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4671744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炎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肝炎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肝炎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肝炎病毒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肝炎病毒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炎病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炎病毒(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章 肝 炎 病 毒,肝炎病毒的分类和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HAV):消化道传播 * 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源传播 * 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源传播 * 丁型肝炎病毒(HDV):血源传播,为缺陷病毒,须以HBV为辅助病毒。 * 戊型肝炎病毒(HEV):消化道传播,* 己型肝炎病毒 (HFV) : 消化道传播 * 庚型肝炎病毒 (HGV) : 血源传播 * TT型肝炎病毒 (TTV) : 血源传播以上这三类目前尚不成熟,Family,genus,virion,envelope,genome,stability,prevalence,Fulminant,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

2、:球形,直径27-32nm,无包膜,单股正链 RNA(7500NT),20面体对称结构。只有一个血清型,原归肠道病毒72型。,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HAV),Distribution of HAV main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1973年Feinstone发现于急性病人粪便,Structure of HAV,2、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黑猩猩、绒猴、红面猴等对HAV易感。可在非洲绿猴 肾细胞(Vero细胞)、非洲绿猴肝细胞(Peo细胞)、人胚 肾细胞内生长缓慢,但不引起CPE。3、抵抗力:比肠道病毒耐热,对氯化物的抵抗力强。100oC、5min, 2%过氧乙酸,0.3

3、5%甲醛等均可消除其传染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病人,尤其是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潜伏 期平均30天(15-45天),在潜伏期末、临床症状出现前,大量病毒从感染者粪便排出,并持续34周。2、传播方式:粪口途径,传染性极强。,3、致病机理与免疫性:致病机理:HAV 口咽部(唾液腺) 肠道局部淋巴结病毒血症 肝脏病毒的直接作用+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其中Th1产生的干扰素具有重要作用),HAV的致病性,粪口途径传播,小肠淋巴结中大量增殖,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NK细胞杀伤作用,肝细胞溶解,特异性CTL杀伤肝细胞,自身特异性

4、免疫应答,干扰素促进HLA的表达,加强,Time course of HAV infection,隐性感染多无慢性病例和病毒携带者,不与肝癌有关99% 预后好13 / 1000暴发性肝炎, 80% 死亡率 孕妇感染严重,甲型肝炎的感染特点,常见症状,流感样症状 厌食 恶心 黄疸(眼部及皮肤呈黄色) 尿黄 腹痛 乏力,临 床 类 型,1、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2-3月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症状轻、病程短,4、免疫性: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能诱生出高效价抗-HAV。感染后三周,血中开始出现HAV-IgM,可持续2月左右。抗-HAV的IgM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出现,阳性可

5、作为甲肝的确诊依据。抗-HAV的IgG在恢复后期出现,有保护作用,维持终身。,三、微生物学检查1、免疫电镜:直接检查患者粪便中的HAV颗粒;2、测抗体:方法:ELISA、RIAHAV-IgM:早期诊断的指标HAV-IgG: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四、防治原则1 、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食物、 水源和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2 、被动免疫: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3、 主动免疫:减毒甲肝活疫苗(H2和L-A-2)、灭活疫 苗。接种对象为未感染者,主要为 儿童和与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毛 蚶,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全世界

6、HBV携带者为3.5亿,我国人HBV携带率10%临床表现多样性易发展成慢性肝炎,部分可演变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Distribution of HBV,一、生物学性状1.分类:属于嗜肝DNA病毒科2.形态与结构:(1)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直径42 nm ,双层衣壳核心:双股未闭合的环状DNA、DNA聚合酶内衣壳:20面体对称结构(27nm)外衣壳:包膜(2) 小球形颗粒(3) 管形颗粒,- 1963, Blumberg (Australian)HBsAg,- 1970, Dane (England)- HBV viral particle,42nm, double shells,

7、contain all of antige (HBsAg, preS1, preS2 HBcAg, HBeAg) and core (DNA, DNA polymerase), infectivity,Dane particle,Spherical particle,- 22nm, containing HBsAg,HBsAg-containing particles 过剩的衣壳蛋白装配而成,Pipe-like particle,- 22nm, long 50-700nm,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3.基因结构与复制方式:约3200NT 长股:负股,L ,长度固定短股:正股,S ,长度不定,但50%

8、两股的5 末端碱基配对(DR),维持环状结构,负链含4个ORFS区: S、前S1和前S2基因C区:C和前C基因P区:多聚酶基因等 X区:X基因,S基因:编码HBsAg,PreS1,PreS2蛋白C基因:编码HBcAg,HBeAg(PreC)P基因:编码DNA多聚酶X基因:编码X蛋白,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负股含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HBV的复制,吸附穿入脱壳,dsDNA入核,(+)DNA延长修补裂隙,(-)DNA,转录,2.1KbmRNA,外衣壳蛋白,3.5KbmRNA (前基因组),内衣壳蛋白,逆转录,子代V( - )DNA(易整合),子代 V(+)DNA,4.抗原组成1)外衣壳抗原:

9、HBsAg, PreS1Ag, PreS2Ag (1)HBsAg:糖脂蛋白,226aa, 分子量25KD,以三种形式存在于患者的血清中。共同Ag决定簇(a)两组互相排斥的Ag决定簇(d/y, w/r)血清中出现 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抗-HBs是一种中和抗体,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是乙型肝炎恢复的标志,HBV抗原结构示意图,outer capsid=envelope 外衣壳=包膜(脂质双层+蛋白质) HBsAg等 inner capsid内衣壳: HBcAg、HBeAginternal内部: DNA- circular, double- stranded环状双链DNA polymerase

10、 多聚酶,(2)Pre S2 Ag:55aa具有PHSA-r, 与嗜肝机理有关。Pre S2 Ag持续存在,乙肝由急性转为慢性Pre S2 Ab出现表示病情好转(3)Pre S1 Ag:128aa具有增进HBsAg的免疫原性的作用,可能还有助于HBV吸附至肝细胞上Pre S1 Ag和Pre S2 Ag被认为比HBsAg具有更强的抗原性,2)内衣壳抗原:HBcAg、HBeAg (1)HBcAg:蛋白质,183aa, 分子量22KD,仅存在于 Dane颗粒中。可在感染的肝细胞核内、表面存在,细胞免疫强,血清中很难检出。HBcAg抗原性强。可表达在肝细胞表面和从肝细胞中释放出来。刺激机体首先产生Ig

11、M类抗体,以后产生IgG类抗体,后者在血清中可存在多年,为非保护性抗体。抗-HBc:高滴度IgM提示HBV在体内复制。其效价的回落与疾病是否消除或转为慢性无关。,(2)HBeAg:可溶性蛋白质,分子量19KD,是Pre C蛋白翻译加工后的产物。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游离存在于血液中。其消长与Dane颗粒出现的时间及DNA多聚酶消长基本一致。检出HBeAg可作为HBV复制及具有强感染性的指标。抗-HBe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征象。,HBV的Pre C区可发生突变,不能转译出完整的HBeAg,使变异株在抗-HBe阳性的情况下仍大量增殖。因此,对 抗-HBe阳性的患者也应注意检查其血中的HBV DNA

12、 。,5.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成功6.抵抗力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耐受。不被70乙醇灭活,高压蒸汽灭菌、10010分钟、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3%漂白粉溶液和环氧乙烷等可灭活。,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 传染源HBV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或无症状HBV携带者。潜伏期、急性期、慢性活动期病人血清都有传染性。 2. 传播途径(1)血液、血液制品等传播输血、注射、外科或牙科手术、针刺等(2)母婴垂直传播多发生于胎儿期和围生期,也可通过哺乳传播,3.致病性与免疫性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表明:HBV并不直接引起肝细 胞损伤,而机

13、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可能是致肝细胞损伤的主要 因素。免疫反应的强弱与临床过程的轻重及转归有密切关系。(1)细胞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病毒抗原致敏的CTL是彻底清除HBV最重要的一环。途径有三: 1、CTL的直接杀伤作用 2、T细胞产生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3、CTL诱导的肝细胞调亡作用,在清除病毒同时又导致肝细胞损伤,(2)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 1、产生抗HBsAb、PreS1-Ab和PreS2-Ab等保护性中和抗体,清除游离病毒、阻断病毒黏附。2、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III型超敏反应,主要导致肝外损害 。3、免疫复合物大量沉积于肝内,可使小血管栓塞,并可使TNF增多,导致急性肝坏

14、死。,(3)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害 HBV感染肝细胞后,暴露出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SP),可作为自身抗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肝细胞组分的自身免疫反应。(4)病毒变异的免疫逃逸 变异可导致病毒的免疫学性状和机体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改变,包括S基因、Pre-C基因、C基因的变异。,(5)病毒致机体免疫应答低下HBV感染后,诱生的干扰素低下,IL-2产生亦减少。靶细胞表面HLA-I类抗原表达低下。(6)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当HBV感染者特异性免疫处于较低水平或完全缺乏时,机体既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也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杀伤靶细胞,病毒与宿主之间和平共处,形成免疫耐受,临床上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和慢性持续

15、性肝炎。,病毒数量不多,应答正常 急性肝炎 ( 痊愈)病毒数量多,应答过高 重症肝炎 ( 死亡率高)病毒不断复制及释放,应答过低,免疫应答强弱与临床表现及转归关系,慢性肝炎 肝硬化,HBV与原发性肝癌,携带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17倍X基因编码的X蛋白有反式激活作用,可反式激活原癌基因等,从而影响细胞周期,促进细胞转化。,肝 硬 化,乙型肝炎的特点,我国约有40%-60%人群曾受到过HBV的感染表现急性乙肝的仅占0.1%-1%,亚临床30%-75%,慢性乙肝1%-5%,乙肝病毒携带7%-20%)急性乙肝如治疗不彻底,10%患者可转为慢性乙肝,三、微生物学检查1. 检测Dane颗粒2.

16、PCR测血中HBV-DNA3. 测HBV的Ag、Ab(两对半,注意“窗口期”)意义:1)乙型肝炎的诊断2)判断传染性3)判断预后4)筛查献血员5)检测乙肝疫苗接种效果6)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四、防治原则1. 一般措施2. 被动免疫3. 主动免疫主动免疫(常规预防):用乙肝疫苗,一般注射三次,分HBsAg血源苗、基因工程苗。,被动免疫(应急预防):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母亲是三阳患者,婴儿出生时应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治疗:休息,营养药物以IFN、拉米夫定和中药等为主。,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生物学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