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育学课件(4-6)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80513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考教育学课件(4-6)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课件(4-6)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课件(4-6)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课件(4-6)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课件(4-6)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教育学课件(4-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教育学课件(4-6)(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 培养目标,注意简答,及填空、选择、材料分析等题型,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 功能、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目的 的基本精神,素质教 育理论,新课改教育 培养目标,选择题、 填空题,简答、材料分析,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

2、殊的关系(或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教育目的概述,(二)教育目的的功能(选择、填空 ) (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一、教育目的概述,(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背景 2、人自身的发展需要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选择、填空 )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

3、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马克思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一、教育目的概述,(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种理论,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或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代表性人物是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等。2、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

4、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赫尔巴特、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巴格莱等。 一般认为,个人和社会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所以,确立教育目的时应该考虑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需要。,二、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简答),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

5、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一)素质教育的内涵(简答、材料分析) 关于深化教育改

6、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第四,素质教育是

7、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三、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各育的概念可能会考填空题) (1)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智育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

8、4)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三、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三)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及其特点 新课程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9、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简答), 公民意识; 价值观念;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简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练习,练习1:人们

10、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些期望可以理解为 。A 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 练习2: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 。A 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练习3: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 B 教育内容 C 教育手段 D 教育方法 练习4: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宣传、引导与激励作用,练习5:“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实现它),那么,他便能使学习

11、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这一句话表明教育目的具有 。 A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宣传作用 练习: 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教育评价,练习:以下选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基本层次的是 。 A 国家的教育目的 B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 教师的教学目标 D 学生的学习目标 练习8: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练习9: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称为 。 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练习1

12、0: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 。 教育理想 B 教育思想 C 教育观念 D 教育理论 练习1: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 基础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练习2: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加强现代教育科学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开展网络教育 高等学校扩招 练习3:1995年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练习4:素质教育提出:“以 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练习:为什么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 练习:论述题:根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个国家

13、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牺牲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请从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角度进行分析。,练习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练习18: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第五章 教育制度,1.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和义务教育的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2.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理解“终生教育”)、教育制度和学

14、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常出现论述题、材料分析题,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 制度:一是机构或组织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运行的规则。 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及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这是教育制度的重点) 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教育管理问题),(二)教育制度的特点(重点),1.客观性: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2.取向性:是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3.历史性:具体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4.强制性:是独立于个体之外,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

15、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教育制度受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制度的纵向分段以及其他许多方面,而教育制度的性质、状况及其发展,则主要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决定的。 (一)政治 (二)经济 (三)文化,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一)政治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 (二)经济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 (三)文化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由于教育制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其发展方向

16、是终生教育制度。,原始社会还没有产生学校,就不可能有教育制度。 古代阶级社会,产生了古代学校,就有了古代教育制度。 现代社会,产生了现代学校,现代教育制度具有系统性和完善性。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四、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及形成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考点)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大学和高等学校 2、中学 3、小学 4、初级中学 5、职业学校 6、高级中学 7、短期大学和大学 8、幼儿教育机构 9、研究生教育机构 10、成人教育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