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1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673991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二1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1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1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1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1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二1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二1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曹会龙,八岁,贵州省峨嘎村小学学生 他最宝贵的:“一个布书包” 原因:他没有回答,只是微笑。会龙没有布书包-为了拍照他向同学借来一个。他自己的书包是一个四百克洗衣粉塑料包装袋。 你觉得会龙留长头发像女孩子吗?当地的一个传统是小孩不会剪头发,直至家里经济条件稳定,小孩的幸福有了保证。在峨嘎村有好多貌似女孩的孩子,课程标准: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产模式 沙尘暴,一 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读材料一:我国的人口

2、问题,2000年7月统计我国人口总数达12.97亿,而世界发达国家人口总数为12.4亿。我国人口占世界22%,1997年统计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3.4%,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用1份世界平均财富养活6倍的人口.尽管我们实行了计划生育,但我国每年净增1279万人口,每年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所消耗,因而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另外,我国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认生人数占总人数15%左右,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和贫困地区,这又构成对当地经济的严重挑战。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65岁以上人口占6。96%,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超过10%,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标志着我国今后对老年人的负担将加

3、重。,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思考题:我国为什么把实行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 策?Ans: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过快的人口增长给我国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人均资源不足,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3)深刻的环境危机 读图讨论,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大体分布有什么规律?,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读图讨论,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大体分布有什么规律?Ans:(1)生态环境危急区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北、华北、华中地区,城市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尤为明显。,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2)生态环境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以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区及生态环境较恶劣的西北地区。 (3)生态环

4、境较危急区主要指开发程度小、交通不便、人口较少的偏僻地区及生态保护较差的发达地区。 (4)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分布的不平衡性,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环境问题东部以环境污染为主,西部以生态破坏为主的规律。,案例1.长江流域森林减少,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40%减到12%,其中四川省58个县森林覆盖率在5%以下,全国森林面积1.34亿亩,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119位。,案例2:缩小了的洞庭湖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雨季接纳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旱季湖水注入干流。因此,洞庭湖对长江水位起天然的调节作用。但近年来由于泥沙的淤积,湖底抬高,特别是周围地区为了生产而围湖造田,使湖面减少,仅1977年到1985年,其

5、水面就减少了46%。这样,其分洪能力大大降低,致使1998年长江大水之际,中下游地区洪水暴涨,险象环生,直至造成九江大堤决堤,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讨论:围垦湖海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案例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曾经是一个林茂水丰的地区,后来由于森林被砍伐,地面缺少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支离破碎,土壤受侵蚀,肥力下降,生产能力降低,单产水平下降,粮食不足,人均产值在全国排列倒数十位。 讨论:毁林开荒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案例5:内蒙古草地的退化 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多以牧业为生。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地,种植作物,使牧

6、区的范围缩小了。被开垦的地区,冬春季节地表没有植被,此时风力又很大,地表遭受风蚀,表土被吹走,逐渐变为沙漠。牧区缩小之后,有些草地超载严重,植被同样受到破坏,也会导致土地沙化,这些都会破坏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去冬今春的沙尘暴,就与内蒙古草地的开垦、沙化有关。 讨论:开垦草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3月21日北京出现扬沙天气,午后街头一片昏黄,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策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中国的可持续实践,中国21世纪

7、议程战略、对策和方案,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1994,教育与能力建设,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全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团体及公众参与,费用与资金机制,经济政策,立法与实施,人口与人类住区 消费与社会服务,清洁生产能源利 用与消费,农业与农村、工业与交通、通讯业,中国的可持续实践,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1)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工业) 生态农业(农业) 生态城市 适度消费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清洁生产,产品生产制造,产品包装运输,产品批发零售,产品利用回收,产品废弃处理,环 境,资源的摄取,原材料加工,是一种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和

8、生产方法和措施。,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清洁生产观念强调三个重点: 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清洁产品。,1、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 D.扬尘,3、实现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

9、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生态农业,种植业,农户,太阳能,适量化肥、农药,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养殖业,饲料及农副产品,粪、尿(有机肥),鱼肉蛋奶等,鱼肉蛋奶等,沼气池,秸杆,粪、尿,沼气,粪尿,沼渣、沼液,食品 加工厂,各类食品,下脚料,原料,饲料 加工厂,原料,精饲料,留民营生态农业主要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2)开展综合利用,净化环境,保护土地,(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不同时空、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综合利用,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保护了土地资源,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综

10、合效益,促进了粮食、牲畜生产发展,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丝厂,养蚕业,植桑业,桑基,糖厂,种甘蔗,蔗基,养鱼业,鱼塘,塘泥,蔗叶,蚕沙,塘泥,滤泥,蚕蛹、废水,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连环图,丝厂,养蚕业,植桑业,养鱼业,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结果称为“绿色GDP”,有关专家用数学公式表示为:绿色GDP=金色GDP黑色GDP,“黑色GDP”即牺牲生态环境获得的GDP,阅读上述材料,回答45题 4、为缓解我国用水紧张状况增创“绿色GDP”,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 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B 将耕地开垦为草场C 实施滴灌等灌溉技术 D 将经净化处理过

11、的工业和生活污水中的水作为饮用水源,发展循环经济。5、把健康、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因素等作为生活质量的综合指标,20世纪80年代前后,英国人的生活质量在下降。表明这时期A 英国人口再生产为“过渡型”,人均GDP在下降B 英国的人均“黑色GDP”在增加C 英国的人口素质在下降 D 经济的发展必定会使人的生活质量下降,传统经济是由图甲所示方式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而现在倡导的循环经济是如图乙所示的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回答67题。,6、下列哪组工、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 ) A、全球化生产、商品谷物农业 B、信息化生产、石油农业 C、集聚生产、立体农业 D

12、、清洁生产、基塘农业 7、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 A、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化害为利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8属于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反馈作用的是:( ) 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酸雨 臭氧层出现空洞,皮肤癌发病率增加 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的良性循环 A B. C. D. 9下列三组选项中,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得是( )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透入 D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海面

13、升高 10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排水不合理,会导致农田( ) A遭受水蚀 B沙漠化 C盐渍化 D受到污染,11 世界人口在20世纪初只有约16亿,现在已突破60亿。突破60亿的具体时间是在( ) A 1999年7月1日 1999年10月12日 C 2000年7月1日 2000年10月12日 12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 发展问题 贫困问题 C 资源问题 人口问题,(1)该地区1970198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长约 %,同时 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2)该地区 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3)在这10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及人均粮食的变化及原因 。 (4)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急需采取的措施:,13、分析下表,解答相应问题:,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0年和1980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森林、草地,10,森林草原因开垦等面积减少,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平均每公顷产粮数量下降,人均粮食数量下降。原因是人口增加过快, 水土流失、降水量下降等自然条件变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提高农业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