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79786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7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7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7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7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一、城市化 1.含义与表现。,目标导航,预习引导,2.意义。 (1)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2.主要表现。,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预习交流 为什么发达国家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 提示 发达国家由于大多数家庭拥有小汽车,加之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居民活动范

2、围扩大,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主题一 城市化表现和动力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我们放眼四周,几年前还能“听取蛙声一片”的农田,现在已高楼林立,城市像一个庞然大物正在吞噬着周围的田野和村庄。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包含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1)结合材料探究:为什么说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高低的标准是什么? 提示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问题导学

3、,即时检测,一,二,材料二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浪潮扑面而来。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呢?这股动力来自于拉力和推力。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下图所示。,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2)结合材料探究: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城市的拉力因素和农村的推力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就越低。如下图归纳。,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例1导学号51400015(2015上海地理)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

4、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 B. C. D.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解析 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在20002

5、012年间崇明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总体上变化不大,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此期间第三产业也快速增加。因此A项正确。第(2)题,崇明县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A项正确。 答案 (1)A (2)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主题二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特点和地域差异 活动与探究 材料 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涌现出一批规模巨大、职

6、能广泛的城市。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下面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示意图。,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结合材料探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晚、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高低以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有何差异?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18世纪中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因是工业化早晚不同。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原因是城市化已推进到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超过

7、发达国家,原因是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原因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发达国家城市化大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化往往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例2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 )。 大城市人口减少 大城市经济水平下降 乡村环境优美、生活闲适 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网发达 A. B. C. D. 解析 在大城

8、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所以C项正确。 答案 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

9、,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6,1.下表中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A.城市数目 B.工业总产值 C.城市人口 D.城市人口比重 答案 B 解析 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都能反映城市化的进程。,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6,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读图,完成第23题。,2.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乙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 D.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

10、中心区移动,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6,3.关于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D.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答案 2.B 3.B 解析 第2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城市所在国家为发达国家。第3题,甲城市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进很快,其原因不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由人口过快增长,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造成的。,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

11、2,3,4,5,6,下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读图,完成第45题。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 A.时期 B.时期 C.时期 D.时期,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6,5.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应是城市化发展曲线最陡的一段,即图中时期。第5题,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影响城市化速度和进程。,问题导学,即时

12、检测,1,2,3,4,5,6,6.导学号51400016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阶段中A、B城市人口的迁移方向。 (2)分析阶段中A、B城市化的特点。 (3)比较阶段和阶段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6,答案 (1)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 (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 (3)阶段: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商业、工业、住宅混杂分布。阶段:城市功能分区明显。 解析 第(1)题,中心区人口密度变小,郊区人口密度变大,说明阶段中,A、B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第(2)题,读图可知,城市沿河发展,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第(3)题,阶段与阶段相比,城市功能分区明显。,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