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设计1基本原理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794132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换热器的设计1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换热器的设计1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换热器的设计1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换热器的设计1基本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换热器的设计1基本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换热器的设计1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器的设计1基本原理(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换热器的设计,魏高升,动力工程系工程热物理教研室 传热传质研究所办公:教4楼 C209房间电话:80798627,51971318 Email:,参考书 1.换热器原理与设计,余建祖 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2.换热器,秦叔经, 叶文邦等编,北京-化学业出版社 2003 3.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国家电力公司电力机械局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4.换热器设计,毛希澜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5. 发电厂空冷技术,丁尔谋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6.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章 绪 论,换热器,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广泛应用于

2、化工、能源、机械、交通、制冷空调、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换热器不仅是保证某些工艺流程和条件而广泛采用的设备,也是开发利用工业二次能源,实现余热回收和节能利用的主要设备。,换热器也称热交换器,是把热量从一种介质传给另一种介质的设备,1. 换热器的分类,按照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分类间壁式混合式(直接接触式)回热式(蓄热式),混合式(直接接触式) :换热器内冷、热流体直接接触、互相混合来实现热量交换。典型应用:电厂中的水冷塔海勒式间接空冷凝汽器,蓄热式:冷、热两种流体依次交替地流过换热器的同一换热面(蓄热体)实现非稳态的热量交换。,优点:结构紧凑,以单位传热面积计算,价格比较便宜。不存在永久

3、性的流动停止区域,因此表面具有自清扫功能;缺点:主要是泄漏和携带,还存在密封困难等问题。,间壁式(表面式换热器):其中冷热流体被一个固体壁面隔开,热量通过固体壁面传递。这种换热器要发生热流体与壁面间的对流换热、壁的导热、壁面与冷流体间的对流换热三个环节组成的传热过程。,在以上三种类型的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的用量最大,是占主导地位的换热器型式。,套管式换热器示意图,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型式:,(1) 套管式换热器,特点:结构简单、牢固可靠、可串并联使用,传热面积有限,传热量小。,(2) 管壳式换热器,由管子和外壳构成。,2壳程、4管程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牢固可靠、耐高温高压。,(3) 肋片管式

4、换热器,由带肋片的管束构成的换热装置。,肋片管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内液体和管外气体之间的换热,且两侧表面传热系数相差较大的场合。,(4) 板翅式换热器,由金属板和波纹板形翅片层叠、交错焊接而成。,板翅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高。,(5) 板式换热器,由若干片压制成型的波纹状金属板叠加而成。,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高、阻力相对较小、结构紧凑。,(6) 螺旋板式换热器,由两块金属板卷制而成。,螺旋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较好、制造工艺简单,但承压、密封性能较差 。,(7)热管式换热器,由多根热管构成。,热管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性能,但热管的制造工艺较复杂,热管的密封性、寿命问题需重点考虑。,间壁式换热器中冷

5、、热流体的相对流动方向,在冷、热流体进口温度相同、流量相同、换热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流动型式影响冷、热流体的出口温度、换热温差、换热量以及换热器内的温度分布。,2 换热器设计概述,2.1换热器的合理设计要求,在给定的工作条件(流体流量,进口温度等)下,达到要求的传热量和流体出口温度。 流体压降要小,以减少运行中的能量消耗; 满足外形尺寸和重量的要求; 安全可靠,满足最高工作压力、工作温度以及防腐、防漏、工作寿命等方面的要求; 制造工艺切实可行,选材合理且来源有保证,以减少初投资; 安装、运输以及维护方便等,2.2换热器的设计过程,换热器 设计指标,第二章 换热器的传热及阻力计算,一、基本参数和

6、方程,2.1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的基本参数,流体1的放热热流量,换热器的传热热流量,流体2的吸热热流量,二、换热器的传热热阻,换热器的污垢热阻,k0、k 分别为结垢前后的传热系数,Ko为以管外壁面积为基准计算的传热系数。,间壁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热阻,热流体侧对流换热热阻,间壁的导热热阻,污垢热阻,冷流体侧对流换热热阻,流体与洁净肋片间的对流换热热阻,典型间壁的传热热阻,平壁,圆管壁,圆管壁外侧带肋片,平壁两侧带肋片,几种常见扩展表面的肋片效率:,对于等截面直肋:,肋片效率的影响因素:,等厚度环肋:(工程上常用的,简化的),管束外整体肋(制冷装置的蒸发器,空冷凝汽器),顺排(矩形肋片):,叉排,三角

7、形(六边形肋):,三、对数平均温差,顺流与逆流的比较:,(1)顺流时冷流体的终温永远低于热流体的终温,而逆流时冷流体的终温可以超过热流体的终温;,(2)计算证明,当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相同时,逆流的平均温差大于顺流;,(3)逆流时换热面的温度变化大,容易造成热应力破坏;,对于如图所示的简单多程交叉流,只要折流一方的折流次数多于4次,就可以按纯逆流或纯顺流来计算。,为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相同情况下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差;为小于1的修正系数,,其它复杂布置时换热器平均传热温差的计算,对于复杂的多程交叉流,壳侧1程,管侧2,4,6, 程时的温差修正系数,壳侧2程,管侧4,8,12, 程时的温差修正系

8、数,交叉流,两侧流体都不混合时的温差修正系数,交叉流,一侧混合、一侧不混合时的温差修正系数,几点说明:,(1)图的下半部,尤其R较大时,曲线几乎竖直,查图误差较大,这时可用PR 代替P,1/R代替R查图。对任意一台换热器,都有f (P, R ) = f (PR, 1/R ),这称为换热器的互易性规则。,(2)若有一侧发生相变,P、R中必有一个等于零,此时 =1。,(3)冷、热流体走管侧还是壳側不影响修正系数,即不影响传热温差。,分别指出(a)、(b)两组图中的两个图哪个正确。,2.2 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换热器的热计算分为两种类型:,(1) 设计计算:根据换热条件和要求,设计一台新换热器

9、,为此需要确定换热器的类型、结构及换热面积。,换热器计算的两种方法:,1.平均温差法;,2. 效能-传热单元数法。,(2) 校核计算:核算已有换热器能否满足换热要求,一般需要计算流体的出口温度、换热量及流动阻力等。,1. 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平均温差法:,(1)设计计算:,根据生产任务的要求,给定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 和4个进、出口温度中的3个,需确定换热器的型式、结构,计算传热系数k、换热面积A、流动阻力及结构强度等。,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基本公式:,3个方程有8个独立变量,只要知道其中5个变量,可求其它3个。,设计计算步骤:,(a) 根据给定的换热条件,如流体性质、流量、温度和压力范围等,选择换热

10、器类型,布置换热面,计算换热面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 及总传热系数k;,(b) 根据给定条件,由式,求出未知的进、出口温度,并求出换热量;,(c) 由4个进出口温度及流动型式求平均温差 ;,(d) 由式 求出所需的换热面积A ,如与初选换热面积不一致,则需重新布置换热面;,(e) 计算换热器的流动阻力,如果阻力过大,会加大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须改变方案,重新设计。,(2) 校核计算:,已知已有换热器的换热面积A、两侧流体的质量流量 、进口温度 等5个参数,须计算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 和换热量 。,计算步骤:,(a) 先假设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用热平衡方程式求出换热量 和另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b

11、) 根据流体的4个进、出口温度求平均温差 ;,(c) 计算换热面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 ,进而求得传热系数 k ;,(d)由式 求出换热量 ;,(e)比较 与 ,如果相差较大,再重新假设流体出口温度,重复上述计算,直到满意为止。,一台逆流式换热器刚投入工作时的运行参数如下:热流体的质量流量与比热容的乘积 W/K,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 ,传热系数k=800 W/m2K。运行一年后发现,在 、及 、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结垢使得冷流体只能被加热到 oC,试计算:(1)结垢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2)结垢后换热器的传热系数;(3)换热器单位面积的污垢热阻。,解

12、:(1)如果忽略换热器的散热损失,根据冷、热流体的热平衡,,解得,结垢后的传热量为,解得 ,(2)结垢前的对数平均温差,结垢后的对数平均温差,结垢前,结垢后,结垢后的传热系数,(3)结垢后换热器单位面积的污垢热阻,结垢后换热器总污垢热阻,2. 效能 传热单元数方法,效能传热单元数方法(EffectivenessNumber of Transfer Units method),简写为 - NTU方法。,(1)基本定义,换热器效能:,分母为换热器中可能的最大温差,而分子为较小热容流体的温度变化的绝对值。换热器效能表示换热器中的实际传热量与理论上最大可能的传热量之比。,传热单元数:,传热单元数NTU

13、反映换热器传热能力大小 。,(2) - NTU 关系式,以顺流为例,假定热流体热容较小,即,根据效能的定义,,根据冷、热流体的热平衡,,该式为顺流时换热器效能、传热单元数和热容比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证明,若qm2c2最小时也可得出同样的结果。,对于逆流换热器,同样可以导出效能、传热单元数和热容比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一侧发生相变,热容比等于零,不管流动方式如何,均有,若qm2c2 qm2c2,顺流:,逆流:,以上两式也可以化成NTU表达式:,顺流:,逆流:,无论是顺流换热器还是逆流换热器,效能、传热单元数和热容比三者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式:,不同流动形式换热器的效能-传热单元数关系具有以

14、下特征:,(1)效能一般随传热单元数的增大而增大,且趋于平缓;,(2)效能随热容比的减小而增加;,(3)逆流换热器的效能始终随传热单元数的增大而增大,而顺流换热器的效能当NTU达到2.5以后曲线就几乎不再向上升,这说明顺流换热器的面积(即NTU值)过分增大没有意义。说明逆流优于顺流。,(3) 换热器热计算的 - NTU 方法,A. 设计计算:,计算步骤:,根据生产任务的要求,给定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 和4个进、出口温度中的3个,需确定换热器的型式、结构,计算传热系数k、换热面积A、流动阻力及结构强度等。,(a) 根据给定的换热条件,如流体性质、流量、温度和压力范围等,选择换热器类型,布置换热面

15、,计算换热面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 及总传热系数k;,(b) 根据给定条件,由式,求出未知的进、出口温度,并求出换热量;,(c) 根据进出口温度求出换热器的效能以及两侧流体的热容比:,(d) 根据换热器的结构和流动方式选择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或图线,,求出NTU值,进而根据,求出换热面积A;,(e) 与初选面积比较,若不一致,修改设计方案并重新计算,直到两者基本一致为止;,(f) 计算换热器的流动阻力和强度,如果不合适,须改变方案,重新设计。,B. 校核计算:,已知已有换热器的换热面积A、两侧流体的质量流量 、进口温度 等5个参数,须计算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 和换热量 。,计算步骤:,(a) 先假设热容量较小流体的出口温度,用热平衡方程式求出另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c) 根据已知传热面积、总传热系数和较小侧热容可直接求出换热器的传热单元数NTU:,(e) 由效能直接求出小热容侧流体的出口温度,再由能量守恒关系式得到另一个出口温度;,(b) 计算换热面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 ,进而求得传热系数 k ;,(d) 根据换热器的结构和流动方式选择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或图线,求出换热器效能,(e) 与假设的出口温度比较,如果相差较大,再重新假设,重复上述计算,直到满意为止。,(f) 流体的出口温度确定后,就可以用热平衡方程式求出换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