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讲稿ppt课件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797076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讲稿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心理学讲稿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心理学讲稿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心理学讲稿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心理学讲稿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讲稿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讲稿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 理 学 周瑛 胡玉平 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心理学概说,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心理的本质 3.了解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取向 4.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方法,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思维着的精神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看心理现象心理现象不同于物理、化学现象,没有形状、大小、气味,也没有重量,不易为人们所知晓。但它时刻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活动中。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研究目的:揭示心理规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生命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从心理活动的动

2、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维度看,可把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方面。,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指人在认识、情感、 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 活动,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在心理活动进程中, 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 的过渡阶段,常会出现一种相对 持续的状态。,注意、心境、激情、犹豫、灵感,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 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 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 特点。,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 价值观,个性心理特点:

3、性格、气质、能力,过渡、 中间环节,动态,稳态,20世纪50年代后期,原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等人提出。,第二节 心理的本质,一、辩证的心理观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首先,心理的自然发展过程表明心理现象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有直接关系。神经系统的结构状况与完善程度,也决定着动物心理的发展水平。,心理起源,唯心主义:柏拉图、贝克来、王阳明、黑格尔等。心理是宇宙精神的表现,是不依赖物质而存在的灵魂活动的结果,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 心理、意识第二性,心理、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朴素唯物主义: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心脏或内脏,机械唯物主义:人的心理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 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而产

4、生的,有什么样的客观 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 主观能动反映,其次,人类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证实心理是脑的机能。,胚胎发育到第三周左右,由神经管一端封闭膨大形成脑雏形,有前、中、后三个脑泡, 另一端形成脊髓 第五周,开始出现端脑、间脑、后脑和末脑 第六、七个月,已具备脑的基本结构,大脑皮层的6层已经分化出来,皮层表面的沟、回、 裂开始出现 婴儿出生后,枕区、顶区、颞区的分化逐渐发展,并从一级区向二级区扩展 3岁左右小脑发育基本完成 6岁左右完成大脑神经纤维髓鞘化 胎儿期到出生6个月,脑细胞数量增长最为迅速。第一次脑激增在妊娠第1018周,增长数 10亿神经

5、细胞(神经母细胞);第二次从出生开始,神经细胞开始延伸,长出结点,形成突 触,每分钟5万个 4个月胎儿听觉(5001500赫兹的声音较舒服) 6个月左右胎儿开闭眼睑动作 出生第四个月对颜色和成人声音分化反映 乳儿记忆无意记忆,只有再认,没有重现 出生1011个月开始对词的内容反映,1岁后才能使用语言与成人进行交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分为:动作感知阶段(02岁),主要靠动作、 感知思维;前运算阶段(27岁)靠表象思维,即具体形象思维;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依据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推导;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能用假设进行推理。,最后,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同脑的密切关系。美国心

6、理学家奥尔兹等用“自我刺激”的方法,证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中存在一个快乐中枢。扣带回则是“怒吼中枢”。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人脑作为反映外界的物质器官,是产生心理现象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只有在客观事物作用下,脑才能产生心理现象。辩证唯物主义强调指出,心理的产生是人脑的反映机能与外界客观现实反映内容的高度统一,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灵感是人在思维过程中带有突发性、跳跃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形式,是长期积累、艰苦探索的一种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还表现在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二、心理的生物基础,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

7、质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经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内分泌系统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的活动,叫神经体液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1.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共31对。由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构成。 脑神经:脑发出,共12对,控制视、听、嗅、说、吞咽等活动。 植物神经:交感(应付紧急情况)与副交感(平衡抑制) )神经组成。,2.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的低级部位,由中间灰质和外周白质构成。功能:低级 反射中枢;感觉传入和冲

8、动传出起联络作用,脑:大脑、间脑(丘脑、下丘脑)、中脑、脑桥、小脑、延脑等构成,低级部位,循环、呼吸、吞咽、呕吐和分泌等基本生命中枢,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间传递信息必经地。调节和控制睡眠,调节头部瞳孔反射、眼肌、咀嚼运动,维持肌肉紧张程度,协调人的随意运动,身体平衡,上行网状结构:控制觉醒或意识;下行网状结构:调节控制肌肉,传入冲动中继立足站(嗅觉外),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 控制情绪(快乐、不愉快),最高级、司令部,2.5mm,6层。感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和运动中枢,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即神经细胞。由胞体、树突、轴突构成。一个神经元不能单独执行神经系统的机能,各神经元必须互

9、相联系。神经元基本结构示意图,神经元是通过接受和传递冲动来进行交往的。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内是以电传导方式进行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孤。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科学研究表明:反射孤的最后环节并不意味着反射活动结束。通常,由效应器产生的反应活动又将成为一种新刺激,重新引起一定的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返回中枢,这个过程中反馈。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反馈信息,就能对效应器活动进一步调节,保证有机体活动的连续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根据反射活动是先天具有还是后天习得,分为无条件(低级中枢、

10、本能或种族的)与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后天学习训练而形成)。人建立以语词为信号的刺激物的条件反射。,反射孤示意图,(二)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及左右半球机能分工,大脑半球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展开面积约2200cm2。其中三条大的沟裂为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将大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鲁利亚机能学说(脑区分工、协同):第一机能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第二机能系统接受、加工和储存;第三机能系统调节控制行为。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是三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心理的环境基础,(一)物理环境气候、噪音、污染和灾害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和行为在很大程度

11、上受特定物理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不是受单一因素所控制。物理环境侧重影响人的情绪、工作效率、人际吸引、亲社会行为、侵犯行为等方面。 (二)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期望效应的研究,最有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在1968年的实验。研究证明,社会期望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三)文化环境标志文化与人格研究领域开端里程碑式的研究,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19251926年对南太平洋波利尼亚群岛萨摩亚人青春期的现场研究。国民刻板印象是人们对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所持有的相对固定看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民族性格研究从跨文化比较转向对民族性格的时代变迁的研究。,第三节 心理学的目标

12、与研究取向,一、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一)描述行为的普遍模式 (二)解释行为的个别差异 (三)预测行为的表现特点与发展趋势 (四)控制影响行为的条件 二、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心理学的几个主要观点 1.生物学观点从心理学的生理机制方面探索大脑“黑箱”的秘密,一直是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追求的目标。企图只以生物学的观念和模式来构建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2.行为主义观点20世纪初,美国华生等提出,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客观的才是科学的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的“刺激(S)反映(R)”及其关系。行为与心理、意识密切联系,但又区别,决不能把二

13、者等同或替代。 3.精神分析观点奥弗洛伊德主张研究对象潜意识,强调潜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处于意识的深层,而意识仅仅是人的精神活动断续的表层现象,只是整个精神活动的很小一部分。潜意识虽然通常不可知觉,但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只有潜意识活动的动机,才是解释人的全部心理和行为的真正原因。 4.认知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直接研究知觉、表象、思维、记忆和语言等内部认知过程。特点:着重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把心理过程理解为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和提取使用的过程;研究具有一系列的程序、操作方式和可测指标,而非根据个人的内省报告。,5.现象学观点现象,

14、可视为人对客体的一种纯粹的自我意识。既非物质的,又非感性经验的,是“中性”的。如格式塔、人本主义心理学。现象学观点重视人的心理、意识的整体分析,强调内在因素作用,对心理学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具有随意、主观性。 (二)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取向代表当代心理学发展的综合、整体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信息加工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主张用信息加工的综合整体观点来探讨人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强调在认知过程中研究人如何利用过去经验,采取何种策略来获得信息和加工信息。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的本性和价值看作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从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出发,对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心理治疗等方面,都有很多研究的实

15、际意义。,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自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诞生。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研究为了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4.教育性原则研究为了教育、利于教育 5.伦理性原则保护身心不受伤害,促进健康发展 二、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的分类,根据是否借助仪器设备:感官直接观察和仪器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根据

16、是否对观察对象实施干预控制: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统一设计、结构要求: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及记录方式:叙述观察、取样和评价观察 优点:研究资料在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就搜集到;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可能失实的资料;对象不配合,也能收集资料;可避免由被研究者自陈方式带来的研究偏差。 局限:资料质量受观察者因素影响大,要求较高、费时费力等。 (二)调查法以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间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口头(访谈)和书面(问卷)调查是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访谈分为结构性与非结构性访谈;问卷分开放式与封闭式。,访谈优点:灵活性大;选用范围广;控制性强;回报率高。 局限:匿名性低;易产生误解偏差;标准化程度低,不易比较。 问卷优点:应用范围广;效率高,费用低;科学抽样,结果有较高代表性。 (三)测验法通过运用标准化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按内容:智能、成就、态度、人格测验 按形式:文字与非文字测验 按规模:个别与团体测验 注意两个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优点:已标准化、被反复检验的量表编制严谨,结果相对准确可靠;施测易控制,结果处理方便;方便省力;有设立发的常模,可直接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类型多,可适应不同研究需要。 不足:量表编制的科学性及常模建立,非专业人员的滥用、误用、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