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文体文风的改革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809096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文体文风的改革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散文文体文风的改革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散文文体文风的改革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散文文体文风的改革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散文文体文风的改革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文体文风的改革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文体文风的改革ppt培训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一、古文运动的起因,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佛老蕃滋,国家内忧外患。一部分士人欲变革时政,以期王朝中兴。于是产生复兴儒学的思潮,以儒家思想拯救时局。宣传儒家思想需要有适合的文章体式,而当时却是骈体文统治文坛。骈体文讲对偶,讲声韵,讲四六句型,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因此必须将其破除。韩柳古文运动由此发生。,二、古文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由秦汉的古文到魏晋南北朝的骈体,再到韩柳的古文,走了一个由散到骈再到骈散结合的过程,恰巧走了一个“之”字。古文运动不是重复秦汉古文而是一种新的发展。,三、古文运动的主要理论主张,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主张有四点: (1)“文以明道

2、”。超越汉代的章句之学,用文章阐明先秦儒学的义理,以用于政教。 (2)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搏采前人遗产。 (3)破骈为散,文从字顺,务去陈言,贵在创新。复古而能变古,反对因袭。 (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感染力量。 (答韩翊书:“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四、韩愈的散文,1、韩愈的论说文:原道、师说、论佛骨表等。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 2、韩愈的杂文:杂说、伯夷颂等。嘲讽现实,议论犀利。 3、韩愈的序文:送董邵南序、祭十二郎文等。言简意赅,形式多样,表达对现实人生、社会的各种感慨。 4、韩愈的传记、碑志文: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等。状物叙事,议论

3、精辟,形式灵活,多寓社会、人生感慨。,韩愈散文选讲:,(1)祭十二郎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讲述祭十二郎文,十二郎: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主旨:这篇祭文以沉痛的笔墨详细记述了作者与十二郎幼年时孤苦相依以及后来的离合聚散,表达了作者对十二郎之死

4、的强烈的精神震动和痛不欲生的悲切之情。 写作特点: 1、把死者作为活人看。 2、破骈为散,使用质朴的散文句子。 3、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立论,正面点出从师之道。“吾师道也”为全文关键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此段慨叹师道不传,逐层讽谕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风气。1、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有圣愚之别。2、以为子择师与己耻从师相比,是为不明。3、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相

6、比,是为不智。,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以孔子为证,说明学必从师的道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说明作文缘由。 全文纲目清晰,结构严谨,多次使用对比手法揭露时弊,批判流俗。文章虽然简短,事理昭彰,充满说服力。,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由古代燕赵之风,写董生去燕赵可能有所遇,赠言中有鼓励

7、、同情。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今日燕赵之风可能有变化,提醒董生未必有所遇。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古今合说,希望董生回归当朝,不要效命藩镇,赠言有希望。,译文: 燕赵两地古时候号称出了许多感慨悲歌的有志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屡次都没有受到主管官员的选拔,满腹的才学无法施展,在抑郁中到那个地方去。我料定你和那边的这类人会意气相投的。董生啊,你好自为之吧! 像你这样不走运,凡是仰慕正义、力行仁

8、道的人都会感到惋惜的,更何况是那仁义出乎本性的燕赵之士呢!可是我曾听说社会风俗总要随着教化而改变,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候说得有什么不同呢?姑且凭你这次前往(的所见)来测定一下吧。董生啊,愿你好自为之! 我因你此行而有所感慨。请代我去凭吊望诸君乐毅的坟墓,并且看看市井之中,是否还有像从前那种隐居屠狗的志士?代我向他们致意:“当今圣上英明,可以出来为国效力了。”,五、柳宗元散文创作,柳宗元像,柳州柳宗元塑像,1、政论文:封建论、天说等。 2、传记文: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等 3、寓言散文:“三戒”等 4、山水游记:“永州八记”(809-812):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

9、、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柳宗元和他的山水游记特点,1、柳宗元的生活体验 家庭不幸: 政治上的不幸: 永贞革新,“二王(王伾、王叔文)刘柳”集团,2、柳宗元山水游记选讲,始得西山宴游记: 本篇为永州八记之首,作于元和四年(809)。西山,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湘江外二里,俗称粮子岩。,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l)人,居是州,恒惴(zhu)栗。其隙(x)也,则施施(yy)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

10、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f),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然洼然,若垤(di)若穴,尺寸千里,攒(cun)蹙(c)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lu)为类。悠悠乎与颢(h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钴鉧潭西小丘记

11、: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邱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 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邱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营营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

12、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邱之胜,致之澧、镐、 鄠 、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邱之遭也。,小石潭原址,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1、柳宗元山水游记能独得山水之性情,也就是说他能写出山水的性灵:第一,柳宗元写不同的山水能抓住它各自的不同特征,这就要求作者细心观察,发现并再现山水的独特之处。第二,是说他能借助自然山水中的形态融汇进作者自己的思想性格、个人感受,使得情与景完全融合。 2、小景以露,大景以藏。 3、贴切新颖的比喻。,复习思考: 1、韩柳散文创作的主要主张如何? 2、韩愈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