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厅的声学设计剖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732134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8.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众厅的声学设计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观众厅的声学设计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观众厅的声学设计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观众厅的声学设计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观众厅的声学设计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众厅的声学设计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众厅的声学设计剖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众厅的声学设计,1 声学的基础知识,1.1 声音的产生1.2 人的听觉特性与主观感受响度、音调、音色1.3 人耳的听觉效应双耳听闻效应哈斯效应,1.4 声音在室内的传播,1.4.1 声反射,1.4.2 声扩散,1.4.3 混响过程和混响时间混响过程: 声音在室内衰减的过程称为混响过程。混响时间:声音在室内成长至稳态后,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声音将从稳态开始衰减,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不同用途音乐厅混响时间优选值,2 音质的评价标准主观属性和客观指标,2.1 响度声压级2.2 清晰度2.3 声音的丰满度低频混响时间与中频混响时间之比来表征,2.4 声音的扩散度用方向性扩散表征:以室内某一点从各

2、方向传来声能是否均匀为尺度,建议值0.8-0.95。2.5 亲切感用反射声的初始延迟间隙表征:到达听众的直达声与第一次反射声之间的时间间隙。,2.6 有无回声,2.7 早期侧向反射声用声能比作为评价指标。,3 观众厅的声学设计,3.1 体型设计 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声能,有足够的直达声和早期反射声。要使听众厅有均匀的声强分布和良好的声扩散。平面形式应有利于为听众提供足够强和覆盖面大的早期侧向反射声以及晚期反射声。演奏台应有良好的声扩散。,3.2 音乐厅的平面设计 在声学上应符合以下要求,内装修所构成的平面形式应不产生音质缺陷 尽可能缩短后排听众席离演奏台的距离绝大多数听众席应配置在演奏台中心线1

3、20-140度的展开角范围内 侧墙应为听众席提供足够强和覆盖面尽可能大的早期侧向反射声平面形式有利于声音的均匀分布,几种平面形式的优缺点,矩形平面,扇形平面,六角形平面,椭圆形(圆形)平面,梯田山谷形平面,3.3 音乐厅的剖面设计,剖面设计的内容: 地面的起坡;天花的形式;楼厢出挑与开口之比3.3.1 地面的起坡C值应不受剧院规范的约束,尽可能地提高;排距最低不小于950mm,多数选用1000-1100mm.,3.3.2 天花的形式,能使演奏台上的声音均匀地投射至整个观众厅;能给听众席前、中区提供早期反射声3.3.3 楼厢出挑与开口之比应尽可能压缩楼厅下凹进空间的深度与开口高度的比例,理想的挑台出挑形式:,楼厅下凹进空间的深度D不得大于高度H; 垂直视角应大于45度。,3.4 混响时间的确定和控制,减少座椅的声吸收每座的容积控制厅内的装修构造,不同用途音乐厅有效容积优选值,3.5 声扩散的设计,不规则的室形在厅的界面上设置各种几何形体的扩散结构,3.6 侧向早期反射声设计,侧向早期反射声有足够的强度直达声与第一次反射声之间的时间间隙小于20ms观众席有较大的覆盖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