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788870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2018-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2018-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2018-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2018-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考纲要求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考点一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考点三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考点二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内容索引,课时作业,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考点一,1.渗透作用 (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 的扩散过程。 (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一是具有 ,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 _。,知识梳理,半透膜,半透膜,浓度差,现象 a.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 。

2、c.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膜,细胞质,失水皱缩,“半透膜”,原理,浓度差,与外界溶液间具有浓度差,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 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知识延伸,(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原理现象 a.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 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 现象。

3、 b.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就吸水,发生 现象。,渗透作用,高于,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 。 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 。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 (填“逆”或“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 性。,差异,差异,逆,差异,(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 ) (2)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 ) (3)将动物细胞放入一定浓度

4、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 (4)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5)无机盐离子都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 Ca2、Mg2和 的培养液中培 养,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 (1)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离子 中,水稻主要吸收 ,番茄主要吸收 。 (2)解释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的原因:_ _。 (3)实验结果说明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 (特点),这一特性与细胞膜上的 直接相关。,水稻吸收水分的量,多于吸收Mg2、Ca2的量,Mg2、Ca2,选择性,载体蛋白,1.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 (1)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5、,重点剖析,(2)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的方法(以碘和淀粉为例),2.成熟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模型的比较,命题点一 渗透作用现象的分析 1.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 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 酶(微量)。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 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 D.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

6、,命题探究,答案,解析,解析 长颈漏斗中开始有蔗糖溶液,渗透压较高,液面上升,加酶后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溶质分子数目增多,渗透压更高,液面继续上升,但是单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漏斗内液面下降,最终漏斗内外液面基本相平,B项正确。,2.成熟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渗透吸水做了一个实验,该实验的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处于 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侧液体浓度大于a侧 B.由图乙可

7、知,图甲中漏斗内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 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答案,解析,解析 图甲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实验开始时b侧液体浓度高于a侧,A项正确; 随漏斗内液面上升,半透膜(c)两侧的浓度差越来越小,故漏斗内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B项正确; 图丙中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C项正确; 把图丙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项错误。,A.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组的比b组的高 B.浸泡过程中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 C.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其细胞可能会皱缩后恢复原状 D.上述实验中引起

8、细胞形态的改变而消耗ATP的数量比较:cba,命题点二 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分析 3.(2018郑州调研)将a、b、c三组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形态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a组细胞基本可以维持原状,b组细胞吸水膨胀,c组细胞失水皱缩; 与a组相比,b组细胞吸水,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 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刚开始外界溶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失水皱缩,后来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恢复原状; 细胞形态的改变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或吸水造成的,不消耗ATP。

9、,4.(2014新课标,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 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 (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 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 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右图所示。假 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答案,解析,解析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a组和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都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导致细条变长;由于a组

10、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小于b组,说明a组吸水较多,b组吸水较少,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A项错误; 分析柱状图可知,f组细胞失水,而b组细胞吸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B项错误;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C项错误; 根据柱状图可知,在浓度为0.4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c组细胞吸水,而在浓度为0.5 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d组细胞失水,所以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D项正确。,细胞吸水、失水的判断方法 (1)通过比较细胞外溶液和细胞液的浓度大小来判断: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

11、,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时,细胞失水量和吸水量相等,处于动态平衡。 (2)根据重量或长度变化(如萝卜条)来判定:若重量增加或长度变长,则吸水;反之则失水。,方法技巧,命题点三 与渗透作用有关的实验探究 5.(2017赣州模拟)某同学进行如图所 示的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 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 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请完善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向a、b两管中分别加入_,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吸取a、b两管

12、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_,_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等量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5065 水浴,答案,(2)预测实验现象并做出结论: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且A、B试管内_,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且A试管内_、B试管内_ _,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缩小,均有砖红色沉淀,无砖红色沉淀,淀,增大,有砖红色沉,答案,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考点二,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连线),知识梳理,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 (1)浓度差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浓度差主要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中,浓度差越 ,

13、运输速率越 ;协助扩散中,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继续增加,原因是受 的限制。,大,载体数量,大,(2)载体蛋白数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载体蛋白主要影响 和 。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载体蛋白数量越多,运输速率越大。自由扩散不受载体蛋白数量的影响。,协助扩散,主动运输,(3)氧气含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通过影响细胞的呼吸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P点时: 为物质的吸收提供能量。 PQ段: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越 ,主动运输的速率越大。 Q点以后:当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受载体蛋白数量以及其他限制因素的影响,运输速率不再增加。,无氧呼吸,多,(4)温度,(1)细胞质中的氢离子可以

14、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 (2)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神经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 (3)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 (4)液泡中积累了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 (5)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6)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有关图像(1)甲、乙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一样吗?为什么?,提示,提示 不一样。图甲中a点以后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主动运输;图乙中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提示,提示 不能,逆浓度梯度运输一定消耗能量。,(2)图乙的物质

15、运输方式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吗?,提示 不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了主动运输,还有胞吞和胞吐。,(3)只要是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就是主动运输吗?,命题点一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 1.右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只影响图中和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过程吞噬病原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 D.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命题探究,答案,解析,解析 图中的过程分别表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作用。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影响膜的流动性,图中四种运输方式都会受到影响,A项错误; 过程属于胞吞作用,吞噬细胞通过过程吞噬病原体,B项正确; 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C项正确; 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是的运输方式,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