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03字词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00192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上)03字词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代汉语(上)03字词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代汉语(上)03字词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代汉语(上)03字词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代汉语(上)03字词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上)03字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上)03字词(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上),主讲教师 :徐志奇,辅导课程三,2. 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字。例如:国语晋语四:“野人举块以与之。”同样的话语在汉书律历志中为“壄人举凷以与之。”“壄”即“野”的异体字,“野人”这里指农民。“凷”即“块”的异体字,意为土块。“野”和“壄” 、“块”和“凷”,形体虽有异,但音义全同,在两部古籍中互换,而语意不变。,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如下几种情况:A.六书结构不同。或一为象形一为形声,或一为指事一为形声,或一为会意一为形声。例如:馽(象形)絷(形声) 刅(指事)创(形声) 磊(会意)磥(形声)

2、岳(会意)嶽(形声)B.六书结构相同,而偏旁不同。或形符不同,或声符不同,或形符、声符都不同。例如 :嶂障 愧媿 杯盃 隄堤 猿猨 粽糉 裤袴 柄棅岷汶 邨村 视眡 蹟迹,C.六书结构和偏旁都相同,而偏旁的组合方式不同。或偏旁位置不同,或偏旁有繁变、省变或讹变等变异。例如:界畍 够夠 期朞 惭慙T示 點点 萅春 吳吴,汉字异体字之所以繁多,一是因为汉字非一人,一地,一时所造,人们造字用的方法和构造形式自然不可能一致;二是因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正体字形被更改而发生讹变、繁变、省变或偏旁移位;三是因为汉字字形从来就缺乏严格的规范。,异体字同音同义,用法全同,能在任何情况下互相替代,这跟只有某一义项

3、相同的古今字和字义本毫无联系的通假字不同,故不能把古今字,通假字混同于异体字。,3. 繁简字,是笔画多少不同,在约定俗成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其中笔画多的称为繁体字,笔画少的称为简体字或简化字。,例如:用简体字排版的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仑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中的“随” 、“宝” 、“剑” 、“纤” 、“离” 、“凤” 、“树” 、“灵” 、“数” 、“说”等字,在1956年前的版本中分别作“隨” 、“寶” 、“劍” 、“繊” 、“離” 、“鳳” 、“樹” 、“靈” 、“數

4、” 、“說”,前者是后者的简体字,后者是前者的繁体字。,作为交际工具,汉字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交际的职能要求其已有的字形,特别是常用的汉字的字形,在表义明确并易于区别的前提下要趋于简单易写,以便学习和使用,因此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一种趋势。,汉字简化的途径有两条:A.是利用旧字:或采用笔画较少的异体字,或采用古今字中的古字,或采用笔画较少的同音字来代替。例如:糧粮 禮礼 體体 萬万從从 網网 捨舍 鬚须薦荐 幾几 穀谷 醜丑,B.是另造新字:或改换原字的偏旁造新的合体字,或用省形省声、点符替代、草书楷书等方式造省变字。例如:溝沟 醸酿 擬拟 療疗 認认盤盘 齒齿 標标 廣广 醫医鳳凤 風风 興兴 師

5、师 棗枣嘗尝 會会 壷壶 過过 門门,繁简字有的是异体字,有的是古今字,有的是古音通假字和现代同音替代字,并不都是异体字。古籍一般都采用繁体字,阅读古籍就要求既要掌握简体字,又要掌握繁体字,既要了解繁体字与简体字字形的对应关系,又要了解简体字与繁体字义的对应关系。由于繁简字并不都是音义全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异体字,所以读古书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同音替代字,如果完全以现代简化字去理解,就会发生误解。,例如:價价 “价”,说文解字:“善也。”诗经大雅板:“价人维藩。”是说品行好的人是维护国家的屏障。现用来代替“價”字,但在古籍中不能作“價”的价格、价值义讲。蘋苹 “苹”,说文解字:“蓱也

6、,无根,浮水而生者。”指出其本义是水中的浮草。后来用以表蒿草,而原义用“萍”表示。“蘋”,在古代指大萍,即现在称为四叶菜(草)的蕨类植物,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指蘋(苹)果。1936年起才以“苹”代替“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苹”指蒿草,不能以为是现代的简化字的苹果义,讲成鹿在吃野地上的苹果。,第三章 词 汇,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问题,1.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A.古今意义基本相同。例如:人、牛、羊、暗、娶、凤凰、梧桐。,B.古今意义完全不同。例如:抢、绸、

7、闻、猖獗。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战国策秦策四)素锦绸杠。(尔雅释天)闻汉军楚歌。(史记项羽本纪)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C.古今意义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例如:热、穿、窗、馆。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梁惠王下)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开户内日之光,日光不能照幽;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论衡别通)乃建筑诸侯之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2.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古今词义演变的类型:A.词义范围的演变:a.词义扩大。例如:河、洗。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韩非子有度)汉王方踞床洗。(史记黥布列传),b.词义缩小。例如:宫、兄弟。父母妻子,皆同其宫。(墨子号令)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章)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史记陈丞相世家),c.词义转移。例如:狱、寺。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自汉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左传隐公七年“发币于公卿。”孔颖达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