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2课件(1)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04102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2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咬文嚼字2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咬文嚼字2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咬文嚼字2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咬文嚼字2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2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2课件(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咬文嚼字释义,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B.形容卖弄才学。,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题目咬文嚼字:贬词褒用,速读全文,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

2、松的谨严,分析思路:,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1、2),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事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3、4、5),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6、7),水到渠成,加以总结(8),郭老改字,引,咬文嚼字,(正)李广射虎,(正)贾岛吟诗,阅 读,要,苏轼写诗(正),套板反应(正),写 作,要,结,达到艺术美,问题讨论,试说一说本文的中心论点,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达到艺术之美。 不能懒惰,不能粗心,不能受迷惑,不能轻易满足。,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

3、松的谨严.,在作者看来“咬文嚼字”体现一种什么精神和态度?其实质是什么?,在作者看来,阅读和写作中为何要”咬文嚼字”?,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文章例各从什么角度论证写文章一定要“咬文嚼字”的。,例论证句式不同感情不同:例论证字数不同意味不同;例论证用字不同意境不同;例论证写作要善用联想;例论证“套板反应易流于滥俗。,文中事例及所说明的道理,事例: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 红楼梦中的例子 郭沫若不好的援例,说明的道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 斟酌文字,

4、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 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事例:“推敲”的故事,说明的道理: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 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事例:“烟”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说明的道理: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 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事例:写美人、才子等的用语(反面事例),说明的道理:字的联想意义也容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 套板反应,袭用套语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

5、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句式不同,意味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感情,意境不同,字眼不同,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套板效应,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随处留心思索,刻 苦自 励,推 陈 出 新,时求精炼吻合,不懒不粗心不自满,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咬文嚼字举例,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苏东坡,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 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

6、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咬文嚼字示例,眼 看朋辈成新鬼,怒 向刀边 觅小诗。 -鲁迅,(忍),(丛),“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僧齐己早梅郑谷把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

7、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 ) 。(A大 B快 C紧 D密) 施耐庵第10 回,紧,世说新语中一个故事:,东 晋 丞 相 谢安 喜 爱 文 学,善 于 清 谈。一 天,窗 外 纷 纷 扬 扬 地 下 着 大 雪,谢 安与 侄 儿 侄 女 一 道 欣 赏 雪景,不由诗兴大发,他想考一考侄辈的 诗才, 便 指着窗外的大雪笑问:“白雪纷飞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8、侄子 谢朗未若柳絮因风起侄 女 谢 道 韫,谢安听了谢朗的话说:“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盐撒得满天都是?盐在空中马上就要落下来。用撒盐做比喻,能准确的表现大雪飞舞的动态吗?”而谢安听了侄女的话后,拍手大笑说:“好!好!风吹柳絮上云霄,正象雪花漫天舞,絮白似雪,雪轻若絮,这个比喻真是又形象又贴切。”,那么,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柳絮之轻盈,便突出了雪花轻坠的美丽,雪花与柳絮,一样的轻盈,一样

9、充满了灵性与诗意 ,更为浪漫。,你认为呢?,评价作者的观点,新颖:赋予“咬文嚼字”新的意义,发人所未发。 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正确:揭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阐明了文学艺术进步的关键所在。 深刻:深刻揭示了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性,运用充分的典型例证加以细致解说,使道理深刻,发人深省。,学习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内容启示 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咀嚼是否到位。 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问题的重视。

10、让我们明白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对待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 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效应是要不得的。,让我们明白文字和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文字的咀嚼实质上就是思想感情的推敲.作为读者,阅读时品味语言,就要品出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作者,写作时要推敲语言,就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务求思想透彻,情感凝练。 让我们明白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不迷信盲从权威;运用语言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让我们明白了文学艺术达到完美境界的奥秘。 让我们明白现在的文坛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写法启示: 让我们明白:学问靠积累,平时在阅读、生活中要做有心人。 让我们明白:写议论文既要举例子又要讲道理,而且例子要典型、充足,解说要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