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798038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经济制度,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Chapter 3,主要内容,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剩余价值的分配 三、资本积累,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一、经济制度一般原理,1.经济制度的概念,经济制度(Economic Institutions)是指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并与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制度是一种经济关系,不是社会学或法学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则或习俗,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2.经济制度的类别,基本经济制度也叫本质经济关系或制度环境,它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产品分配制度构成,决定着资源配置中的谁来配置和为谁配置的问题。,具体经济制度也叫表象

2、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Economic System)或制度安排,它通常指所有制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的运行机制,决定着资源配置中的怎样配置的问题。,经济体制是一个有机体系,基本经济制度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经济体制的研究侧重动态和运行层面,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侧重静态和本质层面。,区别,经济体制的选择必须体现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目的、性质和基本特征。,联系,3.经济制度的现实形态,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并实行按资分配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全民或集体所有并实行按劳分配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关系。,3.经济制

3、度的现实形态,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是以政府行政性指令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以建立在价格信号上的市场自发调节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的经济体制。,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Capitalism Economic Institutions)是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条件下的雇佣劳动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但没有生产资料,以受雇为主要谋生方法;,分配方式是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劳动者获取劳动力工资;,生产的直接目的是

4、追求剩余价值;,依靠市场和价格来分配资源和收入。,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与确立,产生条件:对外贸易与工场手工业出现,发展壮大: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确立巩固:工业革命的影响,三、劳动力商品化,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者自身生活资料开支 劳动者家属生活资料开支 劳动教育训练费用,2.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实际工资受制于劳动力市场供求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四、生产过程与价值增殖,1.工作日的划分和剩余价值,工 作 日(小时),0,4,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8,1.工作日的划分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Surplus Value)是由劳动者创造而被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的价

5、值。,2.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m),工资(v),3.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工 作 日(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4小时,4小时,=,100%,工 作 日(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4小时,4小时,=,100%,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6小时,4小时,=,150%,2,4,10,3.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生

6、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工 作 日(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4小时,4小时,=,100%,工 作 日(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4小时,4小时,=,100%,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6小时,2小时,=,300%,2,形成相对 剩余价值,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降低生活 资料价值,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第二节,剩余价值的分配,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资本的本质与结构,资本,资本(Capital)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掩盖在物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

7、。,1.资本的本质与结构,C,V,不变资本或物质资本的功能是转移自身原有价值,可变资本或人力资本的功能是创造新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V,1.资本的本质与结构,2.利润与利润率,成本,利润,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C) (V) (M),(K),(P),2.利润与利润率,利润率,利润率体现着资本增殖程度,同时掩盖着利润的真正来源。,3.利润率的平均化与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率(P),各行业利润之和,各行业成本之和,3.利润率的平均化与生产价格,3.利润率的平均化与生产价格,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3.利润率的平均化与生产价格,3.利润率的平均化与生产价格,20,40,100,利润

8、率的平均化实质就是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间的一种再分配,遵循的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3.利润率的平均化与生产价格,3.利润率的平均化与生产价格,3.利润率的平均化与生产价格,价值曲线,价格曲线,生产价格,价格曲线,二、利润的分解,1.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商业利润是通过批零差价而让渡的一部分产业利润,其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商业资本,平均利润率(P),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商业资本,2.借贷资本,是资本所有者通过货币借贷关系来获取利息的一种资本形态。,有闲置货币资本的所有者,急需资本的商品生产者,货币资本市场,借贷资本所有者,借贷资本使用者,利 息,资本商品,2.借贷资

9、本,2.借贷资本,利息率,预期利润率,市场供求,供大于求,供不应求,银行资本,自有资本,吸收 的存款,准备金,可支配资金,银行,2.借贷资本,银行资本,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银行业务,银行利润,2.借贷资本,平均利润率(P),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2.借贷资本,3.地产资本,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而获取收益的一种资本形态。,地产,地价,3.地产资本,地价=地租利率,地产,地租,3.地产资本,级差地租,地产,地租,3.地产资本,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农产品价值,社会生产价格,利润-平均利润=农业超额利润,地产,地租,3.地产资本,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消费者

10、承担,农业超额利润,国家财政补贴,三者承担,第三节,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的概念和原因,资本积累(Capital Accumulation)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80,20,20,88,22,1.资本积累的概念和原因,资本积累原因一是内在动力,二是外在压力。,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工业化条件下主要依靠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这决定了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总是倾向于优先增加不变资本特别是固定资本。,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相对过剩人口,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财富与收入的两极分化,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一方面带来有产者个人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又带来劳动者失业和贫困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