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板桥的话看文学意象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735480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5.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郑板桥的话看文学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郑板桥的话看文学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郑板桥的话看文学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郑板桥的话看文学意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郑板桥的话看文学意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郑板桥的话看文学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郑板桥的话看文学意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胸中之竹”到“笔中之竹”,“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爽的秋天,早晨常起来欣赏竹子。这时,白茫茫的烟雾、太阳的影子、露水的白气,都在疏枝与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冲动。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了一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郑板桥用“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

2、之竹”三个概念,对应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观察、构思、实现。而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也正好体现出审美意象生成的三个阶段。,观察构思实现,眼中之竹审美意象的雏形,胸中之竹审美意象的完整显现,手中之竹审美意象的物化,首先,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力。正是作者有了情感、愿望才会去接近客体、解读客体,从而得到“意象”。并且这个“意象”会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就像我们所说的“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明月本身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我们的情感、心境,但这个“意象”却迥然不同。郑板桥一生画竹,对竹的情感也是异常之深,正是这种对竹的执著之情使他能产生创作的兴致和欲望。,其次,理性因素伴随着创作意象产生的始

3、终。我们说艺术是感性的,但我们也不能排除理性因素的作用。郑板桥的题跋中已经体现出创作过程中理性因素的存在。“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这两句即是在意象生成过程产生的。它们很明显的带有理性思考的意味,是艺术创作中理性因素的显现。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创作主体的悟解活动。,艺术传达与艺术意象的物化,-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艺术传达与艺术意向的物化过程是将“胸中之竹”成为“手中之竹”、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它要使艺术意象更加明朗化、确定化,进而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美斯蒂芬 金,作品:魔女嘉丽源自:高中时的经历-班上两个孤僻的女生在布朗斯维克高中 当门卫的经历,英

4、艾略特,著名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编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借助希腊神话创作 合家团聚复仇三女神为原型 以现代方式重新诠释发展出自己的角色和情节元老政治家 鸡尾酒会,俄罗斯拉斯普京,曲折身世(卫国战争前夕出生,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兼职) 经历历史重大转折忧患意识,审慎态度人的精神世界在变迁,世代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在流失 给玛丽娅借钱 道德滑坡,扶危济困传统美德丧失,张爱玲,安全感缺乏 荒凉色调,幼年物质生活丰富, 缺乏富足的关爱,房屋里有我们家太多的记忆,想重重叠叠复印的照片, 整个空气有点模糊。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 有古墓的清凉。房屋的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的,有它自己的 一个怪异的世界。而在阴阳交接的边缘,看得见阳光, 听得见电车的铃与大减价的布店里,一遍又一遍地吹打着 “苏三不要哭”,在那阳光里只有昏睡。私语,从“胸中之竹” 转而为“手中之竹”,写作过程中的构思与实现,意象与情感的关联:柳(留)明月(团圆)落花(愁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