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及休克诊治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797758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及休克诊治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心肺复苏及休克诊治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心肺复苏及休克诊治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心肺复苏及休克诊治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心肺复苏及休克诊治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及休克诊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及休克诊治(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赵永辰,猝死及心肺复苏现状与休克的诊治,主要内容,猝死及心肺复苏 休克的诊治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概 述,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急症引起的猝死。美国每年心脏性猝死达35万人。平均每天约1000人。2/3冠心病引起的猝死发生在院外。,一、猝死的概念,猝死(Sudden Death):指自然发生的出 乎意料的突然死亡。WHO规定:从发生到死亡的时间为:1970年:24小时内1976年: 6小时内目前: 1小时,二、猝死的流行病学,猝死的发生率WHO科学小组报告,在工业化国家里症状开始至小时内心脏猝死在2064岁人口中,男性为1915910万年,即每周每百万人大约30人死于

2、心脏性猝死。美国每天大约有1000人发生猝死,每年猝死者高达40万50万,而且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其50%的冠心病死亡为心脏性猝死。不同国家的猝死率 (1/10万) 男 女芬兰 159 21 荷兰 89 19英国 76 3.5中国 32 17瑞典 19 2.0,猝死的流行病学,我国猝死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03.6,在老年人死亡中约占2.35.8,在猝死者中老年人可达56.080.0。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报告,19841985年北京地区70万自然人群中2574岁年龄组冠心病猝死共182例,男女分别占死亡总数的6和4,冠心病猝死分别占冠心病死亡总数的59和55。,三、猝死的病因学,引起老

3、年人猝死的疾病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两类。若从发病1小时内作为猝死诊断标准,则心脏猝死占90以上,而且7090是冠心病,其次是心肌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若以24小时作为猝死的诊断标准,则心脏猝死只占75,其余1/4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四、猝死的诱发因素,1.情绪激动 2.过度体力活动 3.饱餐 4.吸烟 5.电解质紊乱 6.睡眠 7.抗心律失常药使用不当,五、猝死的临床表现,猝死前的先兆 1、胸闷或心前区不适; 2、典型的心绞痛; 3、上腹痛、肩周痛、背痛; 4、乏力; 5、心慌、气短; 6、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7、睡眠中猝死有奇怪的鼾

4、声或惊叫声。,六、猝死的心电图变化,、室颤:是最多见的心电表现,约占4590,这种心律失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大心脏、心功不全患者。另一种形式为QT延长综合征导致的尖端扭转性室速,常见于奎尼丁、胺碘酮、地高辛、锑剂中毒及低钾血症。、心动过缓或心室静止:心源性猝死中1525为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包括交界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发生的室性自搏心律。、电-机械分离:病人意识丧失,无脉搏、血压及心音,但心电图可维持为窦性心律,不过时间很短,心率逐渐变慢,P波变低、消失,QRS增宽、畸形,最后呈直线。这种电-机械分离对复苏及心脏起搏往往无济于事。这种心电图常见于心脏破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包填塞、张力

5、性气胸、严重酸中毒等。,七、猝死的判定,一般而言,心脏停跳:15秒左右意识丧失,30秒左右呼吸停止,60秒左右瞳孔散大固定, 4分钟糖无氧代谢停止,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因此,缺氧46 分钟脑神经元可发生不可逆病变。,猝死的判定,1.突然意识丧失伴抽搐,对刺激无反应,多在心脏停跳15秒内。2.大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呈叹息样,随即停止,胸壁无起伏,口鼻无气流。4.心音消失,面色发绀或苍白。5.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猝死的判定,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建议:取消检测脉搏的有无来判定心脏骤停。实践证明:现场急救者(尤其非医务人员),在最

6、初10秒内判定动脉搏动较困难,35会出现判断错误,延误抢救时机。建议:无需检测脉搏,只需结合意识丧失、呼吸停止以及触动等刺激的反应综合判定,随即进行胸外按压。,八、猝死的救治,现场抢救的意义世界每年死于心性猝死(CSD)者达数百万人,70%死于院外,40%死于发病15min内。 现场抢救 心肺复苏(CPR)是关键。 现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北 京 1986-1991 0.1 %华盛顿 1982 23 %匹兹堡 1982 24 %洛杉叽 1982 27 %西雅图 1980 28.9 %,猝死的救治,心肺复苏(CPR)技术普及率(1992)美国 5000 万人 约 25 % 西雅图市 18 万人 约

7、36 %香港 60 万人 约 10 %我国大陆 200 万人 约 0.17 %,心肺复苏(CPR),(一)CPR新指南强调“四个早期”1、早期识别 ,急救人员尽早抵达现场。2、早期CPR 5分钟,即使复苏成功,也难免遗留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3、早期除颤 心脏骤停1分钟内除颤存活率达90。4、早期给予高级生命支持,心肺复苏(CPR),(二)基础生命支持(BLS)由原来的ABC拓展为ABCD:Airway ,Breath , Circulation , Defibrilation.1.开放气道去枕头后仰,清除口腔、鼻、咽部异物,适当向前抬举下颌。2.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捏紧鼻孔,深吸口气后将气

8、吹入患者口中,放松鼻孔,按20次/分频率进行。每次吹气1秒或12秒,并见胸廓起伏。避免过渡吹气(超过建议时间)或吹气过度用力。气管插管:尽早进行,连接人工呼吸器。新指南认为:口对口人工呼吸给氧效果差。选择气囊面罩给氧更简捷且等效。,心肺复苏(CPR),(二)基础生命支持(BLS)3. 有效的心脏按压“用力和快速按压”,频率100次/分,(原指南为80100次/分)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恢复到正常位置。压放时间大致相等。尽量避免中断按压。按压/通气比:2000年指南:15:22005年指南:30:2婴儿或儿童:5:1方法:按压胸骨柄下1/3处,使胸廓下陷34厘米左右。有效的心脏按压约为正常心排量的

9、2550,其脑血流量为正常的30。,心肺复苏(CPR),(二)基础生命支持(BLS)1998年有人提出:将ABC顺序改为CAB顺序。理由:(1)在心脏停跳后可有12次自发性气喘,心血管和肺内尚留有氧气。立即按压可使心脑得到血供。(2)不熟练的人进行人工呼吸会浪费宝贵时间。(3)缺血心肌随时间延长,细胞内酸中毒加重,ATP耗竭,细胞膜损伤,电解质失衡,钙内流增加,进一步导致心肌顿抑,细胞死亡。,心肺复苏(CPR),(二)基础生命支持(BLS)4、现场电除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新指南(2005年)强调:心脏除颤仅做一次电击,之后立即进行CPR,每2分钟(5组30:2 CRP)检查一次心律

10、。(2000年指南给予连续3次电击,电击之间不进行CPR)“盲目”除颤:为了抢时间,不一定等心电图证实为室颤,尤其是冠心病猝死的病例90为室颤,盲目除颤可使复苏率明显提高。即使不是室颤而是心脏停搏,也不至于影响抢救效果。2000年指南,以直流电200300瓦秒除颤。第一次200瓦秒,第二次200300瓦秒,第三次360瓦秒。,心肺复苏(CPR),(二)基础生命支持(BLS)目前主张应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双相波选择,首次成人电击能量为150200J,第2次能量应该相同或更高。如急救人员不熟悉设备特定能量,建议使用默认能量200J。室性心动过速的电击:如果病人存在多种室性早搏,病情不稳定,

11、可按心脏停搏处理,给予高能量非同步电击,不要因分析心律失常而延误电击。2000年指南对稳定多形室早建议进行同步复律。尽管同步复律可能很好治疗有规律的室性心律,但对不规律心律(如多形室早)不可能同步。5. 每2分钟或每5个CPR循环后,急救人员应轮换按压者(换人),轮换时间 5秒钟内完成。,心肺复苏(CPR),复苏成功的标志:复苏包括心、肺、脑的复苏:窦性心律恢复,血压恢复,出现自主呼吸,在猝死后4分钟内开始进行复苏术成活的可能性 是很大的。,心肺复苏(CPR),(三)CPR的给药途径和液体选择1、 给药途径首选静脉给药,应用肘部静脉通道,给药达到大动脉的高峰时间为1.53分钟。气管内给药,直接

12、由肺静脉吸收,达到心脏较快,且在小支气管有贮藏效应,逐步吸收。建议用量是静脉的22.5倍。用生理盐水510ml, 每次12ml,45分钟重复1次。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均可气管给药,但去甲肾上腺素、碳酸氢钠不可气管内给药。心内注射:缺点是中断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损伤心肌组织或发生气胸,现不主张应用。,心肺复苏(CPR),(三)CPR的给药途径和液体选择2、液体选择选生理盐水,不宜用糖水。原因:(1)晶体有助于使浓缩的血液稀释,益于循环重建。(2)糖水在缺氧情况下形成乳酸,加重酸中毒。(3)心跳停博后,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补糖可引起高血糖症,并增加肝、肾的负担。除非存在低血糖证据,应

13、避免补糖。,心肺复苏(CPR),(四)CPR的药物选择1、 “三联针”已摒弃,主张应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1906年应用于临床,1973年正式列入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复苏指南。推荐剂量1 mg。有人认为1 mg肾上腺素剂量偏小,尤其在首剂无效时,主张第二次加大剂量,或每次递增剂量,1 mg、3 mg、5 mg。,心肺复苏(CPR),临床试验比较了大剂量与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的治疗效果,大剂量(0.070.20mg/kg)自主循环恢复率增加,但不增加存活率。另对9000多例心跳骤停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大剂量与标准剂量比较,出院的生存率和神经系统的恢复无明显改善。因此,1992年心肺复苏指南建议首

14、次推注肾上腺素的剂量为1mg,且两次应用肾上腺素的间隔为35分钟。大剂量肾上腺素不能增加存活率的原因:大剂量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影响心内膜、外膜和肺血流,导致心肌收缩、坏死,易引起复苏后中毒性高肾上腺素状态,迟发性心律失常。对细胞也有直接毒性。,心肺复苏(CPR),(四)CPR的药物选择2、 血管加压素长期心跳停搏,肾上腺素受体因酸中毒而不敏感,可选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可直接作用于1-受体,使血管收缩,减少对非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而优先使血液灌注于主要生命器官。另外,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使阻力血管扩张,这种作用在复苏后期有助于保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心肺复苏(CPR),(四) CPR的

15、药物选择3、 阿托品2000年指南对于症状性心动过缓使用阿托品的剂量为0.51mg。在窦性心动过缓并心跳停止可以1.0mg静推,总量为2.0mg,最多不超过3.0mg。5分钟后可重复给药。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时不用,因心率加快可加重心肌缺血、扩大梗死区面积。亦有报道:阿托品易引起室速或室颤。对缓慢心律失常还可考虑使用多巴胺(520ug/kg/min)、肾上腺素(210 ug/min)或异丙肾上腺素(210ug/min)。,心肺复苏(CPR),(四) CPR的药物选择4、 氨茶碱CPR过程中,心跳缓慢较快速心率者预后更差,此类患者对大剂量肾上腺素、阿托品也无反应,可用氨茶碱拮抗腺苷作用。动物实验发现:心肌缺血、缺氧时,腺苷释放增加,可降低起搏细胞的自律性,延迟房室结传导。腺苷是过缓停搏的主要介质之一。氨茶碱可逆转腺苷对心脏的异常电生理效应,使心率加快,同时扩冠,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有人用氨茶碱治疗15例缓慢性心脏停搏患者(对阿托品无效者),12例30秒内恢复了心脏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