构筑物和桥涵要能满足最大和最重产品或原件通过的可能。 (4)连续运输:连续运输包括传送带、传送管道、液压、空气压缩输送管道、悬索及单轨运输等方式。连续运输效率高,节约用地,并可节约运输费用和时间,但建设投资高,灵活性小。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工业生产中排出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并产生强大噪声,使空气、水、土壤受到污染,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在规划中注意合理布局,也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各类工业排放的“三废”有害成分和数量不同,对城市环境影响也不同。废气污染以化工和金属制品工业最为严重;废水污染以化工、纤维与钢铁

15、工业影响最大;废渣则以高炉为最多。,因此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冶金、化工、轻工以及钢铁、炼油、火电、石化、有色金属和造纸六大工业方面。A 环境保护对工业用地的要求 安排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安排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与城市其它用地用绿化带隔离B 为减少和避免工业对城市污染,城市中布置工业用地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个地段。应特别注意,不要把废气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污染的工厂布置在一起,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要综合考虑风向、风速、季节、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空气流通不良会使污物无法扩散而加重污染,在群山环绕的盆地、谷地,四周被高大建筑包围的空

16、间及静风频率高的地区,不宜布置排放有害废气的工业。,(2)防止废水污染 水在流动中有自净作用,当排入水体的污物数量过大,超过自净能力,则引起水质恶化。可集中布置废水性质相同的厂,以便统一处理废水,节约废水的处理费用。 (3)防止工业废渣污染 工业废渣主要来源于燃料和冶金工业,其次来源于化学和石油化工工业、他们的数量越大,化学成分复杂,有的具有毒性。 (4)防止噪声于扰 工厂生产噪声大,形成城市局部地区噪声干扰,特别散布在居住区内的工厂,干扰严重。 (二)工业区 1、工业协作的几个方面(1)产品、原料的相互协作:产品、原料有相互供应关系的厂,宜布置在同工业内,以避免长距离的往返运输,造成浪费。(

17、2)副产品及废渣回收利用的协作:能互相利用副产品及废渣进行生产的厂可布置在同一工业区内。,(3)生产技术的协作:有些厂在冶炼和加工的生产过程中需两个以上厂进行技术上的协作,这些厂要尽可能布置在一个地区内,如汽车,拖拉机工业体系,动力工业体系等。 (4)厂外工程协作:工业区内的工厂,厂外工程应进行协作,共同修建铁路专用线、工业编组站、给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及高压线路,能减少设备、设施,节约投资。 (5)动力设施的协作:工业区内可统一修建热电站、煤气发生站及锅炉房等动力设施。 (6)备料车间及辅助设施的协作:有的加工车间用的少如果各厂自成一套,设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技术也不易于提高,如果几个厂的这类设施集中修建,就降到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7)地方工业部门的协作:地方工业部门可以建立卫星厂和服务性厂为该地大厂服务,为大厂提供各种半成品及零件,利用大厂的边角废料生产各种日用品,充分利用废料增加生产。(8)厂前建筑的协作:可联合修建办公室、食堂、卫生所、消防站、车库等以节约用地和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