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737078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循环缺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后循环缺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后循环缺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后循环缺血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后循环缺血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循环缺血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循环缺血ppt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循环缺血116病区,后循环缺血(PCI),概念:后循环(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及脊髓。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过去由于诊断方法和临床资料的缺乏,人们对PCI的认识不十分清楚,甚至错误地称之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概念演变,50年代:颈动脉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0年代:明确颈动脉供血不足只有TIA和梗死两种类型

2、。颈动脉供血不足概念不再使用。90年代:美国卒中分类中已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同于后循环TIA。国际疾病分类中也不再使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000年:Caplan建议统称后循环缺血。,后循环缺血定义,PCI就是指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鉴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发现约半数的后循环TIA有明确的梗死改变且TIA与脑梗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用PCI涵盖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有利于临床操作。,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动脉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 发病机制: 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动脉源性栓塞 栓塞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

3、于心脏、主动脉和椎基地动脉。 穿支小动脉病变,包括玻璃样变、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PCI的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系统缺血相似,除无法干预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外,主要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和多种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1) 动脉粥样硬化是PCI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2) 栓塞是PCI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3) 穿支小动脉病变,有脂质

4、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等损害,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PCI少见的病变和发病机制是:动脉夹层、偏头痛、动脉瘤、锁骨下盗血、纤维肌发育不良、静脉性硬化、凝血异常。椎动脉入颅处的纤维束带、转颈或外伤,巨细胞动脉炎、遗传疾病、颅内感染、自身免疫性病等。,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1.常见症状:头晕/眩晕,肢体/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 2.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视野缺损、声嘶、Homer综合征等。 3.特征表现: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

5、叉表现。,后循环缺血的评估和诊断,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MRI) 血管检查(DSA、CTA、MRA),TCD等 (注:颈椎的有关影像学检查不是诊断PCI的首选或重要检查 ,因为颈椎骨质增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 ),后循环缺血的治疗,急性期治疗:对后循环缺血的急性处置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同。应积极开展卒中单元的组织化治疗模式。对起病3h内的合适患者可以开展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所有不适合溶栓治疗且无禁忌症者,应予以阿司匹林100-300mg/d治疗。其他治疗措施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治疗指南。,后循环缺血的治疗,降纤治疗:很多研究显示

6、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粘度增高,蛇毒酶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并有轻度溶栓和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对不适合溶栓的患者可选用降纤治疗。常用的有巴曲酶、降纤酶。如:纤溶酶100-200U/天,7-14天一个疗程。,后循环缺血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 阿司匹林: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剂量: 50-300mg,每日一次。 氯吡格雷:是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剂量:75mg,每日一次。,后循环缺血的治疗,抗凝治疗:华法林:6-12mg,每日一次,口服,3-5天后改为2-6mg维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为正常值的1.5倍或INR为2.0-3

7、.0。低分子肝素:必要时皮下注射。,后循环缺血的治疗,钙拮抗剂:能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 管痉挛,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尼莫地平:20-40mg,每日3次。西比灵:5-10mg,每日一次。桂哌奇特:同时具有腺苷、cAMP增效和弱钙离子阻滞的双重血管扩张机制。剂量:160-320mg/天。,后循环缺血的治疗,改善微循环:法舒地尔:30mg,Bid或Tid。前列地尔:10-20Ug/天。长春西丁:20-30mg /天。中医中药:舒血宁: 20ml/天, 7-14天一个疗程。丹参注射液:20ml/天,7-14天一个疗程。丹参酮:60mg/天, 7-14天一个疗程。丹参多酚酸盐:0.2/天, 7-

8、14天一个疗程。,后循环缺血的预防:,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治疗指南控制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诊断明确者应进行抗栓治疗,单用或联合使用抗血小板制剂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应探索血管成形支架术的疗效。,后循环缺血的护理,安全指导:发作时卧床休息,注意枕头不宜过高(以15-20为宜)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幅度不宜太大。 运动指导:做到劳逸结合 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服药 病情观察:注意发作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和伴随症状等,后循环缺血的健康指导,疾病知识指导:预防为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时体检,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饮食指导:避免危险因素保持心态平衡:稳定情绪,后循环缺血的几个重要认识,后循环缺血包括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 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缺血相同,颈椎病不是主要病因 头晕 /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表现,但头晕/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不是后循环缺血。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应与前循环缺血一致。,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