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及施护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证及施护纲要(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辩证及施护纲要,甘肃省中医院郭,第一节 八纲辨证及施护,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领,它是将四诊取得的疾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把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正邪盛衰等情况,归纳为八类基本证候的辨证方法。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辩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辨证。,一、 表里辨证,二、 寒热辨证,三、 虚实辨证,四、 阴阳辨证,五、 八纲辨证 施护要点,一、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一对纲领。一般,病在皮毛、肌腠,部位浅在者属表证;病在脏腑、气血、骨髓,部位深
2、在者属里证。 适用于外感病,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出,里邪出表为病退。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浅一层。,(一) 表征指病位在肌表、病势较浅、病程尚在初期的一类证候,常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常因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客于皮毛肌表所致。 【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 身痛,舌苔薄白,脉浮为主。 【辨证要点】表证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以 发热恶寒并见,舌苔变化不明 显,脉浮为临床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辛散解表。,(二)里证是疾病深入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与表证相对而言。其因或是外邪不解 、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或
3、是外泄直接侵犯脏腑所致;或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直接损伤脏腑而发病。 【临床表现】大多具有内脏病变表现,如心 悸、呕吐、便秘、尿赤等。 【治疗与护理方法】多为脏腑病变,范围甚 广 ,临床表现复杂,治 法各种各样,(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二、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一)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表现为具有一组寒象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多因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或内伤久病,耗伤阳气,阴寒内盛所致。 【临床表现】常见证候:恶寒喜暖,面 色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
4、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辨证要点】以冷、白、清、润、迟为临床 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祛寒温阳。,(二)热证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表现的证候,表现为具有一组热象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火热入里;或因七情内伤,郁而化火;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所致 【临床表现】恶寒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辨证要点】热、赤、黄、干、稠、数为临 床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清热滋阴,(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三、虚实辨证,是辨证邪正盛衰的两
5、个纲领。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过盛。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证则补虚扶正,实证则泻实祛邪,做到攻补适宜,免犯虚虚实实之误。,(一)虚证指人体正气虚弱而产生的不足、衰退的一系列病证的统称。多见于慢性疾病或急性病后期,病程长。形成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两方面,以后天失养为主。 【临床表现】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 、血虚之分,故表现极不一致 【辨证要点】以阴、阳、气、血等虚损 及脏腑功能减退为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补虚扶正,阳虚证: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等; 阴虚证:形体消瘦,午后潮热,盗汗,咽干,口燥,五心烦热等 气虚证:少气懒言,神倦乏力,语声低弱,自汗等;
6、血虚证:面色少华,口唇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妇女月经量少等,(二)实证指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所产生的余、亢盛的一系列病症的统称。 【临床表现】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辨证要点】以邪气亢盛所致有余的临床表现,及痰饮、水湿、瘀血、结石、食积、虫积等有形病理产物积聚体内为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泻实祛邪,(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四、阴阳辨证,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阴阳两个可以统括其余六个方面,所以又有称八纲为“二刚六要”,(一)阴证凡符合“阴”的一般
7、属性的证候,称为“阴证”。 如里证、寒证、虚证,概属于阴证的范围,常以虚 寒证为代表 【临床表现】多为抑制、衰退、沉静、晦暗的征象。如面暗淡,精神萎靡,身重, 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辨证要点】以里、虚、寒为临床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温补阳气,(二)阳证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阳证”。如表证、热证、实证,概属于阳证的范围,常以实热证为代表。 【临床表现】多为兴奋、亢进、躁动、明亮的征象。如面红,发热,肌肤灼热,心烦, 躁动不安,语声粗浊或骂詈无常,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
8、黄黑生芒刺,脉象浮、洪大、滑实。 【辨证要点】以表、实、热为临床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清热泻火,(四)阳虚证是由于阳气亏损而导致阳不治阴的虚寒症。其因或是素体阳虚;或是脏腑功能失调,阴寒内盛,阳气内耗;或是过用寒凉或苦寒败胃之品,损伤阳气而成。 【临床表现】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踡卧嗜睡, 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尿清便溏;或尿少肿胀,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气虚证伴畏寒肢冷寒象为临床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温补阳气,(三)阴虚证是由于阴精亏损而导致阴不制阳的虚热证。其因或是素体阴虚;或是温热病后期,热邪伤阴;或是脏腑功能失调,火热内生,暗耗阴液所致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头
9、晕目眩,口燥咽干,心悸失眠,舌红少苔,脉细。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绛,脉细而数 【辨证要点】以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 ,脉细数为临床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滋养阴液,(五)亡阴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阴液衰竭而出现一种危重证候。其因或是高热、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等致阴液迅速丧失;或是阴亏日久,渐至枯竭;或是阳虚日久,反致阴液耗竭而成。 【临床表现】大汗出,汗出而黏,肌肤热,手足温,口渴喜冷饮,躁扰不安,呼吸短促难以接继,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 【辨证要点】一大憾,汗出而黏,四肢温和,躁扰不安,脉细数无力为临床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滋阴益气救脱,(六)亡阳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机
10、体阳气暴脱所表现的一种危重证候。其因或是邪气极盛,暴伤阳气;或是阳虚日久,渐至亡脱;或是亡阴导致亡阳所致。 【临床表现】大汗淋漓,汗冷而清稀,肌肤凉,四 肢厥冷,神识淡漠或昏不知人,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气息微弱,舌淡暗,脉浮数而空,甚则脉微欲绝。 【辨证要点】以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识昏迷,脉微欲绝为临床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益气回阳救脱,(七)亡阴证与亡阳证的鉴别,五、八钢辨证施护要点,八纲辩证中,表里指病位,寒热虚实指病性,阴阳作为总纲,可概括表里寒热虚实六纲。临床护理中,八纲辨证施护常与脏腑辨证施护等联系起来。,八纲辨证施护的主要措施,(一)表征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 :体温、呼吸、舌象
11、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空气清新,冬季室内温暖,夏季通风避暑 3.饮食护理:清淡、细软、易消化,多饮开水、少食辛辣、油腻之物 4.用药护理 5.其他: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二)里证施护要点里证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病情较重。护理原则亦较多。临床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护: 1、病情观察:体温、呼吸、脉象、舌象 2、生活起居、用药及饮食护理 3、情志护理:应注意情志调护,使患者安 心治病,配合治疗。 4、其他:配合针灸、推拿等调护方法,(三)寒证施护要点 1、病情观察:病情危重时,应观察面色、寒热、神志、渴饮、大便、脉象;亡阳虚脱者,注意观察体温、呼吸、脉象 2、生活起居护理:保持室内温暖、干燥,
12、注意防寒,鼓励患者多进行室外活动 3、饮食护理:温热为宜。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4、用药护理:药物宜温服 5、其他:,(四)热证施护要点 1、病情观察:发热程度,出汗、神志,热毒内盛或外科疮疡中毒者,注意 口腔、咽 喉、皮肤疮疡 2、生活起居护理:保持室内凉爽通风,空气 清新,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饮食护理:清淡、凉润、易消化 4、情志护理:安心静养 5、用药护理:宜凉服或微温服,不可过服久 服 6、其他,(五)虚证施护要点 1、生活起居护理:动静结合,劳逸适宜 2、饮食护理:富有营养的滋补食品 3、情志护理:乐观进取 4、其他 (六)实证施护要点 1、病情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 3、饮食护理:
13、少食辛热或寒凉、油腻之品 4、用药护理,第二节 脏腑辨证及施护,脏腑辨证,是以藏象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八纲的方法,根据脏腑的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寻求病因,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脏腑辨证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各种辩证的核心,是辩证施护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包括:脏病辩证及施护、腑病辩证及施护、脏腑兼病辩护及施护,目 录,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及施护,三、脾与胃病辨证及施护,二、肺与大肠病辨证及施护,四、肝与胆病辨证及施护,五、肾与膀胱病辨证及施护,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及施护,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络属,相为表里。心主血脉,主神志,并窍于舌,其华在
14、面;小肠分清别浊,主受盛化物。 心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多由久病伤正,禀赋不足,思虑劳倦,或年高体弱等,导致心气心阳受损,心阴心血亏耗;实证多由痰阻、火扰、瘀滞等引起。小肠的病证主要是由于心火下移于小肠,导致小肠实热等。,(一)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 心气虚证:心之功能减退、心气不足以致血运无力所表现的证候; 心阳虚证:心阳虚衰、失于温煦、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心阳暴脱:心阳虚极到危重阶段,出现虚脱亡阳的症状,【临床表现】心悸,怔忡,气短,活动时加 重,自汗,脉细弱或结代为其共有症状 【辨证要点】心气虚以心脏及全身功能活动衰弱为辨证要点 【治疗与护理方法】心气虚证,以补益心气 为主;心阳虚
15、证,以温补心阳为主,兼以益气;心阳暴脱证,则当回阳救逆。,(二)心血虚与心阴虚 心血虚证:指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表现的证候;心阴虚证:指心因亏损,虚热内忧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健忘为其共有症状。并见眩晕,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弱为心血虚;若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心阴虚。 【辨证要点】心血虚证以心悸、失眠、多梦等心的常见症状与眩晕,面、唇、舌淡,脉细弱之血虚证候共见为辨证要点;心阴虚证以心悸,失眠,多梦等心的常见症状与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之阴虚证候更见为辨证要点。 【治疗与护理方法】心血虚,治宜养血安神;心阴虚,以滋阴
16、养心为主,兼清虚热。,(三)心火亢盛指心火内炽,灼伤阴液,扰乱心神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治疗与护理方法】,(四)心脉痹阻指心脏脉络在各种致病因素如瘀血、痰浊、寒邪、气滞等作用下,导致闭阻不通所变现的症候。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治疗与护理方法】,(五)痰迷心窍指痰浊蒙闭心神所表现的征候。 (六)痰火扰心指火热痰浊之邪侵扰心神所表现的证候。 (七)小肠实热指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治疗与护理方法】,(八)心与小肠病症施护要点心系病证主要是指心脏本身及其运行血液功能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一场所引起的一系列病证。 【病情观察】 【生活起居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用药护理】,二、肺与大肠病辨证及施护,(一)肺气虚 (二)肺阴虚 (三)风寒束肺 (四)风热犯肺 (五)燥邪犯肺 (六)痰热壅肺 (七)痰湿阻肺 (八)大肠湿热 (九)大肠津亏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治疗与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