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绪论2011(何)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735456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实验绪论2011(何)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物理【实验绪论2011(何)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物理【实验绪论2011(何)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物理【实验绪论2011(何)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物理【实验绪论2011(何)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实验绪论2011(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实验绪论2011(何)(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地址:实验4号楼四、五层,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2,一、定位: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设置的、必修的重要基础考试课程。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简介,3,二、学时分配:总学时48学时 第二学期: 24学时第三学期: 24学时,4,绪论3学时实验21学时,第二学期: 24学时,5,第三学期,24学时实验21学时考试3学时,6,三、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目的:学习实验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提高实验素养,7,学习实验知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设计思想,掌握和理解物理理论。,8,培养

2、实验能力,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运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 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实验曲线,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仪器设计出合理的实验。,9,提高实验素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主动研究和创新的探索精神; 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和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10,实验前学生必须仔细阅读讲义,到实验室了解实验仪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写好实验预习报告。http:/ 认真预习,基本要求:,11,12,13,13,例如: 网上学习分光计的调节,14,2. 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实验

3、中要了解仪器的型号规格,精度级别及使用方法,正确地调整仪器。联接线路。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记录数据必须实事求是,原始数据要用钢笔书写,不得涂改。实验完毕,数据须交指导老师检查审阅,整理实验仪器,保持室内整洁。,15,3.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提纲: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仪器(包括型号、规格) (4)实验概述概述实验原理,文字叙述大约400个字;列出主要公式。并注明各符号代表什么物理量及单位、实验原理图、电路图、光路图等。 (前四条是预习报告的内容),16,(5)实验步骤 (6)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 (7)实验结果及问题讨论、思考题。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纸要

4、附在实验报告末。,17,四、成绩评定,1) 课前预习 (考勤和预习10)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 绘出 数据记录表格。,2) 课堂操作(40)包括:调整仪器装置,观察实验现象,学习排除故障,测读实验数据。,3) 实验报告(50)包括:按照要求做实验报告,进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有关问题的讨论等。,18,五、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安排,19,20,(1)实验报告要求用物理实验中心统一设计印制的实验报告纸和坐标纸。,六、注意事项,21,(2)每班选一名物理实验课代表,课代表职责有三条:,(a)与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及时反映物理实验教学上的问题和要求。 (b) 每次实验前收齐上次的实验报告交给

5、老师并发回老师改好的实验报告。 (c)每次安排5-7名同学实验结束后协助老师整理课室。,22,(3)不准抄袭数据和实验报告,否则做零分处理。 不准穿拖鞋上实验课。,23,(4)不得无故缺课,有特殊情况必须事先请假,否则不安排补做。,24,绪论* 误差理论* 有效数字* 数据处理* 布置讲解习题,25,* 误差理论,一、测量,把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同类物理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它是标准量的多少倍。 如:2.3cm;24.6 c,26,26,7个基本物理量 : 长度的单位:米(m) 质量的单位:千克(kg) 时间的单位:秒(s) 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A) 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K) 发

6、光强度的单位:坎得拉(C) 物质量的单位:摩尔(mol),27,测量分两大类,直接测量: 直接从仪器或量具上读出量值大小的测量。,间接测量:将直接测量值代入已知函数关系经过运算后得到的数值。,28,例:,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用单摆测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29,二、误差的来源和分类,误差公理:实验结果都具有误差,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而且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的始终。误差的存在是绝对的,误差的大小则是相对的。,误差分三大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30,1、系统误差,定义:在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绝对值和 符号保持恒定或随测量条件的改变而按确定的规律变化。 产生原因:

7、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环境带入。 分类及处理方法:(1) 已定系统误差:必须修正电表、螺旋测微计的零位误差;测电压、电流时由于忽略表内阻引起的误差。(2)未定系统误差:要估计出分布范围如:螺旋测微计制造时的螺纹公差等。,31,定义:在实际相同条件下即使每次都消除了系统误差(假定已全部消除)多次测量同一量时,每次测量值还不可能一样,误差的绝对值的变化时大时小,符号时正时负,具有偶然性而没有确定的规律,也不可以预定,但具有抵偿性的误差。,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32,(1) 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概率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2)有界性:绝对值很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趋零。 (3)对

8、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4)抵偿性:由于随机误差在各项测量中的单个无规性,导致了它们的和有正负相消的机会,随着次数的增加,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于零。,33,定义: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测量中,应避免粗差的出现。处理数据时,先将其剔除。,3、过失误差(粗差),34,1、 真值 定义:物理量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的客观存在值。用x表示。,三、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估算的基础知识,2、直接测量的结果及误差估算,(1)算术平均值:,(0. 1),多次测量,35,(0. 2),(2)测量误差:,(3)偏差d:,36,(4)绝对误差的算术平均值:,(0. 3),测量结果的

9、表示:,(0. 5),37,定义:各测量值误差的平方和平均值的平方根。,(5) 标准误差,(0. 6),38,次测量中某一次测量的 标准误差:,(0. 7),(有限),39,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为(实验中以此式用得最多,最普遍)。,(0. 8),40,测量结果表达:,(0. 9),(0. 5),41,(6)、正态分布,标准误差是对一组测量数据可靠性的估计。根据高斯理论可以证明,任一测量值的误差,落在-,区间的概率为68.3,任一测量值的误差落在2,2区间的概率为95.5,落在3,3区间的概率为99.7。因此,一般将2称为极限误差。测量列中若某一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2时,应将其当作坏值

10、粗差而舍去。,42,标准差表示测量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小:表示测得值很密集,随机误差分布范围窄,测量的精密度高; 标准差大:表示测得值很分散,随机误差分布范围宽,测量的精密度低。,43,误差发生在 区间的概率总和等于1。,44,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待测物理量处于区间 内的概率为0.683。,45,例1: 16次测量的长度的算术平均值为,46,16次测量中某一次测量的标准误差为,47,但是:,48,所以将x15和x16作为过失误差除掉。再重复上述步骤。 14次测量的长度的算术平均值为:,49,14次测量中某一次测量的标准误差为,50,14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为,51,最后结果:,52,测量

11、中出现的误差应是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综合。精度: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7)精度,53,精密度随机误差 准确度系统误差 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总体效应高 小低 大,54,(8)不确定度,概念:不确定度(U)是由于测量误差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确定的程度。意义:不确定度是一定置信概率下的误差限值, 反映了可能存在的误差分布范 围。,测量结果的表达式:,它表示被测量的真值在 的范围内的可能性(概率)。,总不确定度:,55,1) 总不确定度 的 类分量,指用统计的方法计算出的不确定度分量,有限次测量:,测量列的不确定度:,平均值的不确定度:,上面两式中的 称为“ 因子”,与测量次数 和置信概率有关,

12、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当测量次数时,可近似取为1。 这时:,56,本课程中,近似地取:,3) 总不确定度的合成:,2) 总不确定度 的 类分量,指用其他方法计算出的不确定度分量,57,(9)单次测量的误差处理,绝对误差:,标准误差:,(0. 10),(0. 11),(0. 12),(0. 13),单次测量,58,(10)相对误差,(0. 14),(0. 15),59,绝对误差 标准误差,直 接 测 量 的 结 果 及 误 差,多 次 测 量,单次测量,相对误差,60,设间接测量量与各直接测量量、 有下列函数关系:(、z、) (0. 16) ()绝对误差的传递 ()标准误差的传递,、间接测量的结果及

13、误差的估算,61,各直接测量值为,或者是,则N的测量结果应表示为,其中,62,(0. 17),()绝对误差的传递,对(0. 16)全微分,把变量dx等视为最大误差,记作 ,,63,计算相对误差:,(0. 18),64,(2)标准误差的传递(0. 19)(0. 20),(见表0.1),65,表0.2举例:,绝对误差,标准误差,66,绝对误差 由(0.18)得,标准误差 由(0.20)得,67,(3) 间接测量结果总不确定度的估计,2) 间接测量结果的总不确定度:,1) 间接测量结果的一般表示:,即:间接测量量的平均值等于将各直接测量量的平均值带入函数关系式后的结果。,68,例:已知x =(34.

14、50.2)m,y =(12.40.3)m,求N = x+y,并写出最后结果表达式. 解: (1)绝对误差,69,(2)标准误差:,70,例:已知x =(54.60.3)m, y =(2.00.1)m,求 ,并写出最后结果表达式。 解:,绝对误差:,71,标准误差:,72,测量结果数据单位(观测值 误差界) 单位准确数 欠准数 (全部)(位)有效数字,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定义:测量结果中,可靠的几位数字加上可疑的一位数字,统称为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73,例如:,74, ,1、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读L=7.83cm 或L=7.84cm,称为三位有效数字。直接读数时, 必须在仪器的最小刻度后估读

15、一位, 这一位即为可疑数字。,75,()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所用仪器的精度有关。例如用米尺量一物体,得2.6mm,为二位有效数字;用游标卡尺量得是2.64mm,为三位有效数字;用螺旋测微器量得是2.643mm,为四位有效数字。,2、有效数字几点注意事项:,76,读数为3.8cm,位,3.7.83.9, 精确到0.1cm。 仪cm.,仪0.1cm,读数为3.79cm,位,3.783.793.80,精确到0.01cm。,77,在有效数字意义上,cm、 4.0cm、4.00cm都是不同的。()数值中间的“0”与末尾的“0”均为有效数字。例如12.04mm,为四位有效数字;3.00V为三位有效数字。小数点后的“0”不能随意抛弃,也不得为了表示个位的位置而在有效数字后面补0。,78,()数字前面的“0”不是有效数字。如0.0012m,数字前面三个“0”不是有效数字,习惯上写成1.210-3m(二位有效数字)。()变换单位和指数幂时,不能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如1.2103m(仍为两位有效数字)。而不能写成1200m(这种写法已成为四位有效数字了)。此量的较好表示法是1.2mm或1.210-3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