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解读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679368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5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5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5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5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解读(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 房树华,2015年8月27日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同时废止。那么新版的指导原则发生了哪些变化?2015版与2004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比,变化主要在第一、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简介 第四部分 各类主要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抗

2、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结果”为细菌、真菌性感染依据。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删除“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与住院病人统一为“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提出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是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3、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本内容从旧版第二条中单独分离出来,并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新版根据新的临床指南等循证医学证据,更加细化初始经验治疗的用药选

3、择。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推荐用药方案是来自于呼吸病学分会最新的 2013 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4、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该内容无变化。,5、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提出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给药途径内容中,增加了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并列出了可先予以注射给药的六种情况。 给药次数中,删除了旧版中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者例外”这个注释;词汇“消除半衰期短者”被“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替代。,联合用药的指征内容中: 旧版的“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4、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举例说明联合用药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中,删除了“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 提出了多重耐药菌及泛耐药菌感染时,需抗生素联合用药。,1、非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老版仅仅提出了预防用药的原则,而新版进一步明确了其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这样新版,更加明确预防用药需要针对性,譬如清洁手术通常是针对金葡菌等 G+ 菌选择预防用药,而不需要覆盖 G- 菌。,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2、非手术预防用药指征旧版仅提出了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宜常规使用预防类抗菌药物。而新版明确了这些

5、患者不应用的预防类抗菌药物种类。即心衰、昏迷、休克的患者在排除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并不具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并将不适应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所以说新版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方案提出了明确的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如艾滋病患者 CD4 细胞计数 200/mm3 者,器官移植受者预防肺孢菌病时推荐选用 SMZ/TMP 等等。,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强调了预防用药目的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强调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

6、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考虑预防用药的情况中,增加了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新增对污秽-感染手术(类切口)用药的解释。 明确手术切口类别(、类切口)定义。 新增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内容。,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预防给药方案中: 开始给药改为“在皮肤、黏膜切口前0.51 h内或麻醉开始时”。 术中追加一次抗菌药物的条件改为“手术时间超过3 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 ml”。 明确提出“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

7、增加”。 新增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原则,并列出了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13,一表读懂:临床抗菌药物原则新旧版对比,5、手术预防用药目的旧版包括了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而新版则并不将其囊括其中。可以说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并不是预防用药能够避免的,从某种程度上,这可理解为对医生的保护。,6、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旧版仅提出了“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但未给出详细具体的推荐。而新版在其基础上将手术类型全面细化,而且对于同一个外科系统手术类型进行更为详细的区分。如脑外科手术进一步区分为是 类切口(清洁,无植入物)和 类切口(经鼻窦、

8、鼻腔、口咽部手术),并推荐选用不同的预防方案:如 类切口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而 类切口尚可 甲硝唑。,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细菌性感染,取标本培养,无法取标本,经验治疗,阳性结果,治疗反应,阴性结果,+,调整方案,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 发病情况 发病场所 既往抗菌药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 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抗菌药物选用时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微生物学 抗菌机制 抗菌谱,药代动力学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不良反应 给药方案,药效学 时间/浓度依赖型 杀菌剂/抑菌剂 组织渗透 抗菌时效,临床

9、效果 细菌清除 患者依从性 耐药产生,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品种选择 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经验治疗者: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给药途径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 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 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 病情影响口服吸收 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 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 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

10、群; 适应证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预防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不宜盲目选用广谱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附录1 抗菌药物

11、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 0.1109/L)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的指征。,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感染发生机会、后果严重程度 预防效果循证医学证据 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经济学评估,手术切口类别

12、手术创伤程度 手术部位污染机会和程度 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 手术持续时间,不用,用,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无菌操作! 抗菌药物预防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手术切口类别,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用药适应证清洁手术(类切口):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

13、营养不良等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用药适应证 清洁-污染手术(类切口):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 污染手术(类切口) : 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治疗性用药 污秽-感染手术(类切口): 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原则 根据手术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选用有效、针对性强、安全、使用方便、价格适当的品种 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头孢过敏者:G+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克林霉素; G

14、-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针对MARS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时,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给药方案 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给药时机: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需输注较长时间,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给药方案 维持时间:覆盖时间包括手术全过程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 。 手术时间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

15、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 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眼、耳鼻喉、口腔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

16、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图标注解: 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 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或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 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特殊诊疗操作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