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能(三级)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735686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220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_第1页
第1页 / 共220页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_第2页
第2页 / 共220页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_第3页
第3页 / 共220页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_第4页
第4页 / 共220页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_第5页
第5页 / 共2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技能(三级)(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技能(三级),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王冠军,心理咨询职业活动,心理诊断,心理咨询,技术 技术,知识 知识,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第一节 建立咨询关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一、新的人际关系 二、亲密的人际关系 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新的人际关系有三个基本要求。,.不批评 不包办代替 不偏倚(unbiased attitude),举个例子,病人抱怨说,“我的母亲不理解我,也不关心我。” 。,维护母亲利益的义勇军大队一听这话就火了:你妈把你拉扯到这么大,一把屎,一把尿,容易吗?你已经是快二十岁的人了,你理解关心过你的母亲吗?你替你母亲做过些什么?你母亲的困难,他为你操碎了心,你恐怕想也没想过!一开

2、口就是抱怨,怪母亲不理解不关心,抚心自问,你良心何在?如此等等。,我们所说的不批评,不仅限于口头上不批评,而且要求心理治疗者在内心持不批评的态度,即所谓非批评性态度(noncriticalattitude)。不仅不批评,还要求心理治疗者去理解病人,理解病人抱怨所由产生的全部事实经过和每一次事实发生当时病人的内心体验。这就是所谓澄清(clarification)这一心理治疗技术和概念的内容。,批评和教训很容易引起病人的反感,甚至敌意,至少也会使病人感到不被理解和委屈。抱怨母亲,表明病人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困难和障碍,病人因此而苦恼甚至构成症状。上面那一段教训病人的话只能使病人感到,他或她又碰到

3、了一位跟母亲相同或类似的人,病人便容易把他或她对母亲的情感转移到心理治疗者身上,这就是所谓负性移情。可以肯定,负性移情是非治疗性的。,2.不包办代替,我国传统文化要求子女孝顺父母,也赋予父母在子女面前具有绝对权威。现在虽然不特别强调这些了,但父母要求子女“听话”,还是经常可以耳闻目见的事实。在行政系统中,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往往也深刻地打上了这种亲子关系特征的烙印。在这种文化气氛中,父母对子女(尤其是未成年的子女)采取包办代替的教养模式是十分普遍的。这是我国许多人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社会文化根源。,3.不偏倚(unbiased attitude),A.弗洛伊德(1936)说得十分清楚明确,

4、治疗者对病人心理之诸要素(诸方面)要保持等距离立场(equidistant stand)。也就是说,对病人内心世界冲突着的各方保持等距离,决不偏向任何一方。 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跟我们日常待人接物尤其是处理比较熟悉的亲近的人际关系时的态度大不相同。所以,专业心理治疗者需要特殊的训练。得不到专门训练的医生必需在实践中中按标准教科书和指南书对自己进行磨练,严格的自我训练。力图避免把对亲友的态度带进治疗关系中去。,二、亲密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是人类为数不多的若干种亲密关系之一。如果恰当地加以利用,父母亲便能够成功地教育子女健康成长。如果亲子之间缺乏亲密感,子女的成长便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麻烦、困难或

5、障碍。再者,如果父母亲在角色扮演上步入误区,子女的教育也容易遇到困难。能够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经常为小儿子不听话而苦恼,优秀教师却教不好自己的子女,这些问题往往发生在所谓角色混乱(role confusion)上面。,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也许,恩爱夫妻是世间最亲密的二人关系,但是,亲密关系并不一定是建设性的。有些恩爱夫妻几乎完全生活在“二人世界”里,不关心任何第三者的祸福,甚至对第三者取拒斥或厌恶的态度,其极端的例子便是精神病学中所谓的二联性精神病(folie a deux)。 建设性这个关系特点,可以说是心理治疗之目的所在,因此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病人依赖治疗者,达到了迷信和崇拜的程度。治疗

6、者欢迎病人依赖他并因此而感到满足,这种关系可以相当亲密却不是建设性的,也就成为非治疗性的了。,第一单元 尊重,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尊重与对人性的看法,咨向员对咨客的尊重、悦纳程度,往往与他对人性的看法密切相关。分析起来,咨询员对人性的看法可有如下几种可能: 1、咨询员深信人能够靠内在潜力去改变、去行动、去面对挑战和成长,因而他会很尊重咨客个人的决定和意愿,对咨客的言行不加评论和干涉。2咨询员虽然相信人有能力改变,但认为咨客的能力有限,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包括咨询员的帮助,因而,他认为在尊重咨客的

7、同时,应适当加以指导、提醒。,3咨询员相信人有能力应付日常琐事,但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则有赖于专业人员的帮助,为他们参谋、指导,以渡过难关。 咨询员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注意事项(一)尊重意味着完整地悦纳一个人,每个人都是有独特身份、有情感、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是人们互相尊重、平等相处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而尊重就意味着悦纳一个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不仅是悦纳其光明的一面,而且悦纳其消极的一面。尊重意味着悦纳一个价值观与自己不同的人,(二)尊重意味着一视问仁,咨客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各有不同的年龄、性别特点,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也相差悬殊。但他们一走进咨

8、询事,就都代表同一个角色咨客,就都应该受到尊重,不能厚此薄彼,(三)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隐私。对于咨客的隐私,咨询员应给予充分的尊重与保护,不应随便外传。对于咨客目前不愿涉及的隐私,不要强求对方讲述,不要出于好奇而去打探。,(四)尊重意味着以真诚为基础,尊重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地一味迁就咨客。在咨询中,咨询员常会发现自己对咨客的某些言行不同意。这时,就要实事求是,表明自己的意见;否则,就违背了真诚的厚则。,第二单元 热情,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 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 咨询师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热情,的含义与积极关注、尊重等相似且

9、常常被放到一起使用,但热情的距离往往比尊重更近一些。尊重是以礼待人,平等交流,富有理性色彩。仅有尊重而没有热情会使咨询关系昆得公事公办,缺乏人情味,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情理交融,热情体现在咨询的全过程。让咨客觉得,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受到了友好的接待。热情也体现为咨询时的耐心、认真、不厌其烦。当咨客思维不清、语无伦次、不知从何说起时,咨询员的宽容与热情会让咨客放松下来,理清头绪。在对咨客作指导、解释、训练时,咨询员更应充满热情,必要时要反复讲解。同时,要多注意咨客的意见。 在咨询结束时,咨询员应送别咨客,告之有关注意事项,感谢对方的密切配合,这会让咨客将温暖带到咨询以外的环境中去,第三单元 真

10、诚,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真诚应实事求是 真诚应适度,第四单元 共情,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第五单元 积极关注,避免盲目乐观 反对过分消极 立足实事求是,意义:增强信任,减少压抑,暴露冲突,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顺藤摸瓜、鹰一样的眼睛、钢琴师的手,发现线索 、挖掘症状。让咨询者觉得你能帮助他,对出现的情绪问题不在乎,要着眼于自己的目的。确定症状的存在抓住不放、问清楚来龙去脉、频度、时间、对情绪、工作

11、 、学习、 生活行为的影响、全面了解可靠的病史资料,重点进行检查 。 对病人的症状 术语定义讲清楚、顺序描述。 肯定病人的体验,避免暗示。注意技巧。,第一单元 确定咨询目标,(一)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 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映,澄清求助者的真是想法 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一)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要了解求助者的资料,除听取求助者自述和他人介绍情况外,还要进一步询问求助者和他人。咨询员应重点了解以下基本情况: (1)“who”, (2)“what” (3)“when”, (4)“whe

12、re”, (5)“why”, (6)“which”, (7)“how”,,(1)“who”,,横向;如年龄、出生地、学习、职业、文化程度、社交圈子、健康状况等。尤其是要掌握求助者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内向还是外向、乐观还是消极、平和还是易焦虑、进取还是退缩、自制还是冲动等以及各自的表现程度。 纵向;自我概念、成长过程、兴趣爱好、能力重大生活事件等,了解求助者通常对自己、对别人和对现实生活所持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那些习惯化了的做法,因为这些因素有可能成为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根据需要,还应了解求助者成长的家庭背景,目前的生活状况,如现有家庭关系、工作、学习、婚恋、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状况等,因

13、为它们往往是求助者发生心理问题背景因素、环境因素。,(2)“what”,,发生了什么事?要了解事情发生的细节。 前因后果 促进、抑制;,(3)“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要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的某个时间,比如儿童的某个时期,或者是现在。这样的事情以前是否发生过,次数有多少?以前的情况如何?,(4)“where”,,在哪里发生的?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5)“why”,,为什么会发生?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间接原因是什么?表层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是什么?,(6)“which”,,与哪些人相关?事情往往与他人有关,或父母家人,或朋友恋人,或同事领导,或其他

14、,他们与求助者的关系如何?,(7)“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事情发生后,求助者是如何认识的?情绪、行为如何反应?有无得到外界的支持、帮助,哪些帮助?事情发生至今,有了怎样的变化?等,应考虑以下因素,年龄因素:儿童不善于描述心理特征、老年人个性可塑性 性格特征: 问题特征: 文化特征:,深入了解求助者思路框架,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映,澄清求助者的真是想法 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心理正常与异常问题的图示,心 理 正 常 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变态人格、神经症、其它心理问题、严重心理 精神障碍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健康心

15、理 不健康心理 异常心理,临床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精神病学研究的范畴,判断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一般心理问题:由一般强度的刺激事件引起,持续时间不超过2个月,情绪 应在理智控制的范围内,无泛化,无社会功能损伤,人格相对稳定。 严重的心理问题是指:由强烈的刺激事件引起,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不超过6个月),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情绪内容已泛化,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损伤,某些人格异常。,“心理问题”定义:,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单就不良情绪症状来看,与上述条件相类似的临床案例是大量存在的,但我们只要从刺激的性质、反

16、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就可以区分和鉴别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不属于“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心理障碍”,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